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璽
摘 要:近年來,我國一直強調要發(fā)展職業(yè)教育,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已經無法滿足當代職校學生的發(fā)展要求。通過建構主義理論知識觀、學習觀、學生觀的指導,找出中職會計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困境,并提出中職會計課堂教學建構主義理論的運用:引導學生運用網絡探索新知,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生活經驗。
關鍵詞:建構主義;中職會計;課堂教學
會計專業(yè)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中職校學生在學校學習會計知識主要是為了掌握會計專業(yè)技能,畢業(yè)后找一份好工作,而課堂教學對學生的知識、技能與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大多數(shù)課堂上,教師只顧傳授知識,學生也僅僅被動地接受所學,并沒有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建構主義理論則為中職會計課堂教學提供了很好的指導。
一、建構主義理論概述
建構主義教學思想有別于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主要反映在知識觀、學習觀和學生觀上。
1.知識觀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是需要理解的,而不是通過死記硬背就能掌握的,像會計教學中學生依葫蘆畫瓢式地復制會計分錄,做題時機械地套用,學生是在被動地學習,而非主動地理解知識。知識會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及人們對事物認識程度的深入而不斷變化,原來的知識不一定適用于新的環(huán)境,對會計而言,財稅政策的不斷更新,舊的政策在過渡之后就不適用了。建構主義強調,在運用知識時,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知識沒有絕對性,要根據(jù)不同情境對會計問題進行妥當處理。
2.學習觀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這就意味著學生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知識的灌輸,而是主動建構知識,教師僅僅起到輔助、推動的作用。在新的環(huán)境刺激下,面對新的信息,學生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對新信息進行自主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在新舊知識經驗間的反復的、雙向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建構自己的學習意義。會計的學習并非簡單的知識積累,新舊政策導致新舊知識的沖突,這就需要學生進行知識結構的重組,建構出能夠靈活運用于新背景、新情境的知識體系,這是學生積極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
3.學生觀
建構主義強調學生不是空著腦袋進教室的,在以往的學習生活中已經有了相關的知識經驗,而會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生活費支出規(guī)劃到商店打折再到打工賺錢等等都融入了會計知識,學生對此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投資理財、提高企業(yè)利潤等對于中職學生而言還沒有過多接觸,但是根據(jù)已有的經驗,學生還是能夠提出自己的想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忽略學生現(xiàn)有的生活經驗,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為起點,引導學生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理解新知識。學生是獨特的個體,不同的學生可能想法各異,教師要多聽多思學生的想法和理解程度,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探索新知,達成意義的建構。
二、中職會計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困境
1.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足
中職學生初中畢業(yè)后就開始了專業(yè)知識的學習,他們在選擇會計專業(yè)時并不清楚這個專業(yè)具體是干什么的,對專業(yè)缺乏興趣。再加上中職校學生絕大多數(shù)都沒有自主學習的習慣,不會主動去預習、復習,哪怕是在課堂上也不會積極思考、回答問題。中職會計課堂普遍比較沉悶,興趣的缺乏導致學生不愿意參與課堂,教師提出的問題僅僅幾位學生發(fā)言,討論環(huán)節(jié)也缺少探索,在遇到困難時,學生不依靠自己去解決而是依賴教師給出答案。若長此以往,學生不能靈活運用知識,不加思考地生搬硬套,嚴重阻礙了學生未來的發(fā)展。
2.教師主導地位勝于學生主體地位
雖然我們常說“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但是在中職會計課堂上主要還是教師在講授,學生負責聽講和記錄,這就導致了學生在課堂上只是在簡單地輸入內容,沒有自己的思考和知識體系的建構。在強調教師主導地位的同時,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略。在課堂上,學生眼中的教師就是權威,這種印象已是根深蒂固,教師也對此種現(xiàn)象習以為常。學生課堂上完全受制于教師的安排,沒能在學習過程中自我調節(jié),發(fā)揮自身潛能,大大影響了學習效果。
3.教學內容脫離學生實際認知
會計專業(yè)知識的理論教學對于學生來講是比較枯燥的,尤其是對剛剛初中畢業(yè)的學生,他們對會計概念的理解、具體核算方法的運用以及公式的掌握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往往脫離學生實際認知,直接解釋概念含義,列出分錄,拋出公式,與學生已有生活經驗聯(lián)系不緊密,學生除了簡單記憶外難以對知識建構自己的實際意義。這就如同空中樓閣,學生脫離實際的空想,很難去理解知識的意義,也不會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忽略了知識學習的作用。
