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梅
【摘要】地理學科在高中教學體系中屬于文學研究領域的考察科目,但是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很多知識要點會涉及數學計算類的問題,這也是地理學科特殊性所在。而地理概念是將地理知識濃縮集中后形成的關鍵內容和精華部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層次直接決定著對地理知識的掌握程度,這就告訴學生深化理解概念的重要性。因此,從高中生角度出發(fā),對如何利用概念圖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地理成績,做出了明確的分析。
【關鍵詞】概念圖高中地理地理概念教學實踐
我們從定義角度出發(fā),地理概念主要是基于整個地域文化或自然現象而形成的知識理論,其中主要內容通過地理模型圖呈現在我們面前。而從性質劃分,地理概念要求相關的研究人員理解其深層含義,還需要根據已知的地理概念在實踐應用中明確其使用價值,這也是概念圖最基本的要求。因此,鞏固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是十分重要的。
一、基于概念圖的高中地理教學實踐的重要性
1.地理概念的意義。在高中教學過程中,教師基本在每一堂課正式開始前會提問學生上一個章節(jié)的重點問題或對概念的理解。一方面,說明了教師比較重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也證實了概念幾乎穿插在教材的每一個知識小結中。尤其是地理學科,它主要涉及的是關于不同國家和地域的地理知識,其中有大量的地理概念需要我們理解掌握,還要對遍布在教材各個章節(jié)的關鍵概念統(tǒng)一融合在我們日常的學習工作中,這也說明了地理知識具有較強的兼容性和靈活性。具體表現是,每一個章節(jié)的內容具有關聯性,且隨著知識難度的加深,其關聯程度愈發(fā)密切。當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沒有完全達到深化的階段,在做題或者考試中就會出現知識點混淆,這實際上說明了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理解沒有徹底轉變成自己的思想理論,這也導致高中生總是片面化考慮問題,不能從整體的角度理解地理知識。所以,教師幫助學生深化對概念的理解具有重要的意義。
2.目前高中生地理概念理解的現狀。我們通過對高中生實踐考察發(fā)現,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時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首先,學生不能明確指出該章節(jié)的重難點,也就說學生在沒有教師的強調下不能準確地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學習目標和計劃。而地理知識主要是考察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實際應用能力,如果沒掌握好基礎性的知識,就很難對深化后的重難點做出拓展性的理解。其次,學校的教學體制落后。教師長時間被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所影響,逐漸失去了對教學的熱情。而學生受教師的熏陶感染后,新時期高中生所具備的積極思維已經被磨平,也就是說如今的高中生基本沒有靈活的思考模式,基本已經被教師訓練成為考試機器或者僵化的學習個體。具體的表現就是,學生之間不能進行充分地互動交流,也不能在學習中相互幫助,提高整體的學習水平,而是走向閉塞、獨立化的學習之路。這對于高中生的地理知識的學習產生了負面影響。因此,基于我國高中地理學習的現狀,我們應明確提出具有系統(tǒng)性的教學策略。
二、實施高中地理概念圖的教學策略
1.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轉變教學觀念。我們從學生的角度分析,高中地理知識是有階段性的,實際上是說高中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內容有層次性,難度也有層次性。這主要是因為地理內容需要囊括不同國家地區(qū)的知識要點,例如,環(huán)境保護、自然災害或是大氣層等方面的問題都需要將具體的概念逐一概述出來。在這一過程中,具備相當規(guī)模的概念不僅對學生是一種變現的考驗,對教師的教學工作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壓力。因此,我們要從宏觀走向微觀,創(chuàng)新當今的教學體制,充分考慮學生的發(fā)展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一方面,我們要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揚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學習傳統(tǒng)教學的嚴謹性,摒棄其中的落后思想,這樣才不至于完全脫離我國流傳下來的教學軌道,而是將傳統(tǒng)教學和與現代學習模式相結合。另一方面,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積極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比如,在學習“寒暖流交匯”內容時,教師在上課前應準備充足的學習工具,以便于學生能很快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而在上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將寒暖流相關的概念安置在學生初步了解地域特征之后,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產生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還需要將季節(jié)性寒、暖流交匯的現象畫在地圖上,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2.設置創(chuàng)建地理概念圖的教學課堂。高中地理教材所涉及的概念比較多,因為它幾乎將具有地理特征的知識都概括在教材內容中。因此我們需要對不同時期和地域觸及到的地理概念進行整理加工。首先,在我們學習同一個地理概念的過程中,不同的學生對其理解的程度不同,所獲得的學習成果也不同。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表達要使用不同的方法,也就是說教師要考慮到學生制作的地理概念圖會出現不同的形式。其次,學生在整理加工地理概念時要站在整體的角度,不能以偏概全,將某一章節(jié)內的小點安置在重要的位置上。這主要是由于地理本身就是綜合研究類的學科,它其中包括的內容既有文科領域的學習特點,也有理性思維的解題模式。比如,在計算國際時區(qū)部分時,很多學生對該章節(jié)的知識概念掌握的并不理想。這主要是因為,國際時區(qū)的計算不僅涉及到數學計算的問題,而且還融入了大量的文學知識,也就是說它以數學計算的形式出現在文科學生的教材中。最后,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來完整地建立地理概念圖,最好不要干涉學生的思考內容,要發(fā)揮學生主體的作用,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將地理概念融入到學生的日常學習中,使其發(fā)揮正確的指導作用。
三、高中地理概念的評價環(huán)節(jié)
1.評價環(huán)節(jié)。當教師不斷強化地理概念的重要性時,學生會自然對其相關內容產生一系列的思考問題。比如,如何將地理概念正確地應用在實際生活中,怎樣評價一些重要的地理概念等問題都值得學生仔細思考。從側面角度來說,學生已經構建了初具規(guī)模的地理概念圖,在科學性概念的指導下才產生了關于地理知識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完善自身教學體系,充實知識儲備量。而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要學會建立自己的評價體系,評價的對象主要是教師的教學工作。比如,學生在學習人文地理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將不同的地域文化展現出來,學生通過了解不同的地區(qū)的地理知識可以掌握更多的地理概念。因此,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授課模式對其進行評價,考察教師的教學題材是否新穎,是否符合學生成長特點。
2.建立地理概念研討小組。在地理概念教學的完善階段,教師為了深化概念的指導作用,提高地理學科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討論小組。每一個小組的任務主要是將地理概念應用在實際學習過程中。這主要是因為地理學科具有開放性和靈活性等特點,因此相關研究人員提出合作式的學習模式。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的狀態(tài)下,逐漸了解自身的學習缺點并能通過組內合作及時改正,彌補自身的短板,避免出現偏科的現象。所以,我們要繼續(xù)推進地理概念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地理成績。
縱觀整個高中教育,學生的學習成績與教師教學體系密不可分,也就說教師的課堂設計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進程。尤其是地理學科,它主要將知識轉化成大量的地理概念并融入在學生的日常學習中,充分考察了學生的理解和總結能力。因此,學校不能忽視對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要著重強化學生的概念意識。
參考文獻:
[1]黃永華.如何加強地理概念的教學[J].新課程,2009,(08).
[2]孫磊.地理概念的有效教學探討[J].西江教育論叢.2008,(04).
[3]傅雪平.從概念的定義談概念教學[J].物理教學探討,2006,(23).
[4]周慧,周順彬.地理探究性學習方式的實驗研究[J].廣東教育,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