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昌媚
深圳市南山區(qū)人民醫(yī)院,廣東 深圳 518052
胃十二指腸潰瘍屬于常見消化性潰瘍疾病,患者常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食欲減退、腹脹疼痛等癥狀,嚴重者可合并穿孔,引發(fā)急性的腹膜炎[1]。該病治療難度較大、復發(fā)率高,這不僅給患者帶來了生理上的傷害,也帶來了心理上的影響,導致其生存質(zhì)量下降,反之上述因素又可促進病情進展,形成惡性循環(huán)[2]。共情心理咨詢技術(shù)是一種影響咨詢進程與效果的突出咨詢特質(zhì),研究發(fā)現(xiàn)將共情護理應用于臨床護理中有利于建立健康的護患關(guān)系,減輕患者身心痛苦[3]。本研究將共情心理咨詢技術(shù)應用于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的心理護理中,探討其護理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選取深圳市南山區(qū)人民醫(yī)院2016 年12 月—2018 年11月收治的十二指腸潰瘍患者82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各41例。研究組中男23例,女18例;年齡21~66 歲,平均年齡(43.36±5.14)歲;病程0.8~10.1歲,平均年齡(1.97±0.74)年;文化程度:大學及以上24例,中學13 例,小學及以下4 例。對照組中男22 例,女19 例;年齡22~67 歲,平均年齡(44.01±5.67)歲;病程0.9~9.2(2.08±0.91)年;文化程度:大學及以上26例,中學12例,小學及以下3例。兩組患者均符合慢性十二指腸潰瘍的診斷標準,經(jīng)纖維胃鏡檢查確診,神志清楚、表達流暢,自愿參加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凝血功能障礙及心肺肝腎嚴重功能障礙,患病前有明顯的焦慮癥或抑郁癥,精神疾病、認知功能障礙及其原因不能配合治療和護理操作者。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入院指導、監(jiān)測生命體征變化、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用藥指導等措施。
1.2.2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chǔ)上應用共情心理咨詢技術(shù)進行護理,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成立共情護理干預小組:由護士長和有經(jīng)驗的護士組成共情護理干預小組,并進行共情心理咨詢技術(shù)培訓,內(nèi)容包括共情理論、人性關(guān)懷理論、溝通理論與技巧等,培訓方式采用授課和操作演示相結(jié)合,培訓結(jié)束后進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能加入護理小組。(2)制定共情護理方案: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耐心與其進行溝通和交流,以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guān)系,詳細了解其病情、心理狀態(tài)、文化背景等,護理小組成員根據(jù)患者具體情況進行討論,制定個性化共情護理方案。(3)共情心理咨詢技術(shù):慢性十二指腸潰瘍因病程反復、長期服藥等因素,嚴重影響了其心理狀態(tài),易出現(xiàn)焦慮、恐懼、憂郁等情緒。護理人員應積極、耐心傾聽患者訴說,中途不得打斷且進行價值評判,可有適當?shù)姆磻按龠M技術(shù)引導患者講述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提高護理人員自身對患者情緒的認識,增強對患者共情的反應;應做到換位思考,從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感知和體驗其遭受的痛苦、不適,從而增進雙方信任和合作。強化與患者的交流溝通,仔細觀察其細微的言語表達和肢體信號,以進一步準確掌握患者情感需求;適時回到自己的世界,對傾聽、溝通、換位思考過程中所獲取的信息借助于自身的經(jīng)驗進行不斷地整理,以進一步深入了解患者的內(nèi)心世界,體驗到其情感和感受;用言語和非言語行為對患者所表達的情感進行反饋,使其感受到被理解、被認同,并引導患者對其感受做出深層次的思考。觀察患者的反饋信息如言語、表情、動作等,判斷患者內(nèi)心是否認為自己被理解及其負性情緒是否得到緩解,必要時可直接詢問對方,并持續(xù)給予恰當正面引導。
(1)干預前、干預后3個月心理狀況: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判定,兩個量表均為20個條目,每個條目1~4分,總分80分,分數(shù)與焦慮或抑郁程度呈正比。(2)干預前、干預后3 個月生活質(zhì)量:采用健康狀況調(diào)查量表(SF-36)進行判定,共36個條目,8 個維度,總分均為100 分,分數(shù)越高、生活質(zhì)量越高。(3)護理滿意度:采用自制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評分分為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通過發(fā)放至患者填寫后統(tǒng)計2組評分來確定。
