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玲
摘 要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智慧課堂的概念和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本研究以《財務會計》課程為例,借助云班課移動教學平臺,構建了智慧課堂,探索從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的數(shù)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旨在通過智慧課堂常態(tài)化應用的真實數(shù)據(jù)實證分析《財務會計》課程的教與學過程,為研究高職會計智慧教育提供了一個應用參考實例。
關鍵詞 智慧課堂 會計教育 混合式教學 藍墨云班課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
伴隨著云計算、大數(shù)據(jù)、物聯(lián)網(wǎng)、人工智能以及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5G)等新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人類的生活、工作、學習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推動著高等教育的變革與發(fā)展。教育部先后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等文件中提出,要加強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全面深度融合,要大力推動新時代教育從“教育+互聯(lián)網(wǎng)”階段向“教育+AI”階段進階發(fā)展,創(chuàng)新泛在、靈活、智能的教育教學新環(huán)境與應用模式。AI融入教育,成為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新取向。智能教育作為智慧教育創(chuàng)新發(fā)展行動的途徑,促使傳統(tǒng)的“知識傳遞課堂”向面向未來的數(shù)字化、智能化、泛在化“智慧生成課堂”轉變,也催生了一些新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新媒體聯(lián)盟《地平線報告》(高等教育版)在過去連續(xù)五年預測《促進高等教育技術應用創(chuàng)新趨勢》中,混合式學習設計都位居榜首。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混合式學習在教育行業(yè)蓬勃發(fā)展,很多高校制定相關政策,指導教師開展最佳實踐,為推動高職 《財務會計》課程實施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帶來了良好的契機。
1研究背景
1.1智慧課堂
智慧教育是基于物聯(lián)網(wǎng)、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人工智能及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而構建的新時代教育生態(tài)系統(tǒng),是未來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和方向。智慧課堂是由智慧教育衍生而來的新名詞。關于智慧課堂的概念 ,目前國內外尚未形成廣泛認可的科學定義,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理解。祝智庭認為,智慧課堂是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借助技術力量構建智慧學習環(huán)境,促進智慧學習者的全面發(fā)展;龐敬文主張,智慧課堂是在新技術支持下,改革傳統(tǒng)教學模式,創(chuàng)建一個個性化、數(shù)字化、智能化新型課堂,培養(yǎng)學習者的智慧能力; Hwang, G 提出,智慧課堂是以虛擬學習平臺為支撐的高科技教室;刁海旭等詮釋,智慧課堂是以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方式,利用云計算、大數(shù)據(jù)等信息技術,構建了互通共享學習數(shù)據(jù)和資源的智慧學習環(huán)境體系。本研究在梳理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分析了智慧學習的流程及其知識聚合的本質,認為慧課堂是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化、智能化、數(shù)字化的智慧教學環(huán)境,通過智慧的教與學,促使學生實現(xiàn)個性化的智慧發(fā)展的新型課堂。實現(xiàn)課前、課中、課后全過程應用的智能化、可視化、高效化。
1.2混合式教學
