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婷婷
〔關鍵詞〕疫情;心理活動課;游戲體驗;小學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0)09-0010-03
【活動理念】
新型冠狀病毒的受體為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病毒需要接觸有這種酶的細胞完成受體結合。暴露在空氣中的口腔、鼻腔、眼皮黏膜上分布著很多該類型的細胞,感染者的飛沫中具有大量該病毒,接觸到黏膜之后,便完成了病毒的感染。武漢江干區(qū)男子的病例顯示,只要17秒就可以完成病毒感染。病毒在紡織物上的存活時間遠低于光滑表面,因此,佩戴口罩可以降低感染率。然而,不習慣戴口罩,因口罩購買困難及認知不到位,不少學生不會正確佩戴口罩,易于感染,須及時調整。
本課運用游戲體驗的方式,借助“你好”游戲,讓學生明白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方式和傳播速度;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不同角色內心的想法,調整認知,認識到正確佩戴口罩的重要性,學會科學保護自己。
【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為五年級學生。根據(jù)皮亞杰認知發(fā)展階段論,小學高段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到形式運算階段的過渡時期,學生的思維方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已經具備了解新型冠狀病毒傳播方式的能力。在人格發(fā)展階段中,該時期的學生處于同一性對角色混亂的階段,因此,有必要幫助學生學會換位思考,發(fā)展其辯證思考的能力。疫情當前,學習這節(jié)課,可以幫助學生調整認知,學會正確佩戴口罩。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在游戲中認識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方式和傳播速度。
2.情感目標:在角色訪談中體驗確診者、感染者和未感染者的不同感受。
3.行為目標:學會正確使用口罩,勤洗手,做好居家隔離。
【活動過程】
一、暖身階段:問候“哈嘍——Hi”
導語: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粋€游戲,名字為“哈嘍——Hi”。當我說“哈嘍”的時候,你們要說“Hi”;當我說“Hi”的時候,你們則說“哈嘍”。我們一起來試一試。
1.游戲嘗試
哈嘍——Hi
Hi——哈嘍
哈嘍,Hi,哈嘍——Hi,哈嘍,Hi
Hi,Hi,哈嘍,Hi——哈嘍,哈嘍,Hi,哈嘍
2.調整游戲規(guī)則(師生用詞翻轉),再做一遍。
3.教師提問:很多同學的反應速度很快,能告訴我你們有什么秘訣嗎?
學生可能回答:專注傾聽,記清規(guī)則,聽的時候保持安靜等。
4.教師小結:那么我們就把靜心、專注、傾聽、參與作為這節(jié)課的公約,如果沒問題,就掌聲通過。
教師提示:在下面的活動過程中,“哈嘍——Hi”也是我們的調整口號,你聽到之后,請調整到傾聽的狀態(tài)。我們再來試一遍:哈嘍——Hi。
設計意圖:導入活動,活躍氣氛,制定公約,引入新知,為后續(xù)活動做鋪墊。
二、轉換階段:30秒說說說
過渡語:說“哈嘍——Hi”的你們真是太熱情,我想你們還有很多想說的內容,“30秒說說說”給你們機會在課上和同學隨意說。游戲假設每組同學都在獨立空間交談,彼此距離非常遠,請使用最低聲音不被他人聽到。
1.介紹活動規(guī)則
(1)四位同學作為觀察者,站在四個角落。其他參與者圍成一個圈,面朝外、背朝內,閉上眼睛。我會選中兩位同學,輕拍你們的背,請被拍背的同學點頭示意。
(2)交談時間為30秒,請兩兩組合進行第一次交談,聽到“哈嘍”回應“Hi”,交談停止。
(3)30秒后請尋找新搭檔,進行第二次交談,聽到“哈嘍”回應“Hi”,交談停止。再次尋找新搭檔進行第三次交談,觀察者也參與游戲,聽到“哈嘍”回應“Hi”,交談停止。
2.確認隔離人員
(1)教師邀請被拍背的學生A、B出來站在圈中央,請A、B依次找到與他們交談過的同學A1A2A3B1B2B3,請A1A2A3B1B2B3依次找到交談過的同學A1-1A1-2A2-1A2-2A3-1A3-2B1-1B1-2B2-1B2-2B3-2,請A1-1A1-2A2-1A2-2
A3-1A3-2B1-1B1-2B2-1B2-2B3-2找到最后一次交談的同學A1-1-1
A1-2-1A2-1-1A2-2-1A3-1-1A3-2-1B1-1-1B1-2-1B2-1-1B2-2-1B3-2-1,將這些同學都邀請到中央站成一列。
(2)教師宣布A、B為“病毒攜帶者”,和A、B交流過的同學都將成為疑似患者,請到中間區(qū)域進入集中隔離。因為我們的交談都是在距離很遠的獨立空間內進行的,所以其余同學是未接觸者,請你們回到座位進行居家隔離。
設計意圖:該游戲模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播過程,患者和疑似患者進入隔離區(qū),其余學生回到座位,進行居家隔離。為下一環(huán)節(jié)角色訪談進行情景鋪墊,增強真實體驗。
三、工作階段:角色訪談
過渡語:一段30秒鐘的談話,使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隔離區(qū)的你們和在未隔離區(qū)的你們肯定有很多話想說?,F(xiàn)在進入角色設定,訪談開始。
1.采訪確診學生A、B
(1)當你們知道自己是病毒攜帶者的時候,有什么感受?為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我很茫然,覺得不可思議;為什么是我感染上了,我也沒做什么過分的事情;我覺得很害怕,擔心自己會死;我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辦。
(2)當你發(fā)現(xiàn)有這么多人因為你成為疑似病例,你有什么想法?為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我覺得很懊悔,他們是無辜的; 我給他們帶去了恐慌,而且增加了社會上其他人的工作量。
2.采訪疑似患者
面對隔離這個結果,你現(xiàn)在有什么想法?
