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摘要:俄羅斯文學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以19世紀俄國文學最為著名,從歷史角度而言,19世紀是俄國最為黑暗的一段時期,與此同時,它也是俄國文學最為繁榮的階段。在這一時期,涌現(xiàn)了果戈里、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學家,其不僅給現(xiàn)代人們留下眾多文學經(jīng)典作品,還塑造了眾多鮮明又具有個性的人物。在這些文學作品中,通過對主人公的描述探討善與惡問題,這既是對俄國黑暗現(xiàn)實的揭露,也展現(xiàn)了作者思想以及價值觀,具有較高文學價值。
關(guān)鍵詞:俄羅斯文學 善惡觀 文學價值
俄羅斯人民身上具有頑強拼搏的精神,其不僅與自然環(huán)境、自身命運進行斗爭,而且在遭遇黑暗社會統(tǒng)治時也敢于斗爭,正是俄國人民這種精神使俄國文學作品具有一定魅力。與西方國家相比,俄國社會等級觀念較為明顯,下層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中,尤其在19世紀,農(nóng)奴制度改革之前,俄國政府腐敗,農(nóng)民不僅在政治上受到嚴重壓迫,還在經(jīng)濟上對地主有較大的依附,承擔高額的贖金以及貸款利息。在此種情況下,作家借助文學作品來對善惡觀進行探討,在展現(xiàn)俄國社會背景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表現(xiàn)出人們思想,從而表達農(nóng)民對革命到來的迫切渴望。本文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為例來分析俄羅斯文學作品中的善惡觀。
一.俄羅斯文學作品的特點
從俄羅斯文學發(fā)展歷程可以看出,俄羅斯傳統(tǒng)思想與文學之間有著較為密切的聯(lián)系,俄羅斯文學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傳統(tǒng)思想所影響[1],與此同時,俄羅斯傳統(tǒng)也豐富了文學形式,使作家思想發(fā)生改變,使其具有探索精神,這在他們的文學作品中有很好的體現(xiàn)。由于該種思想是作家從實際生活和所處環(huán)境形成、逐漸培養(yǎng)起來的,從某種程度來說,這是作家與生俱來的,仿佛身體中某一基因可以世代相傳。在中世紀時期,基督教在西方尤為盛行,不僅成為很多國家的國教,而且在政治上神權(quán)占有統(tǒng)治地位,對于俄羅斯文學來說,基督教為其注入新鮮元素,一方面使文學作品中包含宗教內(nèi)容,另一方面使俄羅斯文學在形式體裁上發(fā)生很大變化,豐富了文學樣式,使文學作品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以及人文素養(yǎng)。
二.《卡拉馬佐夫兄弟》善惡觀的形成背景
很多俄羅斯文學作品都受到東正教善惡觀的影響,其中東正教作為宗教的一部分,對基督教中的一些文化大力宣揚,基督教中存在的惡主要來源于“原罪”。由于亞當與夏娃偷吃了禁果,所以在上帝面前,兩人是有罪的,因而稱為“原罪”,這就使得人一出生就開始獲罪,并且人類在上帝面前,或受利益趨勢,或違背上帝旨意,開始不斷犯罪,導(dǎo)致人死后因罪而落入地獄,這就是惡。但由于人生前信奉上帝,通過救贖可以進入天堂,避免落入地獄,這就是善。善應(yīng)該是人出生所擁有的、是原初的,正是因為有了善才有了與之相對的惡,惡是對善的某種破壞,惡既產(chǎn)生于歷史,又受到社會環(huán)境所影響。俄羅斯人民在信奉多神教時,一般把神明分為善和惡這兩類,并對其進行祭祀,在祭祀過程中,他們通過圖標進行區(qū)分,例如,太陽以及花等代表善神,通過祭祀善神來達到祈福的目的[2],而祭祀惡神主要是避免其禍害人間。