混合式教學由國外的培訓機構最早提出,后來被教育領域引進和借鑒,有人也稱為混合式學習。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柯蒂斯·邦克教授在《混合學習手冊:全球化視野、本地化設計》一書中賦予了混合學習的內涵。他認為混合學習是一個教學領域的專有概念,就是面對面教學與在線學習的結合。在中國,混合式學習最早由北師大何克抗教授于2003年12月提出,他倡導把傳統(tǒng)面對面學習和網(wǎng)絡化或數(shù)字化學習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發(fā)揮兩者的優(yōu)勢互補作用?;旌蠈W習是一種新型學習方式,具有鮮明的時代性,隨著信息技術發(fā)展,混合學習模式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當前,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云計算、大數(shù)據(jù)、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及廣泛應用,移動終端、云服務平臺、社交軟件,其中包括微博、 微信、QQ等這些新媒體的出現(xiàn),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方式正在發(fā)生深刻變化,翻轉課堂、慕課、微課、虛擬仿真實驗等新型混合模式被廣泛應用于高校教學,促使教師將會更多地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來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本研究基于免費移動智慧教學平臺“藍墨云班課”,以“智慧課堂”為對接方式,開展新型的混合式教學實踐,為高職院校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模式與學習方式提供了可借鑒的理論與實踐參考經驗。
2教學前期分析
混合式教學不是簡單把在線學習和傳統(tǒng)學習進行混合,而是教學理念的一種顛覆性變革,需要對教學模式、學習方式、交互方式、教學工具、教學資源和教學評價等打破重構。為研究混合式教學模式,本研究以“財務會計”課程為例,首先進行了混合式教學的前端分析。
2.1學習內容分析
“財務會計”是高職會計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兼具專業(yè)性、理論性與實務性集結一身的學科。學生在記憶、理解會計準則的基礎上,需要花更多時間和精力來練習、操作應用。在傳統(tǒng)課堂上,授課形式以“老師講,學生聽”為主,教學形式單一,老師的操作演示學生很難跟上,課堂師生互動較少,老師不知道學生對知識的接受消化程度,學生消極被動,也不會主動向老師尋求幫助。所以對于“財務會計”課程的教與學效果有待于提高。
2.2學者情況分析
本研究的學習對象主要是會計專業(yè)的大學一年級學生,屬于95或00后群體,“數(shù)字土著”或“ APP 一代”,對學習環(huán)境的要求更具個性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會使用各種學習分析工具。經過半年的大學學習,基本己經從中學應試教育模式脫離,逐漸適應了大學的自主學習模式,但是又不夠獨立自制,可能會經歷一段彷徨期。平時學習自主性不夠,財務會計課程內容多、抽象又有難度, 每學期都有期末不能達標的學生,無形中也給學生帶來了不小的心理壓力。
2.3云班課介紹
“云班課”是國內一款免費課堂互動教學APP, 具有人工智能技術的教學工具。其主要借助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實現(xiàn)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即時互動、資源推送和作業(yè)任務,具有完善的激勵與評價體系,實時記錄學生的學習行為,對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性進行考核,也是教師有力的智能助教。
3智慧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
本研究嘗試依托云班課移動教學平臺,以師生智能手機為媒介工具,創(chuàng)設線上線下無縫對接和課前、課中和課后相互促進的虛擬、智慧課堂,構建了《財務會計》課程的數(shù)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的新型混合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該模式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聚焦于師生活動。
3.1課前:精心準備
老師根據(jù)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進行備課,細化知識體系,并選擇合適的內容制作成課前自主性學習資源,通過智慧平臺發(fā)布學習任務。學生可自行安排學習進度,觀看教學資源并提出疑惑。教師可以隨時查看學生任務完成情況,掌握學生個體與群體現(xiàn)有的知識儲備和疑難問題,及時修正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3.2課中:精準施教
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并依據(jù)在線學習的數(shù)據(jù),創(chuàng)立學習情境,圍繞重難點進行精講、梳理,利用智慧平臺組織學生課堂討論,指導學生完成主題探究。學生聆聽老師的講解,厘清、理順所學知識的體系結構,參與討論,鞏固與強化知識。
3.3課后:精益輔導
教師通過智慧平臺推送實訓任務和隨堂測試,學生完成并提交。教師根據(jù)反饋測試的結果,課后安排不同層次的拓展性訓練,開展個性化的一對一輔導和分組輔導。
4基于云班課平臺的實踐
本研究基于云班課移動教學平臺實施智慧課堂混合教學實踐,以我院17級會計專業(yè)17AC1、17AC2和17AC3三個班為研究對象,人數(shù)共計157人,時長為2017-2018-2、2018-2019-1兩個學期。三個班的學生們人人擁有智能手機,校園設有免費wifi,可以為開展智慧課堂混合式教學實驗提供網(wǎng)絡條件。針對《財務會計》的課程特色與相關教學要求等,結合“云班課”的操作流程與特點,智慧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將課堂分為課前準備、課中互動和課后總結三大階段,每一階段都有其詳細的教學步驟,教師可視情況靈活運用。
