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志佳
摘要:有效的學科課堂教學,既能夠使學生學習到相應的學科知識,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為學生以后的學習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其影響到整個教學的有效性,如教學過程抓不住重點且過于枯燥等。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及水平,明確語文教學內容及目標,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以此促進整個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快速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0-0068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
1.教材理解以及教學理念方面存在問題
教師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主要構成部分,教師對教材內容理解的深淺,會對語文知識的傳授產生直接影響,若是教師對語文教材內容缺乏正確且深入的理解,就會對整個課堂教學質量造成不良的影響。就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現(xiàn)狀而言,有部分地區(qū)的小學語文教師對教材內容中的知識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以至于無法全面掌握語文知識,導致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難以得到充分發(fā)揮。另外,傳統(tǒng)教學理念影響著小學教師的教學思想,一些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仍然偏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只教授學生“死知識”,使得學生不會靈活應用所學知識,使小學生的學習發(fā)展需求得不到有效滿足,從而降低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致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受到阻礙。
2.語文課堂教學過程較為枯燥
一些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缺乏全面了解,并且還在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陳舊的教學內容對學生授課,這樣不僅無法提升教學效果,還會導致學生覺得教學過程枯燥乏味,難以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從而降低了教學效率。另外,新課改教育理念的提出,使得教師認識到了教學方式的重要性,而且新課改也提出了合理的教學方式,為教學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語文教師沒有掌握新型教學方式的精髓,在應用過程中只是流于形式,以至于教學方式的實用性一直得不到有效發(fā)揮,影響到整個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的重要策略
1.利用多種方式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教師若想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促使學生能夠積極學習語文知識,就要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視,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對語文教學內容的興趣,這樣就能夠促進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基于此,教師需要明確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根據(jù)語文教學內容,設置具有趣味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借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此將學生引入到教學內容之中。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營造出一種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緩解學生在課堂中的緊張感,這樣也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另外,教師也可以結合具體的語文教學內容設置合理的實踐活動,這更能調動起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而且還能夠使學生通過參與教學實踐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進而促進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比如,教師在對學生講解《風箏》這篇課文時,可以設置“做風箏”這一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做風箏、放風箏,并讓學生在課堂上講解自己在這一實踐活動中的感受,然后再將學生引入課文內容之中,這樣既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還能夠增加學生的學習樂趣。
2.合理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情境
情境創(chuàng)設是語文教學方式的一種,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但是,在進行語文情境創(chuàng)設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加強其創(chuàng)新性、趣味性以及教育性,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學習興趣被激發(fā)出來,同時還能夠增強學生的求知欲,進而促進整個語文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有效提升?;诖?,教師在應用情境創(chuàng)設這一教學方式時,需要考慮到具體的語文教學內容,而且還要結合生活實際,確保創(chuàng)設出來的情境處在小學生的認知范圍之內,以此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的語文知識。
比如,教師在講解《田忌賽馬》這篇課文時,可以創(chuàng)設出與之相似的競賽情境,以小組為單位讓全體學生參與“賽馬游戲”,每一個小組都有上、中、下三匹“馬”,兩兩小組互相比賽,相同等級的為平局,不同等級的按上中下順次對比,在互不對看的情況下,讓兩組同時出“馬”,三輪過后勝局最多的組為最終勝者。這樣的情境游戲既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還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3.加強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之間的聯(lián)系
小學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還要注重聯(lián)系生活實際,增加語文教學的生活氣息,以此增加學生對語文教學的熟悉感,促使其更好地融入到語文教學之中。而且語文知識本身就來源于生活,將語文教學知識與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能夠使學生通過品味、感知生活,加深其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比如,教師在講解《北京的春節(jié)》這篇課文時,可以先將代表春節(jié)的一些物品帶到課堂中,如剪紙、春聯(lián)等,讓學生辨認這些物品,并讓學生思考這些物品都是用在什么時候。此時學生就會聯(lián)想到春節(jié),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講述春節(jié)的場景,并且要向學生普及春節(jié)的有關知識或者講述關于春節(jié)的小故事,借此提高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同時還能夠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進而提升整個教學的有效性。
通過上述分析,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經常出現(xiàn)“教”與“學”效率低下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教師、學生、教育理念以及教學方式等,這些都是降低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找到影響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原因,只有這樣才能對癥下藥,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陳愛芳.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區(qū)域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整合研究”研討會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179-180.
[2]袁廷菊.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報刊薈萃,2017(11).
(作者單位: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羅董鎮(zhèn)中心小學526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