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美麗
【摘要】部編版教材是由教讀、自讀到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和雙線組元式的單元結構,每個單元有一個獨立的人文主題,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要圍繞這一主題展開,因此有必要整合單元內容進行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先根據教學目標整合單元教學內容,分解成讀和寫的各種任務,學生在任務驅動下完成學習,能夠最大程度提高學習的效果。
【關鍵詞】讀寫結合;單元整合;雙線組元;任務驅動;“三位一體閱讀體系”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0-0123-02
一、問題的提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的過程”。閱讀與寫作歷來是語文教學的雙翼,長期以來教師教學存在誤區(qū),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分離,重閱讀輕寫作。忽視了讀和寫的密切關系,閱讀文本中的寫作技巧很難轉化為自身寫作的技巧。課本中的文章是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寫作技巧的美文,如果教師只停留于閱讀理解內涵,對賞析藝術技巧則在課堂之上更是減而淡之。學生學習語文提升寫作的能力就無從談起。
“部編本”對閱讀教學編排更是獨具匠心,注重“雙線組織單元、構建‘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部編本”的閱讀教學設計,強調向課外閱讀的延展,在語文課與學生生活之間建立一條通道,構建由教讀、自讀到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更適合進行單元整合的讀寫結合教學。
部編版教材這種雙線組元式的單元結構,兼顧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兩條線索,力求做到二者的協調統一,強化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同一個單元圍繞同一個人文主題進行雙線組元式結構,要求閱讀課教學要課內外融通,讀寫結合。在實踐中,受《美國語文》的課程理念啟發(fā),在閱讀教學實踐中,運用讀寫結合,在整合一個單元知識的前提下,進行閱讀教學,收到不錯的效果。
二、任務驅動,以寫促讀,構建閱讀——生活的情景模式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的教學方法。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完成既定任務,引導學生學習實踐活動。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設置各種任務的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帶著真實的任務閱讀文本,然后完成理解——深化——交流——創(chuàng)造的過程,從而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教《孤獨之旅》這一課時,為了體會曹文軒詩意的語言風格,我設置了一個以讀促寫的課堂任務,把原文“水邊的蘆葉里,飛著無數螢火蟲。有時,它們幾十只幾百只地聚集在一起,居然能把水面照亮,使杜小康能看見一只水鳥正浮在水面上”的一段話,改寫成一首散文詩的形式。
水邊的蘆葉里/飛著無數螢火蟲/有時,它們幾十只、幾百只地聚集在一起/居然能把水面照亮/使杜小康能看見/一只水鳥/正浮在/水面上。
請同學分別用散文的語調和詩的語調朗讀,體會兩者的不同。學生立刻能夠體會到即使是散文,也可以寫出詩一樣的語言風格。隨堂布置寫作任務,跟著作家學描寫。請學生用落日(或者燈光)作為開頭,模仿這種風格進行一段景物描寫。在寫作任務的驅動下,學生通過完成任務,加深對閱讀語言的理解。調動生活的積累,從文本到生活,完成一次創(chuàng)作。既有對文章更深層次的理解,又實現了表達和創(chuàng)造需求。課后又布置學生開放的學習任務,要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完成。如果你是一位導演,準備將杜小康在蘆葦蕩放鴨的經歷拍成電影,請你用一個鏡頭作為電影海報,你會選擇什么樣的鏡頭呢?結合相關語句,發(fā)揮想象,用文字把這個鏡頭描繪出來。學生興趣濃厚,最后設計出很多精彩的海報設計文案。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小組合作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模仿創(chuàng)造,以讀促寫,搭建寫作教學的構思框架
統編教材的設置體系就是閱讀為寫作搭建框架,通過讀,可以促進寫。閱讀時,跟著作者學運籌與表達;寫作時,有參照的對象,有領悟啟迪,前后呼應,便于遷移與創(chuàng)造。寫作知識序列從思路、中心、選材到審題立意、謀篇布局,再到修改潤色、創(chuàng)意表達,拾級而上。學生學習的過程從知識到思維再到技能。通過課文的模仿、創(chuàng)設、拓展形成自己的構思過程。例如在教《春》這一課時,單元寫作教學的任務是寫景抒情的散文,我設置了這樣的寫作指導,一草一木皆有情,通過精巧的點染,分層寫景,構成立體的畫面,增添感染力。第一段,春花圖。高低、色彩、多感官(通感)、虛實、動靜相結合,層次清晰,辭格多樣,富有美感;第二段,精心安排景物的層次,井然有序,從山上、山尖、山坡一直到山腰,既符合敘述的邏輯順序,又適應讀者的視覺需要,生動形象,情景交融。
寫作要點:
前提和歸宿:緊扣中心。
描寫有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感官順序、定點換景法、定景換點法、移步換景法交互使用。
講究文采。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準確地運用動詞、形容詞等,形象生動地突出景物的鮮明特點。
寓情于景。描繪景物時融入作者強烈的主觀感情。設置了寫作訓練的題目是《鄉(xiāng)村一景》。收到比較好的效果。
在學習《羚羊木雕》這一課中,我設計的學習任務是寫一則“悔”的故事?;貞浺患小盎谝狻钡耐晖?,盡可能寫出當時的事情經過和當時及現在回想時的心理狀態(tài)——這件事過去多少年了?當時的背景和情景怎樣?當時的心理怎樣?現在回想起來什么心理?生活啟示有哪些?學生通過以讀促寫,從文里走向文外,從文本——生活——自我的反思過程。
四、讀寫融通,單元整合,提升語文學科素養(yǎng)
統編教材的寫作編寫理念是以閱讀引領寫作,以寫作鞏固閱讀。統編教材的寫作教學設計,具有讀寫結合的理念、螺旋上升的目標、貼近學生實際的導引,為語文核心素養(yǎng)落地做了很好的頂層設計。每冊教科書結合單元安排有六個寫作專題,專題內容與單元學習重點吻合。即依托單元課文閱讀教學進行相應的寫作訓練。寫作與閱讀相呼應,因此可以開展多種形式的隨文寫作。
例如給《天凈沙 秋思》配個插圖,用文字描述出來;《醉翁亭記》這篇課文的寫作任務是給醉翁亭拍專題片,寫下你拍攝的具體設想(結合《醉翁亭記》第一段的具體語句),并給風景片配上一段背景音樂,你認為選什么樣的合適;在梁啟超《敬業(yè)與樂業(yè)》一課教學中,設置的讀寫任務是假設你是現場學生,對梁啟超演講中的某個觀點發(fā)表你的看法(如凡職業(yè)沒有不是神圣的,凡職業(yè)沒有不是可敬的)。如果你是在場的記者,寫一篇關于梁啟超《敬業(yè)與樂業(yè)》的專欄文章,對這次演講做出評價。就同學中關于學習的某個觀點,寫一篇演講稿,要求適用于下次主題班會課演講。學生通過讀寫任務,提高閱讀、聽說能力和跨學科的學習能力。
《美國語文》中的閱讀教學很多是設置成任務式,學生分小組由代表抽取各自的學習任務,每個小組任務各有不同,有造型表演、角色采訪、身體雕塑、話劇表演等。閱讀是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任務的形式呈現展示。我嘗試讀寫結合任務教學,希望能在閱讀教學中有一些新的啟發(fā)。
參考文獻
[1]莊再陸.核心素養(yǎng)觀下初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優(yōu)化策略探微[J].新課程研究,2019(6).
[2]程定浩.驅動式教學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外語文,2016(15).
[3]孫自見,張翼.多維整合:基于學習任務群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9(7).
[4]曹葉萍.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實施建議[J].學周刊,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