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二娟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yīng)該注重與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強調(diào)了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古詩文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奇葩,凝聚了中華幾千年文化的精髓。學習古詩文,能影響學生的性格,陶冶學生的情操。古詩文中蘊含的向善思想,更是一位良師益友,指引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那么,如何把古詩文中的向善思想融入教育教學活動中呢?
晨誦,與黎明共舞
晨誦——用美妙的歌聲來開啟學生生命的黎明。我們依據(jù)課標要求,結(jié)合每個年段學生的特點,制訂晨誦計劃。小學中年級重點是古詩文,注重的是詩文、佳句的誦讀;高年級除了古詩文誦讀,還要求讀寫結(jié)合,讀后模仿創(chuàng)作,力求以讀帶思、以思促讀、讀中創(chuàng)作,提高晨誦的質(zhì)量。
筆者所在校晨誦安排:早7:40至8:00,這20分鐘為晨誦時間。確定每天誦讀內(nèi)容,形式不拘一格,可齊誦、獨誦、合作誦讀、分角色誦讀。檢查督促:為了調(diào)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輪流對每天的晨誦進行督促和記錄,每周班會評選“班級讀書之星”,最后推薦為學校的“讀書之星”。學校根據(jù)目標進行評價和獎勵,旨在通過誦讀古詩文,激發(fā)學生誦讀的興趣,積淀學生的文化底蘊。我們讀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賈島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劉禹錫的“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讓學生感受美的光彩,受到深刻的啟迪;讀冰心奶奶的詩,讓學生懂得去愛世界、大海、星星……每天早晨,誦讀名家散文,讓學生慢慢品悟其中道理。大聲誦讀,給他們的清晨添上活力的一筆!
在筆者班級里,還有一個更加美妙的儀式——生日誦詩。在每個學生的生日那天,筆者會根據(jù)其個性特點選擇一首向善的詩歌送給學生。當天早上,我們師生齊誦,給他送去最有詩意的生日祝福。班里有一個叫思佳的孩子,非常陽光。筆者給她選擇的生日詩是《向著明亮那方》,當然,這首詩是被筆者改寫過的。
向著明亮那方。哪怕一片葉子/也要向著日光灑下的方向。灌木叢中的思佳啊,向著明亮那方/向著明亮那方。哪怕燒焦了翅膀/也要飛向燈火閃爍的那方……
當筆者把這個學生的姓名嵌入這首詩歌當中,當她的姓名被同學們輕輕呼喚時,這首詩就與學生產(chǎn)生共鳴,就和學生的生命融為一體。這就是一個學生成長的儀式!學生的生日與一首詩歌聯(lián)系在一起,與全班同學一起誦讀、吟唱,這個生日過得如此富有意義,與眾不同,多么令人難忘呀!不難想象,一名經(jīng)常吟誦厚重優(yōu)美詩歌的學生,一個用這樣的詩歌開啟每個黎明的人,他的精神、他的語言會是什么樣的。
晨誦活動,是一種氛圍,是師生一起朗誦、感受、陶醉、激勵。晨誦,既放飛了學生心靈,又讓古詩文中的向善思想與學生交相輝映,使學生感受到古詩文的豐富性。
午讀,與經(jīng)典同行
午讀——讓學生閱讀屬于他們的童年書籍。每天中午13:50至14:10,是我們的午讀時間。在這20分鐘里,學生與教師一起讀書。筆者為學生們推薦了《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
午讀期間,教師可以范讀,讓學生聽出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把握詩歌的節(jié)奏韻律;又可以讓學生朗讀,讀出語言的抑揚頓挫,讀出語氣的輕重緩急;還可以讓孩子們默讀,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理解詩歌表現(xiàn)的主旨。只有讀的形式多種多樣,學生才不至于乏味,才有濃厚的興趣;只有讓學生理解得到位,才能激發(fā)學生讀的熱情。開始午讀的時候,因為僅僅是范讀或朗讀,所以筆者擔心學生對詩歌理解不透;慢慢地,筆者感到學生讀得索然無味,沒進入詩歌的佳境;于是變換形式,從開始的誦讀、傾聽,到后來的誦讀、表達、傾聽,再到誦讀、傾聽、表達、討論,一直到誦讀、傾聽、表達、討論、交流、運用,至此,才越來越明確地體悟到“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這句話的深刻內(nèi)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午讀的主人仍然是學生。作為教師,一定要把學生看作學習者,而不是容器。就這樣,從三年級接班到六年級結(jié)束,我們幾乎天天和學生一起讀詩、聊詩。這已成為師生的必修課,自然也養(yǎng)成了習慣。正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所說:“無論何等微不足道的舉動,只要日日堅持,從中總會產(chǎn)生出某些類似觀念的東西來?!本褪窃谶@種堅持不懈中,學生的心里開始癡迷搜索詩的內(nèi)涵,學生儀表開始流露出詩人的氣質(zhì),學生的情懷充滿了向善的力量。這也許就是“學習共同體”的一種真實呈現(xiàn)吧。
師生共讀,實現(xiàn)了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共同生活。共讀之前,筆者先給學生上導讀課,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然后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感悟,去回顧、去總結(jié)、去提升,實現(xiàn)生命與體驗的結(jié)合。師生共讀活動的開展,激發(fā)了學生讀古詩文、讀經(jīng)典的熱情,讓學生體驗到讀詩的快樂。共讀編織出一張美麗的網(wǎng),呵護著孩子們的純真、快樂與勇氣。
暮省,伴生命成長
暮省——師生通過隨筆、日記相互編織有意義的生活。為了引領(lǐng)學生學會反思的生活,師生在每天完成晨誦、午讀之后,用隨筆、日記記錄自己的成長,相互編織有意義的生活。師生共讀共寫,擁有自己的心靈密碼,伴隨生命茁壯成長。如今,筆者教過的學生,普遍熱愛古詩文,熱愛經(jīng)典,讀詩已成為他們的生活方式。長期的積累和精神熏染,厚重了學生生命的底色。學校也一直在堅守著這條路,讓更多的學生受益。
優(yōu)美古詩文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文化的瑰寶,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資源。優(yōu)美的詩詞,深刻的內(nèi)涵,高遠的意境,流傳的佳句,精湛的語言,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教師要讓古詩文教學充滿樂趣,引導學生愛詩、讀詩、積累詩、運用詩,享受古詩文中的至善至美,把古詩文這一民族文化的驕傲永遠傳承下去。
(作者單位:河南省襄城縣教體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