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述評

      2020-04-10 07:00:31臧琴
      江蘇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教學

      臧琴

      摘要:整本書閱讀教學是當下語文教學研究的熱點,已有的研究視角主要集中在內涵特點、教學價值、教學策略、教學案例和教學評價等方面。當下這個主題的研究存在對課程標準中整本書閱讀的要求研究不夠,對影響整本書閱讀效果的原因分析不足等問題。結合我國中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實際和研究現狀,今后應加強整本書閱讀的學科定位研究,關注整本書閱讀推進的現實條件,加強閱讀共同體的建設,進一步完善整本書閱讀的保障體系。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教學;文獻述評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0)01A-0050-06

      近幾年來,“整本書閱讀”研究漸熱,尤其是2017年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標》)發(fā)布,將“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作為一個貫穿必修、選修階段的學習任務群正式納入高中語文課程體系,引發(fā)了高度關注。研究整本書閱讀教學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

      一、研究視角歸類

      筆者在CNKI中國知網以“整本書閱讀”分別作為“主題”“關鍵詞”“篇名”進行了檢索,獲得的文獻數量分別是439、166、340篇,具體年度發(fā)文量見表1。

      經過比較分析,選擇有效文獻163篇,其中期刊論文144篇、碩士學位論文19篇。按照文獻資源的研究類型進行排序統計,發(fā)現主要的研究視角和數量分布為:內涵特點(18%)、教學價值(3%)、教學策略(48%)、教學案例(26%)和教學評價(7%)。

      (一)關于“整本書閱讀”內涵特點的研究

      1.“整本書閱讀”的概念研究

      整本書閱讀指的是將書冊作為閱讀對象的閱讀[1],即學生在語文課程的學習中,運用個性化的閱讀方法、圍繞整部經典作品展開的,與作者、文本、教師、同伴對話的過程[2]。其對象具有豐富性,過程具有綜合性,旨在培養(yǎng)閱讀習慣、探索閱讀方法、建構閱讀經驗、豐富閱讀認知,形成較為綜合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3]。

      “整本書閱讀”有別于“名著閱讀”和“經典閱讀”?!罢緯喿x”既包括經典著作的閱讀,也包括非經典的閱讀;既包括文學名著的閱讀,也包括非文學的學術著作閱讀[4],其涵蓋面要比“名著閱讀”和“經典閱讀”更寬泛。

      2.“整本書閱讀”的歷史起源和發(fā)展歷程研究

      “整本書閱讀”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而是一種傳統的讀書方式。1923年葉圣陶、胡適負責制定《新學制課程標準綱要》,其中初中部分列有《西游記》《三國演義》《俠隱記》等小說[5]。葉圣陶在《論中學國文課程標準》一書里說:“把整本書作主體,把單篇短章作輔佐。[6]”由此可見,整本書仍是當時學習的主要載體。直到1963年,《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草案)》規(guī)定:“課文宜于短小精悍,讀起來朗朗上口。長篇作品,采用節(jié)選的辦法……”[7]至此,“文選型”教科書躍居語文教學主導地位,整本書成為對教材的一種補充。

      重提“整本書”是2001年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8]”2017高中《課標》提出:“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任務群,并表示此任務群將貫穿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三個階段[9]。至此,整本書閱讀重新納入課程教學體系。

      (二)關于“整本書閱讀”教學價值的研究

      1.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品質。葉圣陶先生曾對整本書閱讀的意義有過精到論述:“試問,要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不教他們讀整本的書,那習慣怎么養(yǎng)得成?”由此不難看出他的觀點:讀整本的書,利于學生“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他還提出,“在某一時期專讀某一書,心志可以專一,討究可以徹底”[10],即讀整本書利于訓練學生專一閱讀的品質,利于強化閱讀意志。

      2.提供不同領域的文化信息。文學作品、文化典籍、科學論著、學術著作等各種類型的整冊的書都可以成為整本書不同學科學習的載體[11]。整本書能夠更為全面地展現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社會生活圖景。在整本書閱讀中,學生可以吸納更為豐富的文化信息,獲得更為完全的文化印象,對特定文化場域形成完整的認識[12]。

