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啟利·司亞爾
關(guān)鍵詞:柯爾克孜族;民間;寓言故事
中圖分類號:I207.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0)04 — 0171 — 03
本文主要以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為調(diào)查點,通過田野調(diào)查深度訪談了數(shù)十位民間故事講述人(收集到的寓言故事均由筆者譯成國家通用語言)并結(jié)合相關(guān)文獻資料,對柯爾克孜民間寓言故事的分類進行研究分析。本項目的研究不僅在補充民間故事研究成果方面有重要的意義,還能為相關(guān)研究和學者提供資料,填補這方面的空缺,在保護和傳承我國各民族民間故事工作上也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可行性較高。
華夏民族是一個充滿智慧和力量的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了華夏兒女的文化寶庫,我們有舉世聞名的“四大名著”,還有《詩經(jīng)》、《山海經(jīng)》、《世說新書》等文學著作。此外,我國還有豐富的口頭文學作品,有相當豐富的民間故事、歌謠、神話傳說等多種民間文學作品,其中寓言故事的講述人通過虛構(gòu)的故事情節(jié)來闡述其中蘊含的生活哲理,這些道理中大多充滿著人民群眾的智慧,講述寓言故事最根本的用意并非是娛樂或者消遣,而是引導(dǎo)人們建設(shè)和諧文明,團結(jié)友愛,老有所養(yǎng),幼有所教,貧有所依,難有所助,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的理想社會。大量的寓言故事通過歷代故事講述人的不斷引用,而后又不斷創(chuàng)新加工,并保留至今。其中寓言故事以散文、韻文或者散韻結(jié)合的文學形式出現(xiàn),主要是以贊揚、勵志、諷刺的口吻,運用豐富多樣的題材,用極為巧妙的手段將人物、動物角色和寓言的寓意完美結(jié)合,語言的使用也是極為巧妙,這種文學體裁產(chǎn)生于民間并流行于民間。寓言故事是把深刻的道理寓含在語言簡潔但生動形象的故事中的一種文學形式。寓言故事以其篇幅的簡練、語言的詼諧幽默、角色的典型特點,寓意深刻且具有教育意義的特質(zhì)成為我國文學寶庫一部分〔1〕。寓言故事是一種特殊的文學形式,它由故事和寓理兩部分組成,寓言故事之所以能有這樣的頑強生命力,是因為它對作家文學具有深遠的影響,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著作都需要由民間文學進行潤色。無論是寓言故事精煉且精彩的情節(jié)也好、通俗易懂的語言也好,都值得我們?nèi)パ芯俊N覈聽柨俗巫宓拿耖g口頭文學相對書面文學更發(fā)達,他們有豐富的民間故事,在調(diào)研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會講述民間故事的人不少。他們的寓言故事種類也很豐富,本文就從內(nèi)容、講述形式、題材和敘事手法進行分類研究。
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不一定像小說那樣精雕細琢,也不一定塑造特殊的角色或者英雄人物, 也不需要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和復(fù)雜的角色關(guān)系。寓言故事之所以耐人尋味,是因為它能將人物和動物角色完美結(jié)合,用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烘托出生活中的哲理?!薄?〕
