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7日,國家博物館推出專題展“中國古代書畫展”,近10米長的《輞川圖卷》及《飲飼圖卷》等宋元真跡首次展出,趙構、趙孟頫、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王鐸、傅山等諸多名家書法集中呈現(xiàn),南宋名臣文天祥目前僅見的3件傳世墨跡之一《草書謝昌元座右辭卷》亮相。據(jù)介紹,此展以時間為主線,分為宋元時期的繪畫與書法、明代的繪畫與書法和清代的繪畫與書法三個單元,遴選了宋元名家的稀世之作和明清各派的代表作品52件。展覽中還展出了一批造型獨特、制作精巧的文房用具,以顯示出文房用具與書畫創(chuàng)作的密切關聯(lián)。
為紀念中日文化交流協(xié)定締結40周年,上海博物館特舉辦“滄海之虹:唐招提寺鑒真文物與東山魁夷隔扇畫展”,首次向中國觀眾展示日本奈良唐招提寺珍藏的5組與鑒真生平活動有關的珍貴文物,以及難得一見的由日本著名畫家東山魁夷為寺中供奉“鑒真和尚像”的御影堂繪制的68面隔扇畫。為弘揚佛法,唐代高僧鑒真六次東渡,最終于753年如愿抵達日本,由鑒真和尚親手營造的唐招提寺是日本佛教律宗的總寺院。此展展品包括日本孝謙天皇仿王羲之筆意所題的“唐招提寺”敕額,為供奉鑒真東渡帶去的舍利的“金龜舍利塔”(日本國寶),描繪鑒真弘揚佛法、壯烈人生的《東征傳繪卷》(日本重要文化財)等,橫跨1200年的歷程,展現(xiàn)中日交流的源遠流長。
北京、河北、山西、河南、陜西五省市聯(lián)合舉辦的“金銀曜爍 美熠四方——京冀晉豫陜五省市金銀器展”日前在河北博物院開幕,共展出來自首都博物館、山西博物院、河南博物院、陜西歷史博物館、河北博物院等32家文博單位的600余件金銀器展品。其中,劉家河出土中國早期金臂釧、西周虢國墓地出土金腰帶飾、漢代掐絲鑲嵌金辟邪、北魏波斯狩獵紋鎏金銀盤、唐代法門寺地宮出土銀茶碾等精品文物也與廣大觀眾見面。展覽從不同側面反映出草原文化與中原文化,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交流互鑒的發(fā)展歷程,同時也展示了五省市各文博單位之間交流互動的豐碩成果。據(jù)悉,展覽將持續(xù)開放至2020年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