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曉
內(nèi)容摘要:目前高中科普文教學存在教師不看重、學生不喜歡的問題。因此,本文試圖分析這一現(xiàn)狀產(chǎn)生的主要原因,繼而結合《動物游戲之謎》、《宇宙的邊疆》和《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這三篇科普文提出相應的教學對策。
關鍵詞:科普文 特點 多媒體 教學對策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提出:“高中學生身心發(fā)展?jié)u趨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閱讀表達能力和知識文化積累,促進他們探究能力的發(fā)展應成為高中語文課程的重要任務。”①而科普文是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知識和原理的說明性文章。它不但能傳播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還能激發(fā)學生探求未知世界的興趣??梢哉f,它是高中語文課上培養(yǎng)學生科學精神和促進他們探究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渠道。
但是,科普文的教學現(xiàn)狀卻令人擔憂。首先,教師不看重科普文的教學。大多數(shù)教師認為詩歌、文言文、小說等才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因為它們不僅充滿著文學味,還是考試的重點;而科普文通俗易懂,課程教學顯得枯燥無味,且在高考中所占比重不大,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己看。其次,學生也不喜歡看科普文。相對科普文而言,學生更愿意看情節(jié)誘人的小說、語言優(yōu)美的散文等。因此,如何改變科普文的教學現(xiàn)狀成為我們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下面我將試著以《動物游戲之謎》、《宇宙的邊疆》和《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這三篇科普文為例來提出自己的教學對策。
一.明確科普文教學的重要性
當前的社會,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科學教育也成為與人文教育并列的現(xiàn)代教育核心。曾有教育專家指出:“在未來的社會里,一個人不懂得人文,就會成為‘空心人;不懂得科學,則會成為‘邊緣人?!雹诳梢?,我們的教學應該人文與科學并重。而高中學生獲得科學知識的來源除了物理、化學、生物等課程外,還應有大量的科普文。那么,科普文該怎樣閱讀?怎樣引起學生的重視?這些問題的解決前提是語文教師對科普文的足夠重視。因此,語文教師應明確科普文教學的重要性。
首先,科普文往往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考和信息收集能力的重任,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前提。不論是高中階段的探究性學習,還是以后大學階段的論文寫作,都需要學生收集信息后發(fā)現(xiàn)問題。其次,科普文在傳播科學知識的同時也在弘揚科學精神。科學要求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學習科普文,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嚴謹、求實的學風。
二.根據(jù)科普文文體特點教學
現(xiàn)在不少語文教師要么將科普文上成文學課,可明顯其文學性比不上小說、散文;要么上成純粹的科學知識展示課,可教師又不能深入講解科學知識,顯得枯燥無味。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語文教師沒有顧及科普文的文體特點。我們平時講不同的文體應該有不同的教法和學法,對科普文的教學也應如此。
科普文是以介紹、普及科學知識為目的的說明文,知識性是它的主要特點。例如《動物游戲之謎》揭開了動物日常游戲行為的神秘面紗,擺出了研究者的種種結論,也展示了科學探索的永無止境。第二,科普文跟科學論文不同,它的寫作目的主要是普及科學知識。所以為了吸引讀者閱讀興趣,達到普及的目的,科普文還具有趣味性。如《動物游戲之謎》的前三段用了打比方、摹狀貌等說明方法將葉猴、渡鴉、露脊鯨的游戲?qū)懙梅浅I鷦?,極大地引發(fā)了讀者的閱讀興趣。但需要強調(diào)的是,科普文的寫作不能一味地追求生動形象,作為說明文,更重要的還是準確和嚴謹,也就是它的知識性。科普文的趣味性是服從于它的知識性的。第三,為達到普及科學知識的目的,科普文應該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科學知識,所以科普文還應具有通俗性。
科普文的教學需主要圍繞知識性和趣味性進行。例如教《動物游戲之謎》一課,先要求學生找出課文介紹了動物游戲行為的哪些方面,進而理清說明的順序,重點分析四種假說的根據(jù)和觀察實驗結果,讓學生了解其“知識性”特點;接著引導學生分析前三段的作用,跟一般的說明文進行對比,讓學生了解其“趣味性”特點。
三.借助媒體進行輔助教學
科普文之所以難教,還有一個原因是語文教師缺乏相應的科學素養(yǎng),教學時明顯感到力不從心。③對于一些專業(yè)性很強的科普文,不僅學生難以理解,教師理解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那么,面對這樣的科普文,應該如何教學呢?我認為可以充分發(fā)揮媒體的優(yōu)勢,教師先通過網(wǎng)絡查找相應的科學知識,理清自己教學的思路;課堂上再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圖片或紀錄片來輔助教學。