柯爾克孜族寓言故事從內(nèi)容上分為兩大類,即第一類是以人和動物共同扮演角色的寓言故事,這類寓言故事中的動物角色往往是一些狡猾、貪婪和兇殘的動物,如狼、狐貍、蛇等。而人物的角色多數(shù)為農(nóng)牧民,或者就是一些弱勢群體,比如“老農(nóng)”、“孤寡老奶奶”、“孤兒”等,這類角色的特點是老實、可憐、無助?!暗诙愂侵挥匈x予人格化的動物為主角寓言故事,這類故事的角色相對前者要豐富一些,正反角色都是動物,一般的正面角色是羊、馬、牛等,這些動物的特征是憨厚、可憐無助,但是在關(guān)鍵時刻能以自己的智慧擊敗反面角色。而反面角色往往是狼和狐貍居多,在我收集到的故事中也基本是它們扮演著反面角色。特點相對其他動物更為突出的它們是狡猾、貪婪、兇殘的代言者。
以人和動物同時出現(xiàn)并且扮演相關(guān)角色的寓言故事有《人與毒蛇的斗爭》、《英雄喬克喬羅伊》等,其中《人與毒蛇的斗爭》講述了一段這樣的故事:一位老農(nóng),正在田里干活時,突然出現(xiàn)一條大蛇,并死死的纏住了老農(nóng),老農(nóng)絞盡腦汁想要逃,都沒能成功,這時老農(nóng)突然想到這樣一段民間的古老傳說: 每條蛇都有名,當遇到蛇時,只要能猜中其名,就能成功的擺脫。但是老農(nóng)怎么也沒有猜中。就在這時,給父親送午飯的女兒看到這一幕時,嚇得身體直哆嗦不敢出聲,父親看到女兒后,非常吃力的喊了一句:“快來幫我解開衣服紐扣”,話未落音,這條大蛇突然一動不動的癱在地上了。后來老農(nóng)才明白,原因這條大蛇的名字叫“紐扣”。
故事中的老農(nóng)的形象代表廣大勞動人民,其特征為勤勞樸實,善良并且弱小,毒蛇代表了兇惡殘暴的黑暗勢力,在這類殘暴的黑暗角色面前人類顯得如此渺小且無助,但是人類的無窮智慧能戰(zhàn)勝一切黑暗勢力。
只有動物扮演角色的寓言故事相對于前者而言較為豐富,這類寓言故事中以人格化的動物為角色,把人類生活狀態(tài)反射到動物身上,虛寫動物,實寫社會和人類,虛構(gòu)成篇,曲折的反映了人類社會復(fù)雜矛盾的關(guān)系。例如《饑餓的狼》、《兩只小山羊》等。其中《饑餓的狼》講述了這樣一段故事:從前在河對岸有一條兇猛殘忍的狼,統(tǒng)治這塊區(qū)域很多年。有一天,這一狼饑餓難耐的徘徊在河邊,突然發(fā)現(xiàn)一只受傷的禿鷹,它飛奔到禿鷹面前并且告知它的死期已經(jīng)來臨,這時奄奄一息的禿鷹告訴狼:“狼哥哥,你看我一般可憐模樣,我身上的肉不夠你塞牙縫,我看見前面的山坡上有一只山羊?!甭犕赀@句話,狼興高采烈的奔向山坡......聰明的小山羊稱自己體弱多病,并將被困在泥潭里的馬告訴了狼,聽到這個好消息后,狼奔向河邊,正準備享受這頓來之不易的美食時,這匹馬對狼說:“如果你真的想吃掉我,你只能把我從泥潭中救出來”饑餓的狼也爽快的照辦了,之后馬又對它說出了自己最后的請求:“狼哥哥,請你對著我的蹄子說出你的名字,并且說出你吃我的原因,起碼讓我死個明白?!崩沁€是沒有拒絕,正當狼對著馬蹄說出自己名字的時候,馬用力的將狼踹暈在地,最終成功逃脫。
這則寓言故事里的狼既愚蠢、貪婪又殘酷,它的愚蠢體現(xiàn)在它一次次的上當受騙,卻不吸取教訓,由于它的貪婪,它最終一無所獲,它的殘酷無情體現(xiàn)在它在這條流域橫行霸道,喜歡傷害弱勢群體。故事中的山羊和馬都屬正面角色,狼的殘酷、貪婪和愚蠢襯托出了它們的可憐和無助,同時也體現(xiàn)了他們的聰明機智。
