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的教學在小學時代具有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的作用,在引導他們樹立一個健康良好的生活態(tài)度方面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社會經驗不足,人生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學習的自律性比較差,經常難以全身心沉浸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參與度,培養(yǎng)他們在音樂欣賞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在現(xiàn)階段小學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地考慮學生接受能力與興趣集中點,科學創(chuàng)新發(fā)展快樂教學法,為學生營造一個充滿音樂氛圍的課堂。讓學生在欣賞音樂、學唱歌曲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最終實現(xiàn)提升學生音樂欣賞水準,感受音樂中傳遞的情感。讓音樂課堂為學生未來將音樂作為生活中的調味劑提供一個正確的引導作用。
關鍵詞:快樂教學;小學音樂;教學創(chuàng)新
由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在我國使用時間較長,一直占據主導地位。這使得教師在日常課堂教學過程中習慣性將自己放置在先入為主的地位,往往忽略了學生的自身感受。對于音樂這門需要學生自我展示,培養(yǎng)感知能力的學科來說,傳統(tǒng)說教的音樂教學課堂無疑不能體現(xiàn)學生對音樂的自主欣賞與個人展示的過程,因此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產生對音樂課程的厭倦心理。這種現(xiàn)象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向良好發(fā)展。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陳舊的教學觀念,采用音樂快樂課堂的模式,構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接受音樂的魅力。
一、 運用多種樂器進行教學
音樂的教學不能僅限于教師對于音樂的口授,這樣會影響學生多感官互動學習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學生全面地感受音樂之美。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避免一味地說教,讓音樂教學課堂變得枯燥,畢竟音樂課堂不像語文、數學等學科的知識型教學,音樂的授課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音樂欣賞觀念,從而促進學生健康的人生價值觀樹立。主要目的是推動興趣發(fā)展,為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提供更為切實有效的探索途徑。多種樂器共同教學的模式對于條件允許的地區(qū),教師可以與學校的音樂社團聯(lián)合,讓學生參與到使用不同樂器之中,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更多的嘗試中了解到不同樂器的音色特征,也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尋找他們最喜歡的樂器的機會,通過這樣的機會學生可以跨越課堂培養(yǎng)自己的課外音樂興趣。而對于沒有足夠樂器配備的學校,教師可以將展示的形式以多媒體的運用呈現(xiàn),在展示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不要進行太多的說教環(huán)節(jié),否則會削弱學生的興趣,也達不到音樂快樂教學的目的。
教師在課堂進行多種樂器展示的時候,可以采用以下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興趣:首先通過多媒體的形式播放一段用某一種樂器演奏的曲子,然后讓學生進行競猜這是什么樂器。最后由回答正確的同學來解釋自己從哪一個方面判斷出是這種樂器,如果沒有同學能回答正確,教師可以揭曉答案,并引導學生對于此類樂器的音色用自己的話進行形容,避免了教師先入為主,影響學生自主接受的能力和興趣。比如一些傳統(tǒng)樂器的主要特點如下:蕭的音色柔和、典雅;古箏是一種極富表現(xiàn)力的樂器,其音色清悅、高潔、委婉動聽并富有神韻。二胡的音色近似人聲、個性鮮明、極富藝術感染力和民族韻味,小提琴表現(xiàn)溫柔、熱烈、輕快、輝煌以至最富于戲劇性的強烈感情。通過學生的形容,讓他們對于樂器的認識有更為深刻感觸。
之后教師可以請來學校音樂社團成員分類對于不同樂器為學生進行簡單的教學,通過這種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同時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也在對于不同樂器的感性理解過程中得到了顯著的提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于樂器不同的喜好程度,鼓勵他們課后進行深度探索,并向學生推薦一些使用該樂器演奏的經典曲目。這種模式的推進讓學生對于樂器的分類知識得到了提升,也使得學生欣賞傳統(tǒng)樂器演奏曲目的審美度得到了增強。
二、 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多元化欣賞
(一)音樂劇的欣賞與表演
許多音樂劇中的音樂配曲可以稱得上是經典,因此讓小學生作為知識擴展內容去了解這些音樂劇中傳遞的音樂之美十分有必要。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往往只調動了學生的聽覺,但是結合音樂劇進行教學可以讓音樂的流淌伴隨著畫面感的映入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產生畫面感共鳴。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帶領他們去欣賞《尋夢環(huán)游記》,在歡樂的音樂氛圍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對于主人公對于音樂的熱愛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從而體會到生活中細微之處美好事物感受的過程。通過這類音樂動畫劇,讓學生初步感知音樂對于人的主體作用:一是幫助聽者找到克服困難的勇氣,讓學生明白在孤單的時候有音樂的陪伴,心情可以得到緩解;二是音樂中傳遞著人們對于細小美好的感知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理解音樂對于個人心情的影響作用,培養(yǎng)學生通過音樂展現(xiàn)自己歡樂的情緒,并讓學生積極在課堂上通過自己的歌聲表達內心感受,由另外一些同學根據唱歌者的音調來判斷他此時的心情,結合這種小游戲能夠強化學生對于音樂劇這種自由歡快情節(jié)的感受,同時還可以調動學生的課堂氣氛,真正把音樂課堂變成學生自己展示的舞臺。