      3.促進不同視角下的深度思考。整本書內容豐富,學生的每一次閱讀都可能是全新的閱讀,形成新的發(fā)現,并觸發(fā)新的思考。以《呼蘭河傳》整本書的閱讀為例,第一次閱讀從“敘述視角”切入,啟發(fā)學生從不同的敘述視角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以及事件與事件的承接與交叉。第二次閱讀,關注“表達結構”,以此打開小說中人物的精神世界。第三次閱讀,重點關注“創(chuàng)作意圖”,引導學生探索主題的深層意蘊。不同視角的多次進入,能從不同維度豐富對文本內容、意蘊、表達等方面的探索,從而引發(fā)學生系統、深入的思考[13]。

      4.提升復雜閱讀情境中的綜合閱讀能力。整本書閱讀為學生營造了豐富的閱讀情境,學生需要運用不同閱讀策略來突破難點、解決問題。在整本書的復雜閱讀情境中,學生不斷探尋新的閱讀方法,積累新的閱讀經驗,建構新的閱讀策略[14]。他們在閱讀過程中會體驗不斷建構、解構、重新建構、重新解構的循環(huán),需要借助聯系思維,發(fā)現事物之間的關系,在對立中看到統一,在分離中看到滲透,而后形成新的認識和思考[15]。

      (三)關于“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的研究

      “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研究是“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研究主要有幾種思路:一是整本書閱讀的時段;二是整本書閱讀的方式;三是整本書閱讀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四是整本書閱讀的依托工具;五是整本書閱讀的教學建議。

      1.整本書閱讀的時段

      整本書閱讀的時段可以分為閱讀前、閱讀中和閱讀后。閱讀前為引讀,旨在激發(fā)興趣,任務驅動;閱讀中是推讀,旨在釋疑調整,進階發(fā)展;閱讀后是提讀,旨在總結得失,延伸閱讀[16]。也有研究者做如下劃分:閱讀課、寫作課和成果展示匯報課[17]。

      2.整本書閱讀的方式

      整本書閱讀的方式可以從教材內的節(jié)選型文章到整本書閱讀。以節(jié)選課文為“引子”,運用經典評論激趣、典型情節(jié)引讀、內容異同勾連、擴大語境尋根等方法,精心進行教學設計,一步步引領學生從“讀一篇文”走向“讀整本書”[18]。還可以從一篇到一本、從一本到一類、從一類到多元,遵循“本與本的關聯、人與人的關聯、點與點的關聯”的原則,為學生打開豐富的整本書閱讀之窗[19]。

      不同類型的整本書閱讀可采用不同方式。長篇小說、人物傳記、戲劇等主要類型整本書的閱讀,可按以下環(huán)節(jié)展開:通讀知貌,深讀統整,研讀討論,總讀表達。選集型整本書的閱讀,教學模式可以是先精讀單篇,再聯讀多篇,最后聯讀他書。著述型整本書的閱讀,包括 “問題驅動,選讀引導,體系建構,思辨遷移”幾個環(huán)節(jié)[20]。

      3.整本書閱讀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

      整本書閱讀的課堂教學,為了讓學生由初步感知的喜歡走向深入的理解,可以采用以下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一是借助靈活多樣的陳述方式讓學生進一步熟悉文本;二是征集學生閱讀中形成的疑問,進行求真務實的釋疑;三是開展大小、難易適中的課堂討論;四是鼓勵學生形成獨具慧眼的“發(fā)現”;五是自得其樂的“展示”[21]。教師要重視探究在整本書閱讀中的作用,結合文本特點和學生閱讀基礎,通過初讀鳥瞰、精讀共賞、搭建支架、任務驅動、策略遷移等方式,帶領學生真正走入整本書閱讀的廣闊天地[22]。

      4.整本書閱讀的依托工具

      互聯網+時代的整本書閱讀可以充分運用網絡功能。整本書閱讀不僅僅局限于課堂閱讀和討論,還包括家庭、社區(qū)等更為廣闊的自由空間,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方式,一方面課堂上教師介入指導閱讀,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進行自由的泛在閱讀[23]。教師可“利用閱讀導讀單,根據整本書主題、寫作特色等設計形式多樣的閱讀板塊、提供切實有效的閱讀方法,為學生的閱讀活動指引方向”[24],引導學生進行深入而有效的閱讀交流。

      5.整本書閱讀的教學建議

      “整本書閱讀”關鍵在于一個“整”字,具體可闡釋為要有“整”的概念,有“整合”的意識,有“整治”的行動[25]。整本書閱讀教學課程化,明確其在語文課程建設中的地位,構建整本書閱讀自身的閱讀體系,落實相關的課程評價;整本書閱讀教學系統化,做到課內與課外結合,精讀與泛讀結合,整體與專題結合;整本書閱讀教學生本化,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訓練他們的閱讀思維,拓展閱讀視野,提升閱讀品味[26]。