在精神理念方面,俄羅斯文化與東正教聯(lián)系較為密切,一方面精神自身就涉及到人道主義情懷以及寬容,這些恰恰構(gòu)成了宗教情感,另一方面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人們文化水平不高,不能接受正規(guī)教育,因此對于普通勞動人民來說,宗教文化是其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塑造出很多受苦、受難的勞苦大眾,正是俄羅斯民族中存在的這種宗教情懷深深的體現(xiàn)在普通百姓虔誠之中,也就是對宗教的踐行,使得很多文學家在創(chuàng)作時也不知不覺受到影響。后人在對陀氏思想進行研究時,往往從俄羅斯神學出發(fā),從中尋找根源,這既是當時社會歷史發(fā)展必然結(jié)果,也是陀式對民族精神的繼承,使其小說具有文學魅力。陀氏可謂是俄羅斯思想重要代表人物,從某方面來說,通過閱讀陀氏作品就可以了解當時俄羅斯社會情況,陀氏認為俄羅斯是一個充滿神意載體的民族,在他的作品中,他對人類靈魂進行了考察,探究其無限可能性。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個多面的人物,他既是殘酷的天才,又是對被侮辱進行保護的人,他可謂是一名真正的教徒,對于陀式而言,他的身份早已超越文學家,與此同時,他的小說文學價值使其成為俄羅斯文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是由于陀式是教徒,使其思想較為開放,沒有受到固有觀念所限制,他的很多思想與上帝密切相關(guān),探討善與惡,刻畫出眾多鮮明人物形象。
三.《卡拉馬佐夫兄弟》作品中人性的善與惡
(一)佐西馬長老
在《卡拉馬佐夫兄弟》中佐西馬長老是一個圣人,在基督教中,圣人往往有高尚的品行,常常被教徒視為可以與上帝相連的人[3],帶領(lǐng)苦難人民走上幸福道路,在該作品中,佐西馬是陀式所塑造的最為崇高的一個形象,在整部作品中,他都是以上帝視角俯視整個故事。佐西馬在民間受到很大的尊敬,無論是普通的平民百姓還是高貴人物,在遇到問題時都向長老來求救,他們訴說著自己存在的痛苦,渴望得到長老的規(guī)勸。在小說中,佐西馬長老視為善的載體,他是一個真正信徒,對上帝崇敬,他擁有一顆純潔的心靈,對生活追求一種安寧狀態(tài),使得他的精神達到無上境界。恰恰是由于這種狀態(tài),使其心靈不再受到外界環(huán)境所影響,不再混亂,佐西馬長老這種狀態(tài)形式與其自身經(jīng)歷不可分割,在沒有從事神職之前,他曾經(jīng)是一名軍官,但在一次決斗中徹底改變了他,他認為這種力量恰恰是上帝所賜予的,這也是他人生轉(zhuǎn)折的一個開始,他望著朝陽、看著窗外的小鳥,仿佛聽到上帝對他的召喚,于是他開始成為信徒。在佐西馬長老臨終訓(xùn)言中,也涉及到很多善的思想,長老對自然以及上帝的愛,不僅體現(xiàn)出人道精神,而且這種感情超越現(xiàn)實情感,可以擴大到整個宇宙。從佐西馬身上不但可以了解到他虔誠的信仰,還會體會到他謙卑的品質(zhì),這種善在今天仍具有現(xiàn)實意義。
(二)阿遼沙
阿遼沙也是小說中善意的重要代表人物,與佐西馬不同,阿遼沙身上具有鮮活的生命力,可以感受到神性的呼喚。在俄羅斯神學中,神與人是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其中神主要指耶穌,而人主要指理想人類[4]。無論是在西方哲學還是藝術(shù)作品中,探討神與人之間關(guān)系都是重要內(nèi)容之一,在小說中,索洛維約夫是第一個開始探討神人問題的,在他看來,人身上具有神性,要想從人到達神人,需要克服自身的物質(zhì)本性,進而服從神本性。而在阿遼沙身上可以看到,他正是向這個目標而成長,這也使得阿遼沙身上散發(fā)出神性光輝,他仿佛一個天使,具有純潔心靈,不僅對人們善的思想進行保護,而且對思想有缺陷的人也加以幫助,在其心中埋下善意種子,使其走上上帝道路。
