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山瑤
【摘要】融合教育是近十年來我國在特殊教育領域最為熱議的話題之一。最大的爭議點是在現(xiàn)有的學校保障體系下,如何才能對殘疾兒童進行融合教育。如基于此,全國學界和教育界對如何實現(xiàn)真正的融合教育進行了反復的討論與實踐。本文以成都市J區(qū)的融合教育下社會支持體系建設為例,探討我國當前特殊兒童的融合教育實施現(xiàn)狀。
【關鍵詞】特殊兒童,融合教育,支持系統(tǒng)
1 前言
本研究以成都市J區(qū)的特殊兒童融合教育體系建設為基礎,探討該區(qū)在融合教育理念指導方針下的理論和實踐。成都市J區(qū)的特殊兒童融合教育體系建設圍繞特殊兒童聯(lián)系最緊密的部分——學校、社區(qū)和家長,體系建設主要分為三大板塊:一是普通學校及教師成長建設,二是殘聯(lián)專干的社區(qū)支持建設,三是特殊兒童家長的培訓和家庭支持系統(tǒng)。
2 融合教育下特殊兒童的社會支持體系——學校支持建設
2.1普校融合教育的服務對象
融合教育的服務對象分為普通學生和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其中特殊需要的學生包含殘障學生6+1+1、文化差異學生、病弱學生、天才學生、困境學生和其他學生。
其中殘障學生“6+1+1”指的是智力殘疾、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肢體殘疾、精神殘疾、言語殘疾,以及多重殘疾。
2.2融合教育背景下學校支持系統(tǒng)的建立與運作
建立學校融合教育支持系統(tǒng):①教導處支持。殘障學生學籍管理,殘障生的安置與轉型,組織安排殘障生的學科考核與評價,組織教師開展融合教育的培訓與教研。②德育處支持。組織融合教育推廣活動,組織殘障生參與學校評先評優(yōu)活動,組織殘障生參與文藝演出活動。③總務處支持。為資源教室提供良好場地,配備必要的設備設施,為融合教育提供無障礙通道和必要的教具輔助,進行融合教育經(jīng)費預算,執(zhí)行管控特教經(jīng)費??顚S谩"馨嗉壷С?。建立共享,共欣賞共進步互動和諧的團隊,讓每一個參與者,包括教師家長,普通學生殘障生都獲得成長,讓班級教育成為殘障生走向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養(yǎng)成的重要場所。⑤課堂教學支持。座位調整,兼顧特點的教學(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策略)、伙伴支持、個別指導。
2.3融合教育教師的成長
建立學習共同體:了解輕度智障、多動癥、自閉癥、學習障礙不同障礙類型學生的需求。加強對話交流:學習共同體內部交流、區(qū)域共同體間的交流、學習共同體區(qū)外交流、區(qū)域共同體區(qū)外交流。搭建成長平臺:課題研究、論文發(fā)表、以賽促研、交流展示。
3 融合教育下特殊兒童的社會支持體系——社區(qū)支持建設
3.1倡導融合教育
根據(jù)《中國孤獨癥家庭需求藍皮書》中的數(shù)據(jù),在對71家特殊兒童服務機構和學校發(fā)出的4000多份調查問卷中顯示:64.5%的家長擔心孩子和家人受到社會的歧視和不公平待遇,88%以上的家長擔心自己子女融入社會的能力,72%的家長擔心心離開人世后孩子的未來,70%的家長缺乏自己旅游、學習、休閑的時間,81.5%的家長迫切想要獲取想應的心理援助。
所以特殊兒童及其家長迫切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注與認同,更好融入社會。需要社區(qū)殘聯(lián)專干深入?yún)⑴c融合教育的推廣工作。
3.2特殊兒童融合教育的權利及其保障
殘疾兒童受教育權既是自然法賦予人的應有權利,也是法律保障的權利。特殊兒童義務教育保障的困境包括:特殊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水平不高,重度殘疾兒童義務教育的缺失,特殊兒童隨班就讀教育質量不高,特殊兒童受教育權補償平等的制度實施存在不足,特殊兒童義務教育投入的混亂與失范。
4 融合教育下特殊兒童的社會支持體系——家庭支持建設
4.1成都市J區(qū)特殊教育體系建設及相關入學政策解讀
認真落實以區(qū)縣為主管理體制,按照省市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統(tǒng)籌規(guī)劃殘疾學生特殊教育,出臺了成都市J區(qū)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第一期、第二期實施方案。通過普通學校就讀、特教學校就讀、送教上門、遠程教育等多種方式,落實“一人一案”,做好教育安置。我區(qū)殘疾學生納入中小學生學籍管理。優(yōu)先采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方式,就近安排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配備相關康復設備和專兼職特教教師。特教學校保障中、重度智力、孤獨癥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對殘疾程度過重、需要專人護理的適齡兒童少年區(qū)教育局配合區(qū)殘聯(lián)、衛(wèi)計部門以“康教結合”的送教上門方式實施教育。
4.2特殊兒童家庭支持系統(tǒng)的建構
構建特殊兒童家庭支持系統(tǒng)的法律要求:《薩拉曼卡宣言》——家長和教師應共同分擔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的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對殘疾兒童、少年實施義務教育。
特殊兒童家庭支持系統(tǒng)建構的要點:形成“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觀念,營造“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高接納性、高反饋性、高預測性的特點,構建“內外融合”的多邊網(wǎng)絡。
參考文獻:
[1]全宏艷.社會支持研究綜述[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69-70.
[2]鄒廣文,寧全榮.論殘疾人文化及其當代視閾[J].殘疾人研究,2013(3).
[3]吳文彥,厲采茂.社會融合:殘疾人實現(xiàn)平等權利和共享發(fā)展的唯一途徑[J].殘疾人研究,2012(3).
[4]鄧猛.關于全納教育思想的幾點理論回顧及其對我們的啟示[J].中國特殊教育,2003,(4):2-7.
[5]楊柳.特殊教育教師的社會支持探析[J].中國特殊教育,2013,(3):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