      (四)關于“整本書閱讀”教學案例的研究

      當下對整本書閱讀的實踐操作層面的研究熱度僅次于教學策略。其中,小學階段的整本書閱讀占案例總數的29%,整體上低于中學整本書的研究熱度。從文獻樣本來看,進入研究視野的整本書,不僅包含《課標》里的推薦文本,還有教師自主選擇的整本書:《小王子》《朝花夕拾》《三國演義》《紅樓夢》《邊城》《草房子》《小狼小狼》……除了期刊論文,《開卷有益:整本書閱讀與研討》《書冊閱讀教學現場》《整本書閱讀工作坊》《從整本書精讀到群文閱讀》等相關專業(yè)研究書籍中,也有相當豐富的高中、初中、小學等各個階段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案例。

      (五)關于“整本書閱讀”教學評價的研究

      整本書閱讀研究雖然總體熱度較高,但評價研究只占總數的7%。雖然系統研究的文章不多,但碩博論文及綜合性文章中提及并不少。

      整本書閱讀的教學評價并非完全無本可依?!陡咧姓Z文學科教學指導意見》中“整本書閱讀與研討”任務群的評價建議指出:“通過閱讀,把握書中重要觀點和價值取向;探索、建構、深化閱讀整本書的經驗,總結、完善讀書方法,并與其他同學交流;發(fā)展思辨能力和想象聯想能力,掌握正確的思考問題的方法,撰寫、發(fā)表讀書報告,在交流研討中提高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27]”雖指出了學生的能力要求,但對于地區(qū)、學校和教師而言,缺少具體的評價方法和細則,可操作性不強,需要各地區(qū)、各學校依據學生發(fā)展的實際確定,這就使得教學評價的彈性較大。

      突出整體性和綜合性。整本書閱讀既要重視評價結果,也要關注評價過程;既要進行標準化考試,也要結合表現性評價;既要有統一的評價標準,也要關注學生的層次差異;既要發(fā)揮教師評價的主導作用,也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家長等評價主體的積極作用。應做到智力評價、情感評價等多維度評價,評價方式有展示交流、考試評價等,評價標準在制定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愛好、文學積淀、審美情趣、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異性,為每個學生提出適合其發(fā)展的、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建議[28]。

      就是否納入考試的問題,研究者觀點存在一定分歧。

      有研究者提出:當下的整本書閱讀相對于字詞掌握、背誦篇目的要求,屬于軟指標,與考試基本無關。整本書閱讀只有與考試掛鉤,才能真正發(fā)揮閱讀導向的作用[29]。納入考試的命題形式,一要切口小但問題實在,不虛不空;二是問題要能反映閱讀者的積淀;三是命題需要從原著出發(fā),能使考生對原著熟悉從而探微發(fā)幽[30]。

      也有研究者認為,目前關于整本書閱讀的評測,既無權威、系統的理論研究成果,也無可資借鑒的成熟實踐經驗,不宜納入考試。在語文課時不足而學生語文學習負擔超重的情況下,增加整本書評測,只會加重教師和學生的負擔[31]。如若測評方式不當,很可能會敗壞學生閱讀的胃口,迫使原本自由的閱讀向應試轉軌[32],喪失其原本的自在與美好。

      二、研究進展評析

      文獻研究表明,我國關于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為整本書閱讀教學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實踐基礎,同時也有一些不足之處。

      (一)主要成績

      1.研究視角不斷豐富

      從文獻樣本來看,關于整本書閱讀研究的視角不斷豐富,既有整本書閱讀內涵特點層面的研究,也有整本書閱讀實踐操作層面的研究,還有整本書閱讀評價研究。部分研究還能結合當下的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思、給出建議。這些研究觀照了整本書閱讀研究的核心要素和主要內容,比較客觀地反映了我國中小學開展整本書閱讀實踐的現狀,累積了整本書閱讀推進過程中的經驗。

