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琴
摘要:“生本理念”指的是一種把學生作為主體的教育教學理念,以學生的教育需求作為第一要旨,始終把學生放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中心位置,簡單來說就是: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為了孩子。在新課程不斷改革變化的過程中 ,“生本理念”越來越受到教育教學行業(yè)的重視,逐漸成為教學過程中的基本觀念,影響著教學模式的改進。
關鍵詞:生本課堂? 小學數(shù)學? 對話? 合作
長期以來,課堂教學存在多重弊端:課堂教學方式仍然是教師一問一答的講授式和靜聽的灌輸式,教師牢牢把控話語權,學生被動聽講;課堂教學模式重傳授、重結果,學生缺乏自主發(fā)展平臺。針對這些問題,提出教師“智慧進退”、學生“多種手勢自主傳遞話語權”的課堂策略,以解決教師課堂教學方式以講授灌輸為主的問題,課堂由“師本傳授”變?yōu)椤吧緦υ挕?,在課堂形成敢于發(fā)表意見、敢于質(zhì)疑的生生對話文化,變“被動灌輸”為“合作發(fā)展”。
一、以生為本的“2+38”教學模式
我的課堂實行以生為本“2+38”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即:課前2分鐘由學生演講,38分鐘由教師提出引領全課的大問題,整節(jié)課都是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究,教師適時點撥提升。
如我在教學《觀察物體》一課時,學生進行課前兩分鐘精彩展示:(一個學生上臺講盲人摸象的故事)
從前,有四個盲人,從沒見過大象,不知大象長什么樣,他們決定去摸摸大象。第一個人摸到了鼻子,他說:“大象像一條彎彎的管子?!钡诙€人摸到了尾巴,他說:“大象像個細細的棍子?!钡谌齻€人摸到了身體,他說:“大象像一堵墻。”第四個人摸到了腿,他說:“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p>
同學們“四個盲人說的都不對?為什么呢?”因為他們沒有把大象摸全,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什么事情都要了解全面,不要亂猜想。就像我們做數(shù)學題一樣,一定要看清題意,要不然就做錯了,得不了滿分。
這樣精彩的兩分鐘展示,不僅給了學生自我展示的舞臺,還為后面的新知做了很好的鋪墊,提高了課堂效率。
“生本課堂”倡導“以生為本”,并不是完全放手給學生,而是講臺上教師適時地進,勇敢地退,成就學生在教學中流暢自如的生生互動,真正實現(xiàn)以生為本的理想課堂。
如在教學《百分數(shù)的應用》時,很多學生存在分析不清題意或不知道單位“1”的情況,由此出現(xiàn)各種錯誤。如某商場對兩件商品都以60元出售,一件賺了20%,另一件賠了20%,那么本次交易商場是盈利還是虧損,盈虧情況如何?給學生一段時間探究交流后展示:有的小組認為不賺不賠,列式為60×(1+20%)=72,60×(1-20%)=48,72+48=120,所以不賺不賠;有的小組認為虧了,列式為60÷(1+20%)=50,60÷(1-20%)=75,50+75=125,所以虧了5元。出現(xiàn)這兩種情況后,教師進行了點撥,“賺”和“賠”是針對誰來說的,也就是在本題中單位“1”是誰?學生再通過梳理題意,明確了“賺”和“賠”都是以進價為標準,因此也就明白了第二種解法是正確的。
二、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合作是“生本教育”的重要特點之一,實行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xié)作意識,可謂一舉多得。
例如,我在教學“認識時間”時,把學生分成六個學習小組,把鐘表發(fā)給他們,讓學生仔細觀察鐘表上的時針、分針和秒針是怎樣運行的,然后小組討論,探究時針、分針和秒針轉動的規(guī)律。在學生分組探究、討論的基礎上,再導入有關時間的各種知識,最后讓學生運用新學的時間知識對上課、課間、吃飯、睡覺等日常作息進行時長計算。
三、師生平等對話,發(fā)展學生能力
巴西教育家保羅·弗萊雷說過:“沒有了對話,就沒有了交流;沒有了交流,也就沒有了真正的教育”。平等對話的課堂讓學生有很多權力和機會去表達自己的思想,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展示自我才華,而且交流中,學生思維得到穩(wěn)步發(fā)展。
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教學片段
師:誰來說說你是如何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面積又怎么求?
生(舉手):把這個平行四邊形這樣剪開,然后把剪下來的這個三角形平移過來拼起來,就變成一個長方形。
師追問:你是沿著什么剪的?(沿著高,并示范)
師:嗯,有道理,你知道面積怎么求?
生(握拳頭手勢)補充:這樣移一移以后,長方形的長就是6cm,寬就是3cm,所以是6×3=18(平方厘米)
師:這個6你是從哪里來的?3呢?
生(舉手):6就是原來平行四邊形的底邊,平移了之后沒有變,還是一樣長,也是6cm,3厘米就是原來平行四邊形的高,平移之后就是現(xiàn)在長方形的寬。(板書)
方法二:
生(握拳頭手勢):我也是沿著高剪的,把剪下來的梯形拼到這一邊,也是一個長方形。
師:怎么求面積呢?生:6×3=18(平方厘米)
師:我們來看看這兩位同學的方法,他們都是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了長方形,剛才都是沿著什么剪的?(沿著高)為什么要這樣剪?(板書:轉化)
生(舉手):沿著高剪成長方形,長方形是直角。
生:(握拳頭手勢)沿著高剪才能拼成長方形。
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在課堂中“進”與“退”的智慧得到很好地詮釋,“你是沿著什么剪的?那面積怎么求?”學生們一個個無拘無束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時而看到一個個“小拳頭”舉起來,時而看到“小老師”站在講臺上講解,這正是老師成功的“退”下來成就學生在教學中深層次的思辨和流暢自如的生生互動,思維得到發(fā)展,真正實現(xiàn)以生為本的理想課堂。
總之,“生本課堂”是教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最好體現(xiàn)。只有教師勇敢地從講臺退下來,堅持每節(jié)課進行常規(guī)養(yǎng)成訓練,并且在平時的訓練中,充分發(fā)揮運用自己的智慧,最后一定能夠?qū)崿F(xiàn)我校以生為本的課堂文化,用智慧的“進退”去成就學生熠熠生輝的精彩!用課堂手勢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參考文獻:
[1]姜愛華.生本理念下小學數(shù)學有效課堂實踐分析[J].好家長,2016。
[2]來源:《讀書文摘(下半月)》2019年第06期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