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興紅
摘 ?要:歷史是我國初中階段教育體系中的基礎課程,能夠幫助學生獲取和拓展歷史知識,發(fā)展良好的價值觀念和綜合素養(yǎng)。而要實現(xiàn)這一點,還需要以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為前提和支撐。所以,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經驗,以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論為依據,從善用探究教學方法、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和開展分組討論活動三個維度出發(fā),分析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關鍵詞: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和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初中歷史教育教學逐步邁入到了嶄新的發(fā)展階段,也因此而面臨著全新的任務和要求,即教師要轉變落后的教學方式和行為、調整課堂教學的策略、結構和體系,以促進學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所以說,每個初中歷史教師都應當緊跟改革發(fā)展的步伐,以科學的觀念和思想為指引,推進課堂教學方法和策略的革新,從而達成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最終目的。
一、善用探究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強調和倡導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主張將學生從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中解放出來,讓學生真正感受和體驗知識的形成、發(fā)展,掌握知識本質,從而為學生高效學習和課堂高效教學的實現(xiàn)奠定基礎。所以,初中歷史教師需要轉變過去單方面知識傳授和灌輸?shù)膬A向,善于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來優(yōu)化課堂教學體系。具體來說,教師可以依據重難點歷史知識和學生認知結構來向學生進行提問,以此來作為探究教學的直接途徑,觸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學生的歷史思維,促使學生主動展開分析與探究,拓展學生的學習深度。
例如,在教授《青銅器與甲骨文》時,本節(jié)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們了解夏商西周青銅器的分布位置和用途功能等基本史實,考慮到學生們學習能力發(fā)展的因素,筆者采用了探究教學法,通過課程內容設置探究任務,讓學生們圍繞探究。上課后,筆者提出問題,如下:青銅器相比于石器有什么優(yōu)點?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最早是誰發(fā)現(xiàn)的?甲骨文在漢字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中有怎樣的地位?提出問題后,筆者給予學生們充足的探究空間,讓學生們圍繞問題展開思考。這樣,筆者通過探究教學方法,促進了學生的深度學習。
二、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學生感官認知
現(xiàn)如今,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普遍和廣泛,能夠促進抽象知識的轉變,調動學生的感官認知,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對此,初中歷史教師需要真正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地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yǎng)和教學技巧,善于運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信息技術設備來輔助教學,將原本抽象、晦澀的歷史知識以圖片、動畫、短片或者影像等形式呈現(xiàn)出來,使其變得更加生動、鮮活,營造和創(chuàng)設出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刺激并調動學生的多重感官認知,優(yōu)化學生的感性體驗,以加快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消化與吸收。
例如,在教授《三國鼎立》時,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對“三國”故事并不陌生,甚至有些學生們更加沉迷于三國,對此,筆者結合信息技術展開教學,將本節(jié)課程的內容直觀呈現(xiàn)出來。上課后,筆者先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們播放了一段影視資料,初步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隨著視頻的展示,學生們從視頻中獲取了大量信息。視頻結束后,筆者再讓學生們結合視頻內容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這樣,筆者通過結合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調動了學生的感官認知。
三、開展分組討論活動,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
分組討論是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和替代的環(huán)節(jié),能夠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間的相互學習和合作探究,是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直接途徑。因此,初中歷史教師需要積極地組織和開展分組討論活動,首先應將全班學生依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標準和原則來分成4-6人一組的學習小組,并確定組內成員的具體職責與分工,保證每個學生都有參與和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其次,教師則需鼓勵和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互動、討論和交流,實現(xiàn)思維互補和資源共享,進而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強化合作意識、實現(xiàn)共同進步。
例如,在教授《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時,本節(jié)課程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們了解建立漢初的基本社會狀況,掌握漢初采取修養(yǎng)生息政策的原因,對此,筆者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讓學生們通過探究交流的方法學習本節(jié)課程的內容。小組成員組建好后,筆者設置探究任務,通過任務引導各小組探究方向,在這個過程中,筆者會在各小組之間進行巡回,觀察小組探究過程。這樣,筆者通過開展分組討論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總而言之,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是通向新課程改革的必經之路,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必要手段。所以,無論教育教學怎樣的發(fā)展變化,作為初中歷史教師的我們,都必須要充分認識到課堂教學的重要性,把握課程改革發(fā)展的趨勢和要求,結合現(xiàn)實學情來展開深入探索,將探究教學方法、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分組討論活動等途徑運用到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來,以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現(xiàn)大幅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袁素芬.淺析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9(36):127-128.
[2] ?郎玉芹.提高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