4.1課前準備:資源推送+預習反饋+調整教學
課前,教師通過云平臺為學生推送新課的“教學目標”、“課前學習任務單”和“微視頻、音頻、課件PPT、文檔”等教學資源, 并可以將資源進行分類。 學生自行安排時間,在云平臺上觀看教學視頻,閱讀相關教學資料,根據(jù)“學習任務單”開展自主預習課程,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云平臺的“交流區(qū)”實時互動展開討論。老師實時跟蹤學生學習情況,并根據(jù)預習反饋情況,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和活動,從而實現(xiàn)課堂的有效教學(見圖2)。
4.2課中互動:簽到+提問+面授+鞏固
課中,線上線下無縫對接,構建智慧學習環(huán)境,開展各種形式的師生、生生互動,通過智慧的教與學,努力使全體學生實現(xiàn)個性化的智慧發(fā)展。
(1)簽到:課堂上,教師先借助平臺發(fā)起簽到活動, 學生通過“一鍵簽到”或“手勢簽到”功能在自己手機輕松地完成簽到。對于沒有簽到的學生, 教師可以對其“缺勤”、“事假”、“病假”等加以記錄。與傳統(tǒng)點名冊點名相比,時間短,方便快捷,可以讓老師迅速掌握學生的出勤情況(見圖3)。
(2)提問:課堂伊始,老師利用平臺的舉手、搖一搖,隨機點名的功能選取學生提問,對學生已學知識進行激活,將學生原有的舊知與本課要學的新知之間建立連接,導入新課學習情境。學生進行回答,回答正確則給相應的經驗值,計入過程性評價。這樣不僅能夠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而且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便于學生集中注意力,積極完成課前預習任務(見圖4)。
(3)面授/學習:課中,教師結合學生課前預先分析結果和教學計劃,對新課的重難點進行面對面講解,設立情景進行操作演示,并解答學生所提出的共性或個性問題。通過平臺的頭腦風暴、分組討論等方式對學生進行知識遷移能力訓練。學生跟隨老師的思路進行聽課,接受老師的輔導,查漏補缺,厘清、理順所學知識的體系結構,通過云平臺參加課堂互動活動,完成相關的學習任務,就可以獲得經驗值。經驗值不等同于平時成績,反映的卻是真實的學生學習情況,檢查知識遷移情況(見圖5)。
(4)鞏固:課中最后一環(huán)節(jié), 教師通過平臺的測試、小組任務等方式,從上傳題庫中隨機抽取組卷和發(fā)布實操任務,鞏固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學生接受自測并在規(guī)定時間提交測試結果,根據(jù)測試結果后進行自診,以檢查學習內容的掌握情況。學生分組領取實操任務,合作完成后,將學習成果通過平臺進行展示。并在平臺上展示學習成果,以增進學習效果。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自評、小組互評,更好地理解吸收知識,拓展學習效果,實現(xiàn)思維碰撞、知識內化(見圖6)。
4.3課后:布置作業(yè)+個性輔導+總結反思
課后,教師根據(jù)學生課堂學習情況在平臺上推送課后作業(yè)。學生根據(jù)個體認知缺陷做進一步的補救學習,完成作業(yè)并按時提交。教師或教學助手在線批改作業(yè),并給學生相應的經驗值獎勵。根據(jù)作業(yè),結合學生個體差異,教師再向學生推送個性化的學習資料,在線與學生交流與個性輔導,幫助學生解決存在的問題。最后,老師對本節(jié)課教學進行總結反思,進一步優(yōu)化下一輪教學過程。
5應用效果與問題
針對“財務會計”課程特點,構建以云班課為支撐的智慧課堂,進行兩個學期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課程結束時,為了了解學生對新型學習模式的態(tài)度及其效果,本人在云平臺設計了問卷調查,向三個會計班級157人發(fā)送,回收157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為100%。結果表明,學生對智慧課堂新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接受度和認可度比較高,學習效果也比較好,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見圖7)。
5.1教學效果
5.1.1解決了教學的痛點
智能手機已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一部分,雖然帶來便利,但也嚴重影響著大學課堂,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打游戲等現(xiàn)象,成為了困擾高校眾多老師的痛點。學校為了杜絕學生上課玩手機采取很多措施,仍無濟于事。智慧課堂借助智能手機把互聯(lián)網(wǎng)引入課堂,很好地解決課堂與手機的矛盾,轉弊為利。
5.1.2提高了教學效率
傳統(tǒng)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低,教師缺乏足夠時間進行個別化輔導,故教學效率較低。而采用新教學模式,依托云平臺,學生可進行課前預習,對上課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老師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與學生面對面探討內化重難點,課后師生進行個性化交流輔導。故教學效率大大提高,對知識的掌握也更為牢固、熟練和靈活。
5.1.3增加了師生互動交流