采用SPSS 17.0 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后3 個月兩組患者SAS、SDS 評分均明顯下降(P<0.05),其中研究組SAS、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后3個月心理狀況比較() 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后3個月心理狀況比較() 分
組別研究組(n=41)對照組(n=41)SAS SDS t p干預前52.39±10.81 53.52±10.67 0.500 0.618干預后3個月20.90±4.15 38.26±6.73 14.059 0.000干預前50.47±9.28 51.83±9.55 0.654 0.515干預后3個月21.31±4.62 36.75±6.19 12.799 0.000
干預后3 個月兩組患者SF-36 量表各維度分數(shù)均明顯上升(P<0.05),其中研究組SF-36量表各維度分數(shù)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后3個月生活質(zhì)量比較() 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后3個月生活質(zhì)量比較() 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3個月比較,bP<0.05。
生活質(zhì)量指標總體健康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軀體疼痛生理職能情感職能社會功能活力研究組干預前51.28±4.52 67.03±9.40 56.99±6.14 57.76±4.72 48.57±5.93 50.85±3.89 50.31±4.81 52.72±5.27干預后3個月71.64±6.59ab 85.62±8.74ab 80.25±8.82ab 79.93±9.27ab 78.86±7.36ab 73.61±5.90ab 76.38±7.14ab 72.30±8.53ab對照組干預前51.83±5.15 66.12±8.57 57.24±7.26 58.11±4.39 49.18±5.28 49.97±4.53 49.89±4.45 53.15±5.92干預后3個月59.48±5.84a 74.36±7.60a 66.47±7.73a 62.31±8.80a 68.40±6.27a 58.05±5.71a 60.81±6.38a 60.93±6.85a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97.56%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6%(P<0.05)。
表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例(%)
共情又稱同理心,是一種傾向理解他人的特質(zhì),其核心在于“理解”,強調(diào)感知體驗他人情緒、情感狀態(tài)[4]。共情護理則是一種強調(diào)以患者為中心的現(xiàn)代“生物-心理-社會”的新型護理模式,護理中采用共情心理咨詢技術(shù),護理人員站在患者角度深入思考問題,使其更好地理解患者情感,從而創(chuàng)建良好護患關(guān)系[5];采取恰當?shù)臏贤记膳c患者交流,通過觀察患者的講述與表情行為,感知及體驗對方的情感和思維方式,并借助自身經(jīng)驗更好地理解問題的實質(zhì)[6];在上述措施探知患者情感的基礎(chǔ)上,向其傳達出尊重、理解與關(guān)懷,以影響對方并獲得反饋[7]。
本研究針對十二指腸潰瘍患者采用共情心理咨詢技術(shù)進行心理護理,在護理過程中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根據(jù)疾病的發(fā)展規(guī)律、變化特點及患者的具體病情給予其共情心理咨詢措施,使其情緒處于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中,達到干預其治療態(tài)度與信心的目的[8]。文中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干預后3 個月SAS、SDS 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共情心理咨詢技術(shù)能減輕患者焦慮、緊張程度,使其樹立自信心及改善治療態(tài)度,提高其治療和護理依從性,最終改善其預后[9]。研究組干預后3 個月SF-36 量表各維度分數(shù)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該護理方式能改變患者種種不良心理因素,使其情緒愈加趨向客觀化,進而實現(xiàn)生活質(zhì)量的提升[10]。此外,研究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進一步表明該模式能使患者感受到良好的護理服務,有助于增進護患關(guān)系,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共情心理咨詢技術(shù)應用于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心理護理中臨床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負性情緒、提高生活質(zhì)量和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