      2.研究認知不斷深入

      短短幾年,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理念已漸漸成為更多人的共識。一些學校開始構建綜合的整本書閱讀課程的研究,突破了一般意義上的單篇文本課時教學的限制,更趨向于關照學生閱讀全程和指向學生綜合閱讀素養(yǎng)提升的課程體系建構。從閱讀的內容上來看,整本書閱讀突破了傳統意義上的名著閱讀和課外閱讀,不僅有文學型書籍,還有選集型等書冊,照顧到了學生不同思維品質的發(fā)展;從閱讀的課堂指導來看,不完全依托于學生課余自讀,強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從閱讀的評價來看,不滿足于簡單的信息提取,對學生閱讀品質、閱讀習慣、閱讀思維都提出了要求。這些觀點和建議易于將研究引向深入,增強對一線教師教學指導的有效性。

      3.研究案例不斷充實

      豐富的案例設計及教學片段的呈現,為一線教師揭開了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神秘面紗,其中不少有益的嘗試正激勵著更多的教師參與其中。一部分教師對整本書閱讀不同階段的課型模式的探究形成的經驗,雖然并不具備推而廣之的條件,但是這種研究與探索本身具有開創(chuàng)和引領作用,為研究者繼續(xù)進行不同時段、不同作品類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值得借鑒的成功經驗。

      4.研究隊伍不斷優(yōu)化

      從文獻作者的構成看,義務教育階段的一線教師為研究主體,他們對整本書閱讀開展的現狀、存在問題等有切身體會,提供的案例貼合教學實際,解決問題的方案有針對性,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同時,高校和教育科研院所的少數專家學者以及碩士研究生也將目光投注于整本書閱讀領域。他們的理論素養(yǎng)深厚,為整本書閱讀教學進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學理性支持,體現了研究的高度和深度。

      (二)不足之處

      1.對課程標準中整本書閱讀的要求研究不夠

      課程標準是展開教學實踐的綱領性文件。沒有對課程標準中整本書閱讀要求的透徹研究,其相關的研究和探索可能會差之毫厘,謬以千里。2017高中《課標》中對“整本書閱讀與研討”板塊的要求,不能簡單轉化成義務教育階段整本書閱讀的要求。否則,必然會帶來教學要求和教學實際之間的不對等,從而對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推進造成阻礙。當下雖然已有研究者將2017高中《課標》與義務教育階段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作了比對與銜接,然而,其針對性和適宜性仍值得推敲和商榷。

      2.對影響整本書閱讀效果的原因認識不足

      對于現狀的分析與研究,從調查主體來看,高校教師和基礎教育領域的一線教師參與研究的極少,以高校研究生為主,他們的調查分析往往是以某地某校為主要數據來源,缺少更廣地域更多數據的支撐。同時,由于自身學理分析水平的限制,對當下整本書閱讀情況的描述不夠準確,對影響整本書閱讀的影響因素缺少事實判斷,對造成現狀的原因沒有深刻剖析。事實上,學校整本書閱讀有空間、無時間,整體閱讀氛圍不濃郁,閱讀目標的功利化嚴重,學生閱讀過程缺失教師指導與陪伴,教師不重視閱讀過程中的體驗與交流,這些都影響了整本書閱讀工作的推進。簡言之,看似轟轟烈烈的整本書閱讀還處于教學的邊緣地帶,無論是學校、家庭、教師還是學生,重視和理解程度都遠遠不夠。

      3.對整本書閱讀過程中教師角色定位的研究不深入

      與單篇課文相比,整本書閱讀的性質決定了它實施的難度。有研究表明,學生會靈活運用不同閱讀方法的占比很小,相當一部分學生在整本書閱讀推進的過程中表現得比較被動,體現為閱讀積極性不高,閱讀興趣不濃,教師指定的閱讀書目只是走馬觀花地匆匆讀過。學生整本書閱讀效果不僅取決于其閱讀興趣與閱讀品質,還與閱讀過程中的教師指導息息相關。在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的不同時期,教師和閱讀共同體內成員的影響對閱讀的推動力量是不可估量的。雖然也有研究者提出教師應成為整本書閱讀的研究者、喚醒者、對話者、思考者,然而對教師整本書閱讀指導的素養(yǎng)形成以及對閱讀共同體影響的研究卻不多。

      4.整本書閱讀評價體系不完備

      評價常常從另一個方面體現著整本書閱讀的目標。目前,許多基礎教育領域的名師現身說法,分享了自己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采用的一些比較好的普適性做法,但是從根本上來講屬于倡導式,且表述上存在一定模糊性,呈現出諸多不確定性,而評價系統應該具備的科學性、導向性、發(fā)展性等原則體現不夠,這就使得很多學校的整本書閱讀評價都是自主的、模糊的,有一定的隨意性。評價的不確定性將會導致地域之間、學校之間、人與人之間整本書閱讀推進發(fā)展不均衡的現象。

