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偉偉
新時代,教育的高質(zhì)量發(fā)展要求,注重對學生能力與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其中,“政治認同”關乎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也是“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具有中國特色的共同標識。
高中生的政治認同是他們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對中國的發(fā)展方向產(chǎn)生深遠持久的影響。對學生政治認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堅定自信,成為“四有”公民。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實踐中,應采取哪些策略才能有效的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我做了以下探索:
一、創(chuàng)設體驗情境,增強政治認同,培育有政治立場的政治公民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引導學生對中國共產(chǎn)黨和社會主義道路具有真摯感情和高度的理性認同。培養(yǎng)當代高中生的政治認同,是促進學生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的重要途徑,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方法。
中國能夠取得今天的偉大成就,對這些成果的認知更是增強人民群眾政治認同的前提與基礎。青年學生的政治認同是其創(chuàng)造未來美好生活的精神支柱,是其實現(xiàn)人生價值的道德準則,只有從政治認同入手,從素養(yǎng)提升入手,才能夠?qū)崿F(xiàn)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目標。那么,如何才能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呢?當學生能夠在情境中感知生活的變化和社會的進步,就能夠?qū)ι鐣髁x理論產(chǎn)生更直觀的認識;當學生能夠在情境中感知不同時代年輕人所面對的不同命運,就能夠?qū)ΜF(xiàn)階段的中國道路形成更強的自信。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提升學生的政治認同。例如教師可將提前錄制好的視頻在課堂教學中播放,視頻主要圍繞“爺爺奶奶的16歲生活”“父母的16歲生活”展開,使學生在年代的跨越中體會今天的幸福生活。如果學生為自己所處的政治生活感到自信、感到光榮、感到幸福,就可以成為學生提升政治認同的強大動力。
二、時政跟進點燃法
運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利用時政熱點,讓學生在現(xiàn)實面前堅定道路自信。隨著網(wǎng)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已經(jīng)進入5G時代 ,信息傳播的速度非???,更容易引發(fā)人們的熱議。 時政新聞能夠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可以加以有效利用,來增強學生對于我國政治的認同感。比如高中政治教學可以通過在班級里開展新聞聯(lián)播的教學活動,在每節(jié)課開始時留幾分鐘給學生,讓學生對最近的一些時政熱點進行報道。學生通過選取自己感興趣的時政新聞進行分享,在增強了課堂趣味性的同時還能讓學生對我國的政治制度有了一個充分的了解。而且在學生報道時政新聞的時候能夠?qū)Ρ任覈c西方各國的政治體系的不同之處,發(fā)現(xiàn)我國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對我國的政治體系就有了認同感,而且通過這種教學活動的開展還能夠有效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大大提升了學習效率。
還可以把時間交給學生,把 “時政演講”作為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時政演講,能夠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感和理性思維。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前新聞播報活動,讓他們講自己關心的時政新聞、社會現(xiàn)象和國際形勢。這些都是他們心理上的“興奮點”,因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都很認真傾聽同伴的演說并對演說內(nèi)容進行點評。對社會熱點的關注,養(yǎng)成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政治素養(yǎng)的同時,也給學生提供施展才華的平臺。
學生在對社會問題的討論和思考中,從天下事引出理論,寓理論于天下事,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啟迪,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從而獲得普遍的政治認同。
巧用時政、點燃課堂,新鮮的事物能給學生帶來養(yǎng)分和活力,猶如新鮮的血液注入體內(nèi),讓學生從情感上喜歡上政治課,在課堂上有新鮮感、有參與、有思考、有收獲、有快樂,這樣學生就愛上、樂上政治課。人因喜歡而去愛,因有愛而去信,因信而去追求!所以,學生對政治的認同,首先在一定程度上還與傳授的方式、傳授的內(nèi)容密不可分,更與傳授的老師密不可分。
三、問題質(zhì)疑分析法
欲擒故縱,欲取之,必先予之,正的事情反著說。對于政治認同缺失的同學來說,無論我們有多少大數(shù)據(jù)和事實來說明國家制度的優(yōu)越性、道路的正確性、理論的可行性,可能都難以撼動其固執(zhí)的思想根基。根據(jù)這部分學生的心理,越是唱贊歌,越是講制度怎么好、道路怎么正確,其心理越是叛逆,越加反感。在他們看來大數(shù)據(jù)不過是些可圈可點的美麗謊言,他們能舉出無數(shù)目前中國存在的問題和矛盾。不僅難以使其信服,而且更使其情感惡化仇視,甚至使先前具有政治認同感的同學開始動搖。與其這樣,還不如老師把現(xiàn)在中國的問題說出來,這樣以來原本政治認同缺失的同學,反而會從問題的對立面去質(zhì)疑,并在思考中得出我國當前制度、道路及理論的合理性。
四、注重情感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真情渲染中增強政治認同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本質(zhì)和歸宿。而思想政治課是德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也是思想政治課的本質(zhì)特征。因此,在教學中應特別注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落實。例如:在學習《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這一框題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華為手機引領5G時代”的案例,從正面引導學生感受民族企業(yè)在對外開放政策下的成長和希望,讓學生感受外交正能量。在這種情感火花的碰撞下課堂氣氛會異常活躍,學生參與度很高。讓學生對我國企業(yè)“走出去”滿懷信心,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總之,作為新時代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應當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實踐、反思、探索,才能真正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感,才能讓學生真正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身體力行,更加熱愛我們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