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程極 程方舟 朱思怡 顧佳佩
摘 要:本文以定性定量為研究方法,自建錢江學院外國語分院08-15級英語專業(yè)本科學生期中翻譯作業(yè)語料庫。以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集》(一)(二)(三)(四)中的經(jīng)典部分《散文佳作108篇》(張培基著)為參照語料庫,對其中的詞匯搭配進行分析研究,評估我院學生的翻譯水平,此項研究能找出我院英專學生翻譯方面的可取之處和可改進之處,其結(jié)果能為翻譯教學提供定性定量指導,以全新的研究角度來研究此類問題。
關鍵詞:語料庫;詞匯搭配;英語翻譯
一、引言
語料庫(corpus)是為專門用途設計的﹑具有特定結(jié)構(gòu)﹑能夠通過計算機程序進行檢索,達到一定規(guī)模的有代表性的語料結(jié)合(曹合建,2008)。近年來,受機器翻譯、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jù)新技術的出現(xiàn),基于數(shù)據(jù)的研究方法越來越受人們青睞。機器翻譯技術的發(fā)展一直與計算機技術、信息論、語言學等學科的發(fā)展緊密相隨。國內(nèi)外學者對翻譯詞匯搭配問題早已開始研究,但是大部分都是憑借經(jīng)驗之談,沒有用語料庫進行定性定量研究,或只呈現(xiàn)問題現(xiàn)狀,未見實質(zhì)性研究的對策。因此,本次研究參照語料庫,以其中“think”“make”和“world”這3個高頻詞匯為研究對象。為分院甚至本科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提供一個相應的詞匯搭配模板。
二、理論來源
(一)研究參照對象理論來源
《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一)(二)(三)(四)是張培基先生自譯自編的英漢對照讀本,涵蓋了對多位著名散文作家作品的譯作。一直以來,本書供國內(nèi)外漢英文學翻譯研究者、大學翻譯教師、大學高年級學生、文學翻譯愛好者,備考翻譯碩士的學生以及廣大英語學習愛好者參考閱讀,是筆譯的經(jīng)典材料。因此,將其中的經(jīng)典部分《散文佳作108篇》作為對象,建立標準語料庫進行定量分析,此方式得出的結(jié)果更具說服力。
(二)搭配理論
搭配(collocation)這一術語首先由Firth于1957年提出,他認為搭配這個專業(yè)術語可以“應用到測試詞語的可搭配性上”。他把搭配定義為“習慣性共同出現(xiàn)的詞語”。同時,他認為,一個詞的詞義取決于該詞與其他詞之間的橫向組合關系,因此在決定詞的詞義時應該要從詞法、語音、句法、語境、搭配等多方面來分析。1991年Sinclair首次使用語料庫的方法進行詞語搭配研究。此后語言學家開始使用語料庫進行詞語搭配研究。在研究方法上,Jones和Sinclair(1974)在基于語料庫的詞語搭配研究中確立了一系列基本方法,其中包括跨距界定、搭配詞與關鍵詞(節(jié)點詞)之間搭配力的測量以及顯著性搭配的統(tǒng)計等,真正實現(xiàn)了在驗證數(shù)據(jù)的基礎上精確、客觀地描述詞語的搭配行為。搭配是習慣性共同出現(xiàn)的詞語。關于搭配的定義眾說紛紜,但是從以語料庫為基礎的研究角度來看,搭配指詞語共同出現(xiàn)的特有模式,也就是說在語料庫數(shù)據(jù)中同時出現(xiàn)的特定的詞語。使用語料庫可以輕易地總結(jié)出詞語的搭配和詞頻。以語料庫為基礎的研究使對詞語搭配和詞頻的分析更加精確和具有說服力。McEnery2006
詞語似乎只需要線形共現(xiàn),具有某種程度上的顯著臨近,或者是在連續(xù)體上,或者是在某個截斷點內(nèi)。正是這種組合關系,被稱之為搭配詞匯就是在特定語域內(nèi),一個詞與另一個詞或更多詞同現(xiàn)的傾向Hallida1996。
在英語中,搭配指一個詞或詞語的自然組合和序列,這些詞或詞語同時出現(xiàn)的頻率比偶然出現(xiàn)的頻率要高。衛(wèi)乃興2006指出,典型的詞語搭配是表達意義、進行語言交際的重要手段,掌握典型的詞語搭配是英語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任務之一。通過使用那些能更好匹配語境的,具有更加準確意思的成對詞語,搭配可以更好地避免詞語濫用和歧義。母語為英語者對詞語搭配較為熟悉,但對母語非英語者來說,較容易產(chǎn)生一些不自然的搭配。
本文選擇了“think”“make”和“world”這3個高頻詞匯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
三、實驗體介紹
杭師大錢江學院是經(jīng)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準、由杭州師范大學舉辦的一所全日制本科獨立學院,多年來一直致力于英語專業(yè)轉(zhuǎn)型,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此外,杭師大錢江學院外國語分院的英語水平也達到了62%的專四通過率,因此,以其學生作業(yè)作為實驗體對中國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詞匯搭配研究是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的。而翻譯課作為英語專業(yè)的必修課程,最能體現(xiàn)學生的英語水平,也有利于筆者對此進行分析研究,從而獲得一些詞匯搭配的知識。