學生可能回答:我覺得很震驚,都是同學,他怎么就有病毒了呢?
3.采訪未接觸的學生
你們能理解現(xiàn)在正在隔離的人最需要什么嗎?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他們現(xiàn)在很害怕,需要支持和鼓勵;他們需要理解和原諒,A、B也不想傳染給別人。
4.采訪觀察者
你們只參與了最后一次交談,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可能回答:不存在僥幸,即使一次交談也可能會被感染;在沒確診的時候,攜帶者和普通人沒有任何區(qū)別,根本不能區(qū)分。
5.小組討論
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會怎么做?
學生在討論后全班分享,可能回答: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好好待在家里,不傳染給別人,如果一定要出去,我會戴好口罩;再給我一次機會,我會更加注意,居家隔離和他人說話的時候戴好口罩,或許就不會被傳染了。
6.教師小結: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非常迅速,30秒的無防護交談足以致病,在潛伏期我們無法區(qū)別患者和普通人,因此呼吁減少外出,居家隔離并正確佩戴口罩。
設計意圖:用角色訪談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理解確診者、疑似病例的感受,學會寬容。在“重來一次”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深刻體會居家隔離和戴口罩的重要性,為下一環(huán)節(jié)做鋪墊。
四、結束階段:學戴口罩
過渡語:我們已經認識到了居家隔離的重要性,外出時一定要戴口罩。戴口罩也有一定講究,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1.教師活動:組織學生觀看視頻,學戴口罩。
2.邀請學生朗讀繞口令:
冠狀病毒不可怕,就怕人們不聽話,不走親不訪友,不在外邊到處走。
該吃吃該喝喝,就在家里待一個月,發(fā)現(xiàn)疫情就隔離,防范主要靠自己。
出門必須戴口罩,人多別去湊熱鬧,誰也不要信謠言,別去花那冤枉錢。
這次疫情挺嚴重,政府號召要響應,等到疫情有好轉,不論干啥都不晚。
3.教師總結:疫情不可怕,只要科學應對、積極防護,我們一定會戰(zhàn)勝這場疫情。以后再遇到類似的狀況,相信你們一定會更加成熟地面對。
設計意圖:總結本堂課,引導學生合理應對疫情,用接納、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確診者和疑似患者;端正態(tài)度,嚴肅防控,樂于居家隔離,正確佩戴口罩,勤洗手。
【活動反思】
本課在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增強學生的角色代入感。在角色訪談過程中,通過位置設置,借由隔離人群和安全人群的對比(有條件的可以在服裝道具等方面做好準備),增強學生的角色代入感,引導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深刻體會不同角色的心路歷程,以此為認知依據(jù),強化學生的安全保護意識。
本課借助心理劇技術,引導學生在特殊時期感受不同角色的心聲:在游戲中模擬病毒的傳播過程,在訪談中醞釀真實情感,在實踐中學習科學防護,水到渠成。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有序開展活動,真誠分享內心感受,形成安全、包容的交流氛圍?;顒咏Y束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跳出角色情景,回歸當下。針對學生在疫情中出現(xiàn)的情緒問題,教師可以在下一課時和學生繼續(xù)探究,形成系列課程。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qū)永興小學,杭州,310000)
編輯/于 洪 終校/紀 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