鄭妙惜
摘? ? 要:“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夠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guān)心孩子的歡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jīng)是個孩子?!边@是蘇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話,道出了教育的真諦。在如何與學生關(guān)系處理好這一問題上,我將通過介紹一個案例來闡述這一方面的思考。
關(guān)鍵詞:真誠;互信;溝通;尊重
一、略帶目的性的鼓勵及寬容
“這道題哪位同學會?”學生小A很快舉手并作出了回答,而答案之后卻是讓人哭笑不得的一聲口哨聲。課堂上回答問題時竟然吹口哨!這著實讓我和其他同學詫異!再看小A當時的表情,他完全像一個自我陶醉的表演者,甚至他認為這是對老師和同學們的饋贈!開學的第一節(jié)課,這位新生已經(jīng)給我很深的印象了。
他的敢于表現(xiàn),豐富表情及幽默,常大家逗得哄堂大笑,意猶未盡。在體育方面,他也有不凡的成績,在校運會中個人項目總會取得好成績。所以,盡管他的成績不突出,卻有不錯的人緣。紀律不錯,又能在活動中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情緒,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這讓我產(chǎn)生了讓其參與到班級管理之中的想法。因此,對于有時他課堂上出現(xiàn)古怪的表現(xiàn)時,我也不會責怪他,都是微笑而婉轉(zhuǎn)的教育。
二、耐心開導(dǎo)收效甚微之后,我有點失去耐心
第二學期,小A的表現(xiàn)卻大大讓我意外。
“你是什么人,輪到你來拍桌子!”早讀我一踏進教室就聽到這個聲音,是小A!學生們的表情都呆住了。發(fā)生什么事情我大概也能估計到,早讀時間到,值日班干為讓躁動不安的同學們安靜下來,拍了講臺,本想維持秩序,卻換來了小A大聲的呵斥。我示意值日班干開始領(lǐng)讀,慢慢地若無其事地走到了小A身邊,讓他到辦公室來一趟。他很不情愿地跟我走。我問明了原因,他理直氣壯地說:“他又不是老師,怎么可以拍桌子,我不服氣!”我耐心地跟他解釋,班干部作為班級管理者之一,他在必要的情況下是可以代表老師的意志的。我讓他換位思考,想想自己平時在帶領(lǐng)大家做運動時,也會對總做運動不認真的同學進行提醒,而如果這種好意非但沒得到認可,還受到指責,感受如何?心里會惱火吧!隨著他的囂張氣息在消失,我再跟他闡明當時情形下班長的無奈和難受,希望其做出道歉。 “好!”簡短的回答卻讓我看到了希望。
到了教室,我先做了簡短的說明,小A便上了講臺,笑著說道歉,完了還讓班長跟他握手。下面一陣歡快的笑聲,剛才凝結(jié)的空氣頓時變成輕松和悅的微風,吹進每個人的心田。
我感覺到很滿意,對于自己,能在當時控制好情緒,做出正確處理;而教育效果也顯而易見,小A當面跟班長道歉了!
好景不長,自此次事件后,小A的行為舉止越來越不受拘束,課堂上經(jīng)常要說話,甚至頂撞科任老師,被老師叫去寫檢討,這件事我也像處理他頂撞同學時那樣去跟他講道理,他也沒反駁。但是,課堂說話的現(xiàn)象卻無改進。
但我并沒有改變思路,還是照舊只想講道理。
小A的心氣越來越浮躁,還帶了撲克牌到教室玩,撲克牌是禁止帶到學校的。我已然失去耐心,當著同學們的面質(zhì)問他,并讓他寫了檢討書,把事情也告知了家長。而小A辯解道,他只想娛樂一下,事情并不嚴重!我沒有跟他交流下去。后面我又將他的座位調(diào)離經(jīng)常要跟他說話的同學的座位,還跟他強調(diào)調(diào)座位是為了他們倆好,不要心生埋怨。我的嚴厲口氣和小藝不服氣的態(tài)度似乎把我們之前和諧愉快的師生關(guān)系徹底打破了,這讓我陷入了沉思。
三、自我反思
學生對老師的做法持有不同看法,教育該如何繼續(xù)下去?我自身是否存在哪些地方不足?
第一,小藝的心理我是否有認真地去揣摩和理解?他雖在同學面前表現(xiàn)得嘻嘻哈哈,很放得開,但事實上是一個爭強好勝,很在乎別人看法的人。在軍訓時,休息期間,教官讓他和其它班一位同學進行50米競跑,他輸了,一個人躲在雙桿邊坐著發(fā)呆。有一次他要上臺跟同學表演唱歌,大家都很期待,但由于搜索不到配樂,無法演唱,同學們一片失望聲。他回到座位后也是一言不發(fā),不再參與下面的活動。作為老師,我很清楚地看到他事前事后的表情。別看很多同學對他有點崇拜之情,其實他很容易被自己的心理擊垮,心理課上的測試,顯示他有交往的焦慮癥,也進行了好幾次的心理訓練了。所以,他可能并不能真切感受到同學對他的喜歡,而是對他接收到的批評會非常敏感,郁結(jié)于心。對比第一學期的寬容,他一定很反感當眾受批評,這180°的轉(zhuǎn)彎,讓他覺得很沒面子。
第二,我是否太刻意在追求教育的效果了而忽略了其抵觸情緒?他之所以不能達成我的期望,其實是從一開始我就定位錯誤,小A即使在搞笑方面很有才能,但他并不適合去充當做榜樣這一類的角色。我強加了自己的意志在他身上,但是他不知道,所以他一定很疑惑老師為什么態(tài)度大變,讓他措手不及。
我們已經(jīng)習慣了這樣的評價教育:一個學生被教師“改造”“轉(zhuǎn)化”了,才能算是教育的成功。但是任何一個人的靈魂都是自由而獨立的,只要在行為上不妨礙他人的生活,都應(yīng)該得到尊重和信任,而不是人為去“塑造”別人的“靈魂”。重要的是溝通,“溝通”本身就是目的。[1]人與人的交往就是要愉快要互相尊重,師生之間也不能例外,需要亦師亦友。彼此做一個傾訴者,同時又是傾聽者,師生雙方都不要想著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對方,同時又不知不覺地走進對方的新林,并且不知不覺受著對方的影響。教育的成功,也許正在這“不知不覺”之中,對教師來說,這樣的教育成果更是一種幸福。
參考文獻:
[1]李鎮(zhèn)西.《給教師的36條建議》[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8:20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