為了更好地研究詞匯搭配,筆者將收集來的08-15級的散文翻譯作業(yè)的Word文檔轉(zhuǎn)化為AntConc 3.5.7可讀取的txt文檔,并人工刪去亂碼、全角、中文、學生姓名、班級等相關個人信息,從而保證語料庫文本為清潔原始文本。經(jīng)過處理,語料庫的總詞數(shù)為693 566個。此外,本研究的參照語料庫為張培基版本的散文英文譯文,均選取張培基的《散文佳作108篇》,詞數(shù)為61 056個?!渡⑽募炎?08篇》選取文章題材多樣的散文,所有文章均有中英雙語對照,由于本課題研究學生的英文譯文,故選取其中的英文譯文作為對照。
四、方法
(一)語料庫
語料庫指經(jīng)過科學取樣和加工的大規(guī)模電子文本庫,是以電子計算機為載體承載語言知識的基礎資源,其中存放的是在語言實際使用中真實出現(xiàn)過的語言材料(郁青青2014)。本研究的語料庫數(shù)據(jù)來自杭州師范大學錢江學院英語專業(yè)2007-2015級學生期中作業(yè)英文譯文,翻譯原文為張培基的中文散文。原數(shù)據(jù)均為Word格式,經(jīng)過手動處理后,我們將原數(shù)據(jù)轉(zhuǎn)換成電腦可識別的清潔文本,處理后為txt格式。語料庫的總詞數(shù)為693 566個。
(二)研究工具
Laurence Anthonys AntConc 3.5.7是由Laurence Anthony教授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科學與工程系開發(fā)的軟件,用于檢索本研究中兩個語料庫中的數(shù)據(jù)。AntConc在語料庫以及其他量化語言研究方面非常受歡迎,基本功能包括搜索詞和詞頻統(tǒng)計,利用Clusters/N-Gram搭配分布。
在這項研究中,主要執(zhí)行兩個功能:統(tǒng)計書輸入的詞的頻率和利用Clusters/N-Gram對輸?shù)脑~進行搭配分析。
五、對比分析
(一)think
“think”作為杭師大錢江學院08-15級學生翻譯作業(yè)這個語料庫的高頻詞匯,出現(xiàn)的頻率為482次。由于”think”在學生翻譯作業(yè)語料庫的主要詞性為動詞,其語法搭配集中在節(jié)點右側(cè),故本文將著重分析其作為動詞時的語法搭配。
由表1可見,在學生的翻譯作業(yè)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語法搭配是”think about”和“think of”,出現(xiàn)次數(shù)分別為23次和30次。
”think about”的中文意思為“考慮、思考、看待、認為”,而”think of ”的中文意思為“記起、想起、考慮、想象”。由此可見,這兩個詞組的中文意思有部分重疊,對于非英語為母語的學習者來說很容易混淆。那么,當中文意思為“考慮、思考、看待、認為”或“記起、想起、考慮、想象”時,張培基先生是怎么翻譯的呢?
例如:“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xiàn)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這句話出自朱自清的《背影》。張培基先生將其翻譯為”Besides,it was certainly no problem for a person of my age to look after himself.Oh,when I come to think of it,I can see how smart I was in those days!”而學生的翻譯作業(yè)中有學生將其錯譯為”think about”。雖然”think about”也有“想”的意思,但是它一般指仔細回想、仔細考慮過去的事情,或者考慮某件事情是否切實可行。它的英文近義詞為”take into consideration;take into account;reflect upon”。而”think of”一般指突然想到、想出、打算,它的英文的近義詞為”imagine;regard as;look upon;take to be”。但是,這兩個詞組并不是完全不可以互換的,在表示“考慮”和表達“對……有某種看法”時,這兩者可以互換的。如:Dont think of/about me anymore.不要再考慮我了;What do you think of/about the film?你認為這部電影怎么樣?
基于翻譯的忠實原則,學生在翻譯時譯者必須在充分理解原文意思的前提下進行翻譯,忠實于原文語境,從而選擇出更適合當前文章語境的搭配。
(二)Make
“make”作為張培基散文選的高頻詞匯,在散文集這個語料庫中出現(xiàn)的頻率為11次。在散文集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搭配集中在節(jié)點右側(cè)。
由表2可見,“make”最常見的是將其作為實義動詞,后面加名詞,如:make a balance;make a break。
其次是作為使役動詞,后面加形容詞做賓語補足語,如:make sense;make clear。
這兩種用法對英語學習者來說也是比較常見的用法,但是如何將其用得更精準、更地道卻是比較困難的。
例如:“和尚最大的努力,是否認現(xiàn)世而求未來的涅槃,但他若不曾了解現(xiàn)世,他又怎能看堪破現(xiàn)世,而跳出三界之外呢?”