      三、未來研究展望

      可以肯定的是,整本書閱讀仍將在未來一段時期內繼續(xù)引發(fā)教師的強烈關注。鑒于當下研究中的不足,未來進行整本書閱讀研究,以下幾個方面應引起關注:

      (一)加強整本書閱讀的學科定位研究

      整本書閱讀,是作為單篇課文的一種補充、輔助,還是與單篇教學并列,其學科定位直接體現著教學地位,決定著學校、家庭、教師、學生的重視程度。雖然2017版高中《課標》將其納入任務群,明確表示須貫穿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三個階段,并且給予18課時的保證。然而,18課時之外如何進行,選擇性必修和選修如何開展并沒有特別明晰的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也未提及整本書閱讀實施的具體要求。由此看來,當下整本書閱讀探索的自發(fā)性和自主性較強,存在著定位過高或過低的可能。整本書閱讀學科定位過高,則有可能忽視學生的閱讀興趣與能力,增加閱讀難度;學科定位過低甚至邊緣化,則沒有彰顯整本書閱讀納入課程的教學價值。因此,加強整本書閱讀的學科定位研究,明確整本書閱讀在課文課程中的地位,有助于教師處理好整本書與教材,包括與課內閱讀、識字、寫字、口語交際等其他學習內容的關系,有利于整本書閱讀的有效開展。

      (二)關注整本書閱讀推進的現實條件

      將整本書閱讀納入課程,在課時上有所保證,教師閱讀指導才會更加規(guī)范,相關研究才會持續(xù)深入,整本書閱讀的實際效果才會得到保證。否則,僅僅憑著《課標》發(fā)布引發(fā)的部分教師的研究熱情,是很難將整本書閱讀堅持下去的。整本書閱讀推進首先要關注地域間的差異,比如鄉(xiāng)村和城市推進的時候,要兼顧學生的實際閱讀水平,研究制約學生閱讀品質形成、閱讀素養(yǎng)提升的因素及因素間的關系。

      其次,要關注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在閱讀內容上不能搞一刀切,比推薦書目更為人性化的是閱讀范圍,它體現了個體之間的容差性,在完成必讀任務之外,允許學生在興趣范圍之內做調整。除了文學類的整本書閱讀,也可閱讀科普、科幻、歷史、地理、天文等諸多領域的整本書,切不可厚此薄彼,做過多的閱讀干預。這就要求在整本書閱讀推進實施的過程中,由學科本位轉向學生本位,兼顧不同學科之間的統整性與協調性,切不可由此窄化整本書閱讀內容,限制閱讀形式。

      (三)加強閱讀共同體的建設

      研究表明,需要通過團結協作完成的閱讀任務有助于閱讀共同體內部形成緊密的聯系。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但是在良好閱讀氛圍的影響和渲染下卻可能收到更好的閱讀效果。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建閱讀共同體,比如,成立共讀小組,促進閱讀心得分享,展示閱讀筆記、閱讀小報,也可以組織某一作品的朗誦會、舉行情景劇表演等系列活動來助推整本書閱讀。當然,閱讀共同體的成員除了學生,還可以是教師。 一位有著良好閱讀習慣和閱讀品質的教師是一個點燃者、引導者,具有強大的示范、輻射、引領力量。

      (四)進一步完善整本書閱讀的保障體系

      整本書閱讀是一項系統工作,社會、學校、家庭諸多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將關系到整本書閱讀的推進與實施。電子產品的誘惑、大眾媒體的刺激以及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教師和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態(tài)度。

      從社會層面來看,閱讀氛圍的營造極為重要。城市書房、農村書房的建設與分布將影響公共閱讀覆蓋面,公益閱讀活動的開展會影響人們的閱讀品味和閱讀視野。從學校層面來看,不僅要不斷充實圖書館、閱覽室內的書籍,還要在樓層設立閱讀書吧,讓品質優(yōu)良的書籍觸手可及。

      從學校層面看,學生在校是否有空余時間進行自由閱讀、整本書閱讀是否納入學校課程規(guī)劃、整本書閱讀教學研討是否作為教研活動的重要研究內容,以及以怎樣的形式進行評價或檢測等問題,直接影響著教師對整本書閱讀的態(tài)度,決定著他們將采用的教學與指導方式。

      從家庭層面來看,家長是否有正確的閱讀理念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直接影響著孩子閱讀品質的培塑和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

      在整本書閱讀的保障體系內,要重點關注閱讀氛圍的營造和評價體系的完善。營造濃郁的閱讀氛圍能將學生帶入積極的閱讀場,為整本書閱讀推進提供基本條件;而評價體系的完善,將會消弭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諸多不足,從而促進整本書閱讀推進的區(qū)域平衡,彰顯教學價值。

      參考文獻:

      [1]吳欣歆,許燕.書冊閱讀教學現場[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16:1.