三、中職會計課堂教學建構主義理論的運用
1.引導學生運用網絡探索新知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需要培養(yǎng)的,這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關鍵,也為學生以后發(fā)展打好基礎。尤其是會計這門專業(yè),會計知識變化快,可能今年剛學的知識,明年就發(fā)生了變化,這就要求學生要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在財稅政策變化的同時能夠敏銳地捕捉到信息進行學習,讓自己跟上社會發(fā)展的步伐,能夠可持續(xù)發(fā)展。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問題的最終答案,是會不斷變化和更新的,在解決具體問題時要對原有知識再加工。例如“自2019年4月1日起,《營業(yè)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有關事項的規(guī)定》(財稅〔2016〕36號印發(fā))第一條第(四)項第1點、第二條第(一)項第1點停止執(zhí)行,納稅人取得不動產或者不動產在建工程的進項稅額不再分2年抵扣。此前按照上述規(guī)定尚未抵扣完畢的待抵扣進項稅額,可自2019年4月稅款所屬期起從銷項稅額中抵扣。”這個知識點就可以課前讓學生自己運用網絡去查找不動產進項稅額抵扣問題的處理,課堂上給學生幾個不同時間點的案例題讓學生對不動產進行稅額如何抵扣進行處理,讓學生自己根據(jù)查到的資料解決問題,并分享給其他同學,教師適當點撥引導。這樣每位學生都參與到了課堂,也能夠自主探索問題的答案,還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豐富。
2.強調以學生為主體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教學過程中明確以學生為中心。要將課堂上強調的教師如何教轉變?yōu)閷W生如何學,學習不僅僅是知識被吸收的過程,要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中職會計課堂本就是培養(yǎng)會計職業(yè)人員的地方,更直接面向就業(yè),學生要對專業(yè)有興趣,主動形成自己的意義建構,才利于今后的發(fā)展。譬如在學習成本會計時,涉及的題目都是告訴已知條件求未知條件,而實際工作中,這些課堂上的已知條件卻是需要學生自己核算的,這樣并不利于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中職校會計專業(yè)學生在學習成本會計之前已經學習過簡單的計算機軟件運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結合實踐,運用Excel表格來進行教學,讓學生在學習時通過不同表格數(shù)據(jù)之間的鉤稽關系掌握成本核算的流程。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中主動學習研究,又達成了學生的意義建構,在以后工作中能夠學以致用。
3.注重學生生活經驗
在中職校會計教學中往往還是以理論為主,學生在理解教師所解釋的會計專業(yè)術語時很難一下子就明白,學生聽得云里霧里,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建構主義主張根據(jù)學生以往的經驗,依靠學生自己的認知來展開教學工作,引導學生建構新的知識經驗。
在講授會計六大要素時就能以學生的日常生活為例進行講解,可以請學生各自查一下飯卡里的錢還有多少,這里的錢就是學生的資產;由于學生自己的飯卡只有自己有權力使用里面的錢,所以飯卡里的錢也是所有者權益;月底有些男生錢不夠用了,找其他學生借錢吃飯,那么借的錢就是學生的負債;個別學生會利用假期打工賺錢,可以請學生講講自己的工作經驗,激發(fā)其他學生的思維,打工賺的錢就是收入;為了去打工,學生來回公交車費,口渴了買瓶飲料等所支出的錢就是費用;最后賺的錢減去花的錢,算一下掙了多少錢,即為利潤。教師運用學生生活中的經驗啟發(fā)學生,再引出在一個公司的經營過程中各個要素的核算。在生活中學習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對學習更有興趣,更利于達成新的知識經驗。
四、結語
中職會計課堂教學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更加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以學生為主體,提高素質教育,將學生生活經驗融入教學,這些都為中職校會計學生的知識、技能與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供了方法。由此可見,長期有效地運用建構主義理論對課堂教學的改進有著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菊芝.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與課堂教學設計.中國校外教育,2018(12).
2.王敏.會計專業(yè)學生學習主動性探究―建構主義心理學視角下.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6(9).
3.徐蘭君.試論高職會計教學中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運用.財會學習,2016(1).
4.張超,肖倩,郭蕾吟.基于建構主義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研究與應用.科教文匯,2016(9).
5.于春梅.建構主義指導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吉林農業(yè)科技學院學報,2016-3-25.
6.張見萌.建構主義理論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上海師范大學,2016.
(責任編輯:蘭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