(三)伊萬
伊萬與阿遼沙是同母的兄弟,他上過大學,接受過高等教育,聰明高傲,喜歡思考,不信奉上帝,但當伊萬被收養(yǎng)后,他的性格發(fā)生很大變化,變成一個性格較為內(nèi)向、多愁善感的憂郁少年,他憎恨、厭惡自己的父親,同時又想得到父親的財產(chǎn),在他的潛意識思想中,他渴望父親被人殺死。與其他人不同,他是一個性格復(fù)雜的人,既有聰明的一面,但又缺少明確的方向,最終被魔鬼吞噬,從而跌入深淵。伊萬之所以感到痛苦,正是因為他所處的現(xiàn)實世界與他內(nèi)心擁有善的東西相違背、不一致,他的精神無法得到滿足,導(dǎo)致他一步步走向地獄。在小說中,對于折磨孩子的人進行大力指責,并向孩子母親進行強烈號召,讓其與惡勢力進行斗爭,在另一方面他又宣揚自己無所欲為的思想,導(dǎo)致伊萬處于善與惡矛盾斗爭中,正是由于他這種分裂性格,一旦達到極點,他內(nèi)心存在的惡就會暴露出來,如同魔鬼一樣,對社會進行破壞[5]。
(四)老卡拉馬佐夫
老卡拉馬佐夫是惡意觀的一個代表,他身上有著罪惡靈魂所具有的特征,如惡毒、沒有道德、囂張跋扈等,他對神圣東西進行褻瀆,沒有信仰。老卡拉馬佐夫有過兩個妻子,但娶妻過程都用較為卑鄙的手段,為了全部占有妻子陪嫁錢財,他用盡一切卑劣骯臟的方式,在妻子去世后,他又占有一個年輕漂亮的女子,并且常常在心靈上折磨她,正是由于他罪惡的靈魂,使得三個兒子不與他親近,對他不聞不問、置之不理。老卡拉馬佐夫是一個沒有信仰的人,他不愛任何人,也從不珍惜愛,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在他身上可以看到較強的貪欲,不僅霸占妻子的嫁妝,還唯利是圖。但他身上又有著強烈的悲劇性命運,正是由于他缺乏信仰,使得他自己變得空虛、無意義,從而逐漸形成了惡,對于老卡拉馬佐夫而言,這種惡是從他內(nèi)心中所滋生來的,不僅會擊垮他的良心,還會毀滅他自己,使得他人性完全喪失。
結(jié)語:無論是在俄國文學史上還是世界文學中,《卡拉馬佐夫兄弟》都是一個具有天才性思想的文學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通過該部作品不僅表達自己善惡觀思想,而且提出了自己對社會以及人生的思考,反映出當時19世紀俄國存在的精神危機。這部作品包含的人性善與惡以及社會道德,既是陀氏對前人作品思想的總結(jié),又是內(nèi)在的升華,是現(xiàn)代派文學中重要瑰寶。
參考文獻
[1]侯秀然.論俄羅斯后現(xiàn)代主義文學中的民族精神建構(gòu)[J].山東社會科學,2018,(11):188-192.
[2]張凌燕.巴洛克文學風格的基本特征——以俄羅斯文學為例[J].社會科學家,2018,(10):147-153.
[3]張春芳.從俄羅斯文學透視俄羅斯的宗教哲學理念——評《俄羅斯文學選集》[J].新聞愛好者,2018,(3):104.
[4]楊明明.比較文學視閾下的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1978-2017)[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8,(3):72-77.
[5]張國俠.俄羅斯文學課程教學之我見——評《俄羅斯文學經(jīng)典的語言藝術(shù)》[J].高教探索,2018,(4):3.
(作者介紹:魏征,河南財政金融學院講師,研究方向:俄語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