傳統(tǒng)課堂教與學僅僅發(fā)生在課堂上,而智慧課堂卻不同,將教與學活動從課中擴展到了課前和課后,打破了課堂時空的界限。不僅僅是課堂上師生之間言語的互動,課外還可以通過云平臺實現(xiàn)師生、生生之間文字、語音、視頻等多種方式互動與溝通,這種立體的、多元的、持續(xù)的、高效的互動與交流,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5.1.4促進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傳統(tǒng)課堂上“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只帶耳朵、不帶嘴巴”,考試突擊復習應付。而在智慧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借助云平臺功能組織豐富多彩的學習探究活動,學生有了更多交流、表達、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時間和機會,在知識技能夯實的基礎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合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在逐步得到培育和發(fā)展。
5.2問題與反思
5.2.1學生缺乏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
混合式教學模式打破傳統(tǒng)課堂教學步驟,構建了智慧課堂課前預習、課中探究、課后鞏固三個階段無縫對接的教學過程。這一過程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著較高要求,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被動學習”模式為“主動學習模式”。在實踐應用中發(fā)現(xiàn),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基礎差異較大,很多同學缺少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經常出現(xiàn)課前自主學習落實不到位或應付了事的情況。造成課中階段探究活動減少,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5.2.2加大老師學生的工作學習量? ? ? ? ? (下轉第42頁)(上接第36頁)
“智慧課堂”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構建的,教師首先要掌握必要的信息技術與數(shù)據(jù)處理能力,才能熟練運用平臺,同時還要對原來課程教學體系進行重構,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準備課前教學資源、制定課堂學習計劃和課后個性化輔導。而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個挑戰(zhàn),高職學生的課余生活原本輕松、懶散、自由?,F(xiàn)在需要花大量的課余時間,進行課前學習和完成學習任務,讓其倍感壓力,特別不愛學習的同學甚至產生抵觸情緒。
5.2.3對線上學習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
智慧課堂中,老師可以通過平臺的線測試結果和課堂提問等環(huán)節(jié)了解學生線上學習效果,但測試成績真實與否、課堂檢查的滯后等問題,不能保證教師能對學生的線上學習進行有效的監(jiān)管。
6結束語
本研究基于云班課教學移動平臺設計了智慧課堂的混合教學模式,并以《財務會計》課程為例進行實踐教學,展開實驗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其教學效果顯著,學生課堂滿意度高,具有教學可行性。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新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不斷深化, 基于技術實現(xiàn)課堂教學結構的重大變革成為可能,“智慧課堂”成為新時代職業(yè)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DB/OL].http:/ /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892/201203/133322.html,2012-03-13.
[2] (美)L·約翰遜,S·亞當斯·貝克爾,M·卡明斯等.新媒體聯(lián)盟地平線報告:2017 高等教育版[J].殷丙山,高茜,任直,劉鑫池等譯.開放學習研究,2017(02):1-20.
[3] 祝智庭,賀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電化教育研究,2012 (12):5-13.
[4] 龐敬文,王夢雪,唐燁偉等.電子書包環(huán)境下小學英語智慧課堂構建及案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5(09):63-70.
[5] 邱藝,謝幼如,李世杰等.走向智慧時代的課堂變革[J].電化教育研究,2018.
[6] 丁翠紅.多維互動的SPOC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7.
[7] 繆啟軍.“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會計課程混合教學模式探索——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的實踐[J].財會月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