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冬梅
摘 ?要: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和實施,高中歷史也教學也面臨重大的變革,傳統(tǒng)灌輸教學已經不再適應教學發(fā)展。高中歷史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升,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逐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應用。本文立足于此,淺談高中歷史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并分析高中歷史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實施步驟,進一步探討高中歷史探究式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的策略。
關鍵詞:高中歷史;探究式教學;課堂教學
高中歷史是高中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學科,是學生學習歷史、見證歷史、開拓未來的重要途徑。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對高中歷史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究獲得知識,感受歷史學習快樂。
一、探究式課堂教學概述和意義
探究式教學是我國新課程改革下衍生的一種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模式提倡的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注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的弊端,是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的方向。其次,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奠定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完成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提高學生學習能動力;后,探究式學習模式,可以讓學生在探究中啟發(fā)思維,鍛煉實踐、交際能力,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探究式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措施
(一)豐富課堂講解內容,擴展課外知識
歷史教師想提高課堂效率,只是簡單地講解教科書上的歷史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求能夠擴展一些課本以外的相關知識,增加學生對相關知識的了解。還以《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這節(jié)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使用香港、澳門回歸的相關文章、視頻、圖片等,也可以引用一些詩歌,還可以播放如《我的中國心》等相關歌曲,全方位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準確推進新課程的導入
新課程導入的有效性將直接影響教學質量。高中歷史教師在講解知識時,可以設計一個有趣的、別出心裁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新課程的導入對教師的教學工作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教師一定要認真?zhèn)湔n,仔細開展新課導入工作。比如,在《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一課教學時,我先請學生欣賞歌曲《七子之歌》,歌曲播放完畢后,向學生提問:“《七子之歌》中的‘七子指的是哪些地方?”學生紛紛回答:“‘七子指的是香港、澳門、臺灣、威海衛(wèi)、廣州灣、九龍、旅順這七個地方。”然后我接著問道:“如今哪個地方還沒有回歸?”學生回答:“臺灣?!比缓缶涂梢宰匀欢坏刂v解一下“臺灣問題”:針對臺灣目前的情況分析,全國人民都具有解決臺灣問題的使命,都肩負著統(tǒng)一國家的重任。在新中國成立之后,黨和國家都在為祖國的統(tǒng)一事業(yè)不懈奮斗,始終將“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的方針作為解決臺灣問題的基礎內容。接下來,自然引入本節(jié)課的內容——探究“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讓學生先觀看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快速進入情境,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探究欲望,從而創(chuàng)造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大大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正確完整的歷史細節(jié)內容
豐富多彩、新穎有趣的歷史內容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高中課本上的知識內容死氣沉沉,只是機械地把歷史內容羅列在課本上。這種機械的表現(xiàn)形式,沒有辦法將精彩的歷史事件生動形象、活靈活現(xiàn)地描繪出來。想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歷史教師必須正確完整地為學生講解歷史細節(jié),在達到良好的課堂效果的同時,還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欲望,能夠熟練地掌握重點知識。同樣以《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為例,我在講“香港回歸,中英談判”的時候,添加了一些人物或者場景的細節(jié)描寫:1982年的9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與鄧小平會談。撒切爾夫人人送外號“鐵娘子”。想知道為什么人們叫她“鐵娘子”嗎?因為撒切爾夫人大膽潑辣,并且“手腕”強硬。但是“鐵”終究是比不過“鋼”,雖是“鐵娘子”,但是遇見的是“鋼漢”鄧小平。在會談過程中,“鐵娘子”敗下陣來,結束了與鄧小平的會談,在走出人民大會堂的時候還不小心摔了一跤。通過對歷史細節(jié)的描寫,平淡乏味的歷史知識變得活靈活現(xiàn)起來,使學生對知識內容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提升了課堂效率。
(四)反思歸納
教學反思同樣是探究式教學中非常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傳統(tǒng)教學評價中,分數(shù)是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不僅評價片面,而且會限制學生發(fā)展,打擊學生自信心。所以在談及是教學反思評價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反思、評價,思考通過本節(jié)課學到了什么,有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以此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認識,并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其次,教師要進行自我反思,根據(jù)學生自我評價和測試結果,分析探究式學習中哪些地方是值得借鑒和推廣,而哪些步驟是需要改進。以此引導教師進行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將探究式教學發(fā)揮其大的優(yōu)勢,提高教學效率。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從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課堂活躍度等對學生進行全方位評價,對表現(xiàn)突出的學生給予表揚,并提出學生某方面的欠缺和不足,以此激勵學生反思和進步。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歷史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應用是人文教育下高中歷史教學改革的趨勢,同時也是高中歷史改革的方向。因此作為高中歷史教師,要秉承“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從課堂導入、課堂探究、教師精講、反思歸納中進行優(yōu)化和改革,提高探究式教學模式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有效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艷華.核心素養(yǎng)視角下的高中歷史高效教學探究[J].學周刊,2018(09):46-47.
[2]陳祥龍.探究式教學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7):222-224.
[3]王亞囡.探究式教學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02):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