      [2][3][11]徐鵬.整本書閱讀:內涵、價值與挑戰(zhàn)[J].中學語文教學, 2017(1):4-7.

      [4]李衛(wèi)東. 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幾種偏向[J].中學語文教學, ?2018(1):7-10.

      [5][7][29]鄭桂華.整本書閱讀:應為和可為[J].語文學習, ?2016(7):4-8.

      [6]葉圣陶.論中學國文課程標準的改訂[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4:49-62.

      [8]課程教材研究所.20世紀中國中小學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匯編·語文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276.

      [9]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11-13.

      [10]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編,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1980:82.

      [12][15]吳欣歆.閱讀整本書,整體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J].中學語文教學, 2017(1):11-14.

      [13][14]吳欣歆.語文課程視野下的整本書閱讀[J].課程·教材·教法, 2017(5):24.

      [16]陳玉劍.引讀·推讀·提讀:整本書導讀淺探[J].中學語文教學, 2017(4):20-22.

      [17]李煜輝.略談整本書閱讀課程方案的設計[J].中學語文教學, 2017(2):9-10.

      [18]曹洪彪.立足“節(jié)選文” 放眼“整本書”[J].中學語文教學, 2018(12):28-30.

      [19]奚一琴.整本書閱讀:從單一走向多元[J].江蘇教育, 2017(10):32-33.

      [20]趙彩玲.高中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 2017:25-45.

      [21]張小兵,倪峰.走進操作層面的“整本書閱讀[J].語文教學通訊, 2016(9):12-15.

      [22]閔慧.整本書閱讀指導課的價值追求及操作策略[J].教學月刊, 2018(6):10-13.

      [23]李衛(wèi)東.混合式學習:整本書閱讀的策略選擇[J].語文建設, 2016(9):12-15.

      [24]唐禧,肖翠云.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整本書閱讀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18(8):59-61.

      [25]張小兵.關鍵在于一個“整”字[J].教育研究與評論, 2018(8):19-24.

      [26]蔣文華.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教學月刊, 2017(C3):4-8.

      [27]閆自龍.落實“整本書閱讀” 評價機制要跟上[N].中國教育報, 2018-10-29.

      [28]吳欣歆.語文課程視野下的整本書閱讀[J].課程·教材·教法, 2017(5):25.

      [30]蔣霞.整本書閱讀視域下的高考名著閱讀考查[J].語文建設, 2018(6):62-65.

      [31]程翔.從“整本書閱讀”的學科定位談起[J].中學語文教學, 2017(1):8-11.

      [32]何捷.從2017年版高中課標看小學“整本書閱讀”[J].語文建設, 2018(10):41-44.

      責任編輯:顏瑩

      猜你喜歡
      整本書閱讀教學
      《論語》整本書閱讀
      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
      甘肅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低年級整本書閱讀的推進與測評
      甘肅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6
      2020年思辨式整本書主題閱讀1+2書單
      小讀者(2021年3期)2021-03-20 01:09:28
      整本書閱讀的優(yōu)化策略
      甘肅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1:58
      “粗放式”整本書閱讀實施概要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談高中研究性閱讀教學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2
      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加強讀與寫的結合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10
      如何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08
      威信县| 哈尔滨市| 常宁市| 长泰县| 饶阳县| 祁连县| 永新县| 封丘县| 青川县| 革吉县| 青海省| 丰镇市| 新乡市| 苏尼特左旗| 龙门县| 临城县| 阳新县| 保定市| 布拖县| 云和县| 田林县| 岳普湖县| 安乡县| 颍上县| 新干县| 金阳县| 万州区| 浦城县| 西乌珠穆沁旗| 兴安县| 乾安县| 杭锦后旗| 布尔津县| 大兴区| 乐都县| 谷城县| 穆棱市| 南皮县| 剑川县| 彭州市| 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