這句話出自廬隱先生的《戀愛不是游戲》。張培基先生將其譯為”Buddhist monks exert every effort to renounce this life in favour of future nirvana.But,without a full knowledge of this life,how could they see through the vanity of human society and make a clean break with this mortal world?”其中最有特點的就是”make a break”這個詞,原文為“堪破現(xiàn)世”。有學生將其譯為”see through the life”,雖然也做到了忠實原文,表達出了原文所要表達的意思,但是卻缺了原文的韻味。而張培基先生將“堪破現(xiàn)世”譯為”make a clean break with this mortal world”,既保留了“堪破”,又增加了和尚盡最大努力涅槃最終才堪破現(xiàn)世的不易,值得廣大英語學習者學習。由此可見,在翻譯過程中,從原文中靈活地跳脫出來,提綱挈領,表達出最精華的意思才會形成更好的譯文。
(三)World
在學生語料庫中搜索“world”一詞共有307條詞條。以下是“world”詞族在語料庫中高頻搭配的統(tǒng)計結(jié)果。
據(jù)表3可以看出,對于翻譯“在世界上”這個短語,學生給出的答案主要為兩種。第一種為“in the world”,第二種為“around the world”。以下為統(tǒng)計結(jié)果。
學生語料庫中“in the world”和“around the world”總使用頻次為90。其中,“in the world”出現(xiàn)頻次為82次,占91.11%;“around the world”為8次,占8.89%。而在標準語料庫中,“word”詞族高頻搭配統(tǒng)計結(jié)果如表4所示。
表4 “world”詞族高頻搭配統(tǒng)計結(jié)果
word collocation FREQ
world in the world 8
由此可得,在標準語料庫中,“在世界上”在大部分情況下被翻譯為“in the world”。此現(xiàn)象是否說明表達同一個意思的“in the world”和“around the world”在使用上又存在什么區(qū)別?
翻譯“in the world”的學生要優(yōu)于翻譯“around the world”的學生呢?
首先,同一個意思的“in the world”和“around the world”在使用上又存在什么區(qū)別?從字面上看,這兩個詞組最大的區(qū)別是兩個介詞的使用。牛津字典給“in”的定義為:Expressing the situation of something that is or appears to be enclosed or surrounded by something else;“around”的定義為:Located or situated on every side。從字典給出的定義可以看出,“in”強調(diào)的是范圍內(nèi),也就是世界內(nèi)的概念,而“around”強調(diào)的是全,整個,也就是全世界、整個世界的概念。這兩個短語在使用時雖然表面意思相同,但側(cè)重點不同。具體使用要根據(jù)源語言(source language)的語境進行判斷。所以要判斷翻譯“in the world”的學生要優(yōu)于翻譯“around the world”的學生還需要回歸到源語言的具體語境中。
以下為學生翻譯為“in the world”的源語言。
源語言:有一種蝴蝶,比世界上最美麗的蝴蝶可能還要美麗些。
這句話中的“在世界上”更加強調(diào)范圍,也就是在世界范圍內(nèi),這種蝴蝶最美麗。所以這里將“世界上”翻譯為“in the world”最合適。
以下為學生翻譯為“around the world”的源語言。
源語言:他收集和編纂了100多條友誼方面的中外格言。
此句中雖然未出現(xiàn)“在世界上”的字眼,但蘊含了“在世界上”的概念。并且此概念強調(diào)的是全、整個的概念,在全世界中他收集和編纂了100多條友誼方面的中外格言,所以用“around the world”更加適合。
由此看來,使用“in the world”的同學并不意味著優(yōu)于使用“around the world”的同學,只是在不同的語境(context)中,同學們做出了最優(yōu)選擇。
六、結(jié)語
本研究對詞匯搭配進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個人的看法,以改進翻譯教學。當然,由于時間和作者能力有限,在大學英語專業(yè)翻譯教學中還有很多問題需要再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未來,筆者希望能夠進一步借助語料庫這一工具,繼續(xù)深入開展關于高校英語專業(yè)翻譯教學其他文體的相關研究,以更好地促進自己將來的教學實踐。
參考文獻:
[1]Henry Widdowson.J.R.Firth,1957,Papers in Linguistics 1934–1951[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7(3).
[2]Halliday,M.A.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3]Halliday,M.A.K.Lexical Relations[C].System and Function in Language,1976.
[4]Jones S,Sinclair J.English Lexical Collocations:a Study i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J].Cahiers De Lex Icologie,1974.
[5]McEnery,T.Corpus-Based Language Studies:an Advanced Resource Book[M].London:Routledge,2006.
[6]Sinclair,J.The Search for Units of Meaning[J].Text,1996(2).
[7]曹合建.基于語料庫的商務英語研究[M].北京: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版社,2008.
[8]衛(wèi)乃興.基于語料庫學生英語中的語義韻對比研究[J].外語學刊,2006(5).
[9]郁青青.基于語料庫的商務英語高頻描述類詞匯搭配研究——以英語單詞financial為例[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