中高年級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海上鋼琴師》《泰坦尼克號》和《愛樂之城》等一些優(yōu)秀的電影,讓學生從更深層次感受到音樂是一項值得人類用生命的長度為之奉獻創(chuàng)造的事業(yè),音樂陪伴人們度過漫長而寂寥的歲月,指引人們樹立音樂欣賞能力。正如坂本龍一在自己音樂創(chuàng)作過程中所說的那樣:“音樂交給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永遠期待美好的事物和靈感的造訪?!苯處熞惨谡n堂教學過程中正確引導學生對音樂抱有這樣美好的情感,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即興創(chuàng)作當臺對場的方式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對自身音樂靈感的捕捉能力??傊ㄟ^這種音樂劇的欣賞能夠豐富音樂課堂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實現(xiàn)多感官并用的方式沉浸在音樂浸潤的課堂環(huán)境下感受到音樂的魅力。
(二)課堂音樂會的展開
課堂音樂會是音樂課為學生開辟的展示自我能力的平臺,旨在通過提升學生的臨場表現(xiàn)能力,讓音樂的傳遞通過音樂會以輕松愉悅的形式使全體同學參與其中。教師可以在音樂會上為演唱同學伴奏,也可以鼓勵臺下學生跟著臺上展示學生的旋律跟唱。音樂會的結尾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集體合唱,讓每一個同學都體會到自己參與音樂會獲得的成就感。同時,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參加當地小型樂隊開展的音樂派對,極大程度上提供給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讓學生在不同人的建議與鼓勵之下提升自身音樂欣賞和音樂演奏的水平,讓學生走出課堂了解到更為廣闊的音樂世界。教師也可以請來樂隊成員為學生分享自己學習音樂的歷程,讓學生在溝通交流中了解到學習音樂的歷程。
三、 拓寬學生對音樂傳遞情感的理解
目前音樂教材中的選材有多種形式,而無論是哪一種形式都包含著創(chuàng)作者對生活的感悟。對于音樂的欣賞了解不僅僅是停留在愉悅心情的表觀感受上,教師在授課中應該通過音樂教學,幫助學生理解音樂創(chuàng)作背景,引導他們體會音樂中不同節(jié)奏的變化所傳遞出創(chuàng)作者或是慷慨激昂,或是舒緩溫柔的情趣,讓學生感同身受地體會音樂中的情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更有助于促進學生的未來發(fā)展。
比如教師在教授《黃河大合唱》的時候要著重讓學生體會到中華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就像延綿不絕的黃河之水一樣永不干涸,只有懷有真情去演唱這首曲子,學生才能在腦海中出現(xiàn)抗日英雄們冒著血雨腥風為我們創(chuàng)造這樣一片安定祥和的新中國。讓學生的民族熱血隨著《黃河大合唱》中節(jié)奏的跌宕起伏而洶涌澎湃,這樣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yǎng)就隨著音樂滲透進學生的內心,而這種情感就是音樂帶給學生最彌足珍貴的精神力量,教師應該樹立這樣一種意識:只有讓學生在每次奏響國歌時能夠懷著莊嚴的情感肅立,讓學生聽到李叔同《送別》的時候能夠潸然淚下,才能算得上是音樂教學的巨大進步。教師應該在課堂之上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欣賞音樂的情趣,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欲望,讓學生感受音樂中的美以及魅力,進而提升學生的音樂水平。
四、 營造一個充滿快樂的音樂環(huán)境
現(xiàn)階段音樂的教學只停留在音樂課堂上,而在音樂課堂中許多教師尚不能把握好課堂氛圍烘托的力度,使得整個音樂課堂變成枯燥無味的理論教學與聽音樂的課程,久而久之學生對于音樂課的重視程度就會整體滑坡,對于音樂教師來說學生難以對課程內容形成一定的參與度,勢必會使快樂課堂的推進過程變得艱難。因此教師應該在課堂中營造出充滿快樂的音樂環(huán)境,極大程度地調動課堂的活躍程度,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創(chuàng)造的能力,鼓勵學生隨著音樂旋律通過肢體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或者是對于某個課程中片段旋律的播放,教師進行即興演唱,為同學展示自己的能力,給學生帶來聽覺上的沖擊。
課堂時間是有限的,因此讓音樂課堂延伸至學生的課外時間對于音樂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通過網絡的形式定期為學生分享音樂,或者鼓勵學生在網絡上上傳自己演唱的歌曲或者是彈奏的樂器,讓分享的快樂延伸到課堂之下,讓學生對于音樂的熱愛程度不知僅限于課堂過程。這種輕松自由的課下音樂環(huán)境的營造,促使學生音樂綜合水平的提升,鼓勵學生對音樂探索的信心,最終這些良性的課下互動環(huán)節(jié)反作用于音樂課堂,在親近的師生關系作用之下,快樂課堂的模式一定能得到更大程度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
五、 結語
音樂的教學應該是在一個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讓學生接受旋律的熏陶過程。呆板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對音樂美的主動感受,因此快樂音樂課堂的理念在課程改革推進過程中有著決定性的意義,一方面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和對藝術的向往。音樂可以是創(chuàng)作者生活情感的傳遞,也是人們戰(zhàn)勝困難,分享喜悅的載體。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多元化教學模式,為學生營造輕松的音樂環(huán)境,讓學生在欣賞中嘗試自我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靈感的發(fā)掘與放大,促進學生的未來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馮文娟.小學音樂有效性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8(35):149-150.
[2]劉靜.淺談小學音樂的快樂教學法[J].北方音樂,2017,37(21):180.
作者簡介:劉烽,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市馬尾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