亞里士多德在《修辭學》中曾提出:寓言具有類比效果,可以虛擬,體制簡短,適用于教育群眾、強化辯論。傳統(tǒng)意義上的寓言(包括我國各民族的寓言故事、印度、希臘等,還是世界各地的寓言故事),都是篇幅不長、結(jié)構(gòu)簡單的。
柯爾克孜民間寓言故事從體式上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韻文形式,這也是柯爾克孜民間故事家常用的講述方式之一,這類寓言故事有《狗的誓言》、《狼和老虎》、《兩只小山羊》等,這類形式的寓言故事從開頭到結(jié)尾都是以韻文形式講述,形式簡短精煉,句句押韻,段段整齊,語言詼諧幽默,故事情節(jié)簡單易懂,耐人尋味?!秲芍恍∩窖颉酚庙嵨牡男问街v述了一段兩只山羊迷路的故事:有一對孿生山羊,年長的毛色為黑色,另一只毛色為白色,黑色的那只塊兒大,經(jīng)常欺負欺負自己的兄弟。有一天它們被困在荊棘叢里,走投無路了,這時黑山羊也不忘記指責白山羊:“笨山羊,都怪你,快幫我找媽媽”。白山羊也覺得很委屈,但是并沒有選擇和自己的兄弟爭吵,而是認真回憶了它們所經(jīng)過的路, 并且?guī)е约旱男值馨踩郊摇?/p>
第二類是散文形式的寓言故事,這是最常見的形式,如《狼和狐貍“友誼”》、《英雄喬克喬羅伊》、《戴冠的鸚鵡》、《熊與狐貍?cè)骸?、《鳥與蘋果》等,這類故事語言通俗易懂,情節(jié)完整,篇幅相對前者大一些,角色的性格特征較為明顯。其中《狼和狐貍“友誼”》講述了一段有趣的故事:狼和狐貍做朋友,同時也成為謀生的伙伴,狼負責咬死獵物,狐貍負責分肉,狐貍越吃越肥,但是狼的體重似乎沒有變化,唯一有長進的是它的狩獵本領(lǐng)。讓人“欣慰”的是,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只要狐貍想吃肉,狼隨時愿意執(zhí)行。有一天,它倆解決了一匹馬,馬的主人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失去了五匹馬,非常心疼,然而他想出了一個妙計,為了毒死兇殘的狼,他把鍋擺在家門口,開始煮馬腸,并在鍋里下了毒。附近的狼和狐貍便聞到了香味后,風馳電掣般的奔向香味的來源……看到馬腸,狼毫不猶豫的開始享受,但是,狼很快就感到不適,全身無力,口吐白沫,狡猾的狐貍發(fā)現(xiàn)好友狼中了計,轉(zhuǎn)身就跑了,看著狐貍離開的背影,狼欲哭無淚。
第三類是韻散交錯的形式。這類寓言故事中,散文部分主要運用敘述故事,韻文主要用于詠嘆、對話和總結(jié),如《饑餓的狼》中,結(jié)尾中狼的悲慘遭遇就是以韻文的形式闡述的?!锻恋厣穹峙渫恋亍分?,動物之間的對話是以韻文形式講述,其故事情節(jié)的講述是以散文的形式?!杜5脑竿分?,當駱駝、狗和牛自我推薦時的對話是以韻文的形式講述,還有最后牛的遺言也是如此,其他故事情節(jié)都是以散文的形式講述。
柯爾克孜民間寓言故事幽默易懂,貼近生活,能體現(xiàn)柯爾克孜族的傳統(tǒng)文化習俗;無論是韻文還是散文,內(nèi)容及篇幅都簡短精煉,其中大量運用俗語、典故和神話故事等,這些精彩的引用不但會出現(xiàn)在故事的開頭和結(jié)尾,有時還能貫穿故事全文,這不但為故事增添了色彩,還體現(xiàn)了柯爾克孜故事講述人講述故事的特點?!?〕
由于柯爾克孜人長期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一年至少換兩次草場即冬季草場和夏季草場,這是一段必經(jīng)的艱難過程,帶著所有的物資和牲畜長途跋涉,這段旅程會給他們帶來許許多多難忘的回憶,因此草原題材的寓言故事在柯爾克孜民間寓言故事中占多數(shù),其中《英雄喬克喬羅伊》描述的就是草原生活,講述了一對老夫婦在遷徙草場的途中發(fā)生的故事。《饑餓的狼》也是以草原為大背景,講述了狼與其他動物的有趣故事;還有不少神話題材和鄉(xiāng)村題材的民間寓言故事。此外,《人與毒蛇的斗爭》描述了鄉(xiāng)村勞動人民的艱苦生活,講述了一位老人在田里勞作時與毒舌的一場激烈斗爭;《土地神分配土地》講述了土地神將召集所有的動物,以先來先得的形式分配土地。這則寓言故事充滿了神話色彩,體現(xiàn)人們對自然界中的種種不解之謎的探索和崇敬。
