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孜琪 劉迪
摘? ?要:新媒體的“新”有別于傳統(tǒng)媒體的關鍵在于新媒體運用了現今的數字技術,新媒體依托于網絡和計算機技術很好地達到了傳播的效果。新媒體的發(fā)展改變了音樂生產和傳播方式,使得藝術消費市場出現了欣欣向榮的景象。網絡音樂的迅速發(fā)展徹底顛覆了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使人們真正感受到了網絡音樂的獨特美感。新媒體下的網絡音樂彰顯了深層次的文化符號意義。
關鍵詞:新媒體;網絡音樂;傳播
新媒體的“新”有別于傳統(tǒng)媒體的關鍵在于其運用了現今的數字技術,也可以叫作“數字媒體”。新媒體依托網絡和計算機技術達到傳播效果。數字媒體的特征主要有多通道傳播、易檢性、豐富性、準確性和實時性等。新媒體的特征使人們切身地感受到了數字媒體的優(yōu)勢,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新媒體成為人們接收信息的重要載體,原因是新媒體具有互動性強、速度迅捷、覆蓋面廣、海量信息等的特點,這些優(yōu)勢是傳統(tǒng)媒體望塵莫及的。新媒體的發(fā)展改變了音樂生產和傳播方式,使得藝術消費市場出現了欣欣向榮的景象。新媒體時代促進了音樂的交流,網絡音樂文化被人們充分利用來闡釋藝術人文價值。音樂創(chuàng)作更加多元化,網絡音樂的迅速發(fā)展徹底顛覆了人們的傳統(tǒng)觀念,使人們真正感受到了網絡音樂的獨特美感。新媒體下的網絡音樂彰顯了深層次的文化符號意義。
每一次新傳播媒介的出現都會為社會文化的發(fā)展帶來一場變革。從以前的報紙到無線電廣播,再到如今的電視、電腦,技術的變革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數字技術的發(fā)展和普及,使人們用極低的成本享受到了更好的服務,數字媒體技術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數字技術的發(fā)展勢必會淘汰跟不上時代的產品。隨著移動硬盤、U盤的不斷更新換代,數字光盤離人們遠去,信息的傳播方式越來越簡單化,人們需要的是更大的信息存儲空間和更加個性化的服務。數字媒體的出現使得單純的人際關系被雙向交流(人與群體、人與人間的交流)所替代,人們有了更多獲取信息的渠道,思想也越來越多元化。新媒體的發(fā)展使音樂以新的方式傳播,即網絡音樂。網絡音樂依靠新媒體有了新的生命,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使得藝術創(chuàng)作更加多元,也使得所有網民能夠參與到音樂創(chuàng)作中。音樂創(chuàng)作不再是作曲家和專業(yè)人士的“玩物”,“草根式”的音樂在網絡中迸發(fā),使得人們對音樂的追求越來越自由。新媒體的發(fā)展使得原本的藝術形式更加豐富,打破了傳統(tǒng)的局限,也意味著音樂所涉及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方面要發(fā)生重要變革。新媒體的潛力和活力有效地促進了音樂藝術的發(fā)展,也勢必成為音樂藝術發(fā)展的重要手段。
新媒體環(huán)境下,網絡空間是富于個性的,它可以將想象付諸現實,這是任何媒介所不能達到的。麥克盧漢說過,媒介是人的延伸。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藝術作品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不再局限于“讀者、作品、作者、世界”四要素。網絡的虛擬化淡化了現實世界的真實性,音樂人也從專業(yè)群體走向普通大眾?!氨娙耸安窕鹧娓摺?,大眾的參與,使得創(chuàng)作的作品脫離了封閉的束縛,而走向了多元和開放,讀者或聽者從被動變?yōu)榱酥鲃訁⑴c。
在新媒體網絡音樂的時代,傳統(tǒng)的音樂文化產業(yè)走到了“生死的邊緣”,人們不再局限于單純地寫文字、做音樂,而是去體驗和感受。新媒體時代的音樂舞臺變得更大,但是也變成了沒有觀眾的舞臺,音樂已經不是單純的審美經驗。網絡音樂的發(fā)展,推動了網絡平臺的發(fā)展,使網絡平臺的提供者更加多元化。它們不負責后果、不付費、不負責生產卻享受著網絡新媒體帶給其的財富。音樂脫下了它高雅的外衣,走到廣大群眾中間,活躍在網民的視聽之中。
新媒體作為傳播的手段對音樂文化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首先,音樂作品的存在方式受到了媒體變化的影響,甚至媒體的變化直接影響著整個音樂文化領域。在人類社會科學技術發(fā)展下,新媒體的音樂傳播手段富于現代化特點。音樂的發(fā)展之路就是在不斷的摸索中,逐漸滿足人類感性的需要和精神文化的需要。新媒體時代賦予了網絡音樂新的使命,它時時刻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網絡音樂的出現也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音樂審美需求,網絡音樂的發(fā)展和完善也勢必會帶來更好的音樂作品和形式。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中,人們感悟網絡音樂,丟下歷史遺留下的包袱,人們相信只有保持感性與審美的態(tài)度去創(chuàng)造音樂,才能獲得想要的效果,這也是音樂作品未來的發(fā)展之路。
[參考文獻]
[1]鮑海波,朱葉.新媒體環(huán)境下流行音樂傳播動因及問題研究[J].東南傳播,2009(6):97-99.
[2]任志宏,單建鑫.新媒體視野中的網絡音樂文化及其美學特征[J].河北學刊,2009(5):222-224.
[3]龔麗婭.網絡音樂的解讀與批判[J].電影評介,2009(19):102-103.
[4]周燁.對網絡音樂文化的點滴思考[J].黃河之聲,2008(2):52-53.
[5]廖小芒,王炎琪.新媒體語境下視聽文化大眾化與小眾化價值觀的衡度[J].求索,2014(7):29-32.
[6]胡含之,宋巍.新媒體視野下的音樂文化分析研究[J].中國報業(yè),2013(22):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