例如,《宇宙的邊疆》是一篇專業(yè)性很強的科普文,同時也是卡爾·薩根自編自導的大型科學電視系列片《宇宙》的解說詞節(jié)選。我們應該注意,電視解說詞是伴隨著電視畫面展開的,所以文中的語言有著特定的語境。如果不借助媒體很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由于抽象帶來的空洞感,更談不上學習這篇文章的特色。因此,在教《宇宙的邊疆》一課,教師可以預留時間讓學生對文章結構和內(nèi)容有大體的了解,接著播放電視片給學生觀看,以直觀的畫面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課文內(nèi)容。這樣不僅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科普文的積極性,而且在分析完解說詞的特點后還可以播放自制照片影集讓學生嘗試寫作解說詞。
四.與科學小論文的寫作結合教學
我們知道,科普文培養(yǎng)學生的是一種理性思考和信息收集能力,而這恰恰是寫作科學小論文的前提,類似于論文的研究現(xiàn)狀。并且,有些科普文的寫作結構實際上就是科學研究的一般思維過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科學小論文的寫作一般也采用這樣的結構。因此,教這類科普文,教師完全可以將之作為科學小論文的寫作范文來進行教學。
如,《動物游戲之謎》就可以作為科學小論文的寫作范文。作者周立明首先通過描述葉猴在跳蕩嬉鬧、渡鴉在滑雪而下、露脊鯨舉起尾鰭的場景引出動物游戲行為,符合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的思維過程,然后說明了三種最基本的動物游戲類型,接著提出關于動物游戲行為爭議的焦點,即動物為什么要進行游戲。那么動物為什么要進行游戲呢?周立明分別敘述了研究者的四種假說:“演習說”、“自娛說”、“學習說”和“鍛煉說”,并且每一假說都敘述了提出的依據(jù)和結論。這實際上等同于收集整理了當前研究者解釋動物游戲行為的各種原因,便于讀者對比思考。最后周立明總結認為目前這四種假說都有局限和不足,“要解開動物游戲的所有秘密,還需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從這篇課文里來學習科學小論文的寫作。
五.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教學
如果僅僅講授科普文中的知識,大部分學生會覺得非常枯燥。加上很多學生認為里面的科學知識離自己太遠,這樣一來學習科普文的興趣自然不高。那么怎么樣才能增加科普文學習的樂趣呢?我認為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將科學和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充分增加學生的參與感。
例如,《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這篇科普文一開始就說“童年的兩件趣事極大地豐富了我對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導我走上成為一個理論物理學家的歷程”,接著講述兩件趣事:一是作者對鯉魚世界的遐想,二是對愛因斯坦未竟事業(yè)的向往。最后講述了作者建立實驗室的事例。實際上,這篇科普文告訴我們的是一個優(yōu)秀的物理學家除了需要想象力、樂趣外,更重要的還有腳踏實地的實驗精神。前段時間央視熱播的《青年中國說》上少年科學家薛來也用自己的經(jīng)歷告訴了我們無知無畏,敢想還要敢做。薛來的年紀跟高中生相近,學生自然有親近感。因此,教師可以結合薛來的例子來講解這篇課文所具有的科學精神,告訴學生我們不僅需要仰望星空,更需要腳踏實地。
綜上所述,針對高中科普文教學的困境,語文教師可以從思想認識層面和實際操作層面進行改變,讓科普文教學不再“邊緣化”。
注 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2.
②蔡亦鋒.科技說明文教學的現(xiàn)狀與對策[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3,(2):89.
③楊紅衛(wèi).科技說明文中的理性思考[J].安順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4(3):36.
參考文獻
[1]任富強.理性的冷落和文本的誤讀:對科技說明文教學現(xiàn)狀的思考[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1,17(1):75-78.
[2]李榮華.電影解說詞的欣賞與教學:以《宇宙的邊疆》為例[J].戲劇之家,2014,(11):141-144.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4]蔡亦鋒.科技說明文教學的現(xiàn)狀與對策[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3,(2):89-92.
[5]楊紅衛(wèi).科技說明文中的理性思考[J].安順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4(3):36-37.
[6]馬俊全.把枯燥沉悶的科普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激活說明文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學周刊,2013,(2):185.
(作者單位:云南省騰沖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