柯爾克孜民間寓言故事基本都運用順敘的描寫方法,開頭結(jié)尾并沒有訓諭式、啟發(fā)式的話語,而是寓意與故事的情節(jié)融為一體。部分故事開頭常常會出現(xiàn)簡短的主人公描寫,比如《饑餓的狼》,開頭就運用簡練的語言講述了狼的身份和處境。在《牛的愿望》中,開頭就講述了惡劣的氣候以及各個角色?!洞鞴诘陌凫`鳥》中,故事的開頭講述了鸚鵡的性格特征,緊接著就講述了故事的開端。有時也會出現(xiàn)景物描寫,比如《金絲鳥》,故事的開頭就運用了景物描寫:很久以前,有一位貧苦老人,家里只有一顆蘋果樹,這棵樹每年只在頂尖上長熟一個紅蘋果......此外,“開門見山”型的寓言故事也比較常見,比如《土地神分配土地》中,故事的開頭就講述了土地神召集所有動物開會,分配土地,然后就直接進入了故事的高潮部分。在《貓和老鼠》中,故事的開頭講述了年老的貓和老鼠無意間碰面,這就成了故事發(fā)生的起因。
柯爾克孜民間寓言故事中,上述的第一類故事占多數(shù),而第二類“開門見山”型的寓言故事較為罕見??聽柨俗蚊耖g寓言故事與其他民族的寓言故事相比,更側(cè)重于描寫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及對話??聽柨俗蚊耖g寓言故事中,不會出現(xiàn)訓諭及啟發(fā)式的語句,講述人將故事的寓意在故事的情節(jié)中表現(xiàn)出來,從而達到寓意與故事情節(jié)融為一體。
我國著名的兒童文學家葉君健先生說過:“寓言是一種不容忽視的文學品種。它的持久力比任何其他文學品種要強,在人的靈魂中所起的作用也能從童年時代一直持續(xù)到人生的結(jié)束。”寓言故事所謂的強大持久力和巨大的吸引力來自于故事情節(jié)的精彩、語言的詼諧幽默、寓意的哲理性、形式的精萃美。由于我國信息化時代的飛速發(fā)展,各種媒體的出現(xiàn)抨擊了人們對口頭文學的興趣,講故事和聽故事也不再是人們娛樂和消遣的重要活動,廣播和電視等媒體幾乎將其完全取代,因此出現(xiàn)了部分民間寓言故事的失傳現(xiàn)象,也很少有學者搜集和研究民間故事。民間故事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具有較強的教育意義和傳承意義。我們應(yīng)該及時對現(xiàn)存的民間寓言故事進行搜集、整理和研究,并且從精彩的寓言故事中體悟到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將其不斷豐富和完善,作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傳流傳給每一代人。
〔參 考 文 獻〕
〔1〕李輝.寓言故事的語言表達及其特點初探〔J〕.藝海,2012(07):167-169.
〔2〕顧建華.寓言藝術(shù)的美學魅力〔J〕.北方工業(yè)大學學報,1994,(02):49-61.
〔3〕張鳳武.張揚民族精神的自覺審美觀照(續(xù))——柯爾克孜族口頭傳說和民間故事的人文情結(jié)〔J〕.烏魯木齊職業(yè)大學學報,2001,(04):19-25.
〔責任編輯:楊 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