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興彩
【摘要】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已全面實施,改革效果顯著,精彩紛呈。但有些老師對新課改仍無所適從,仍是舊思想、老辦法,為應試而教育,學生綜合素質得不到發(fā)展。這就要在課堂上因材施教,不斷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打造高效課堂?;诖耍疚膶θ绾未蛟煨W數學高效課堂作了系列探討。
【關鍵詞】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蔽覀冎溃瑳]有預設的課堂是放任的雜亂無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創(chuàng)造高效的課堂,在四十分鐘內要質量,可以看出課前的準備顯得非常重要了。課前備課不僅要花功夫鉆研教材、理解教材,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根據教學實際,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
一、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首先,要深入了解學生。人是一種高級動物,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從出生開始,每個學生接受的家庭教育不同,思維、興趣、個性也不同,我們如果不先了解學生,又怎能根據學生的實際用好教材,編寫好一份適合自己及符合本班學生的教案?
其次,要深入鉆研教材。新課程標準對教師的一個重要要求,就是由“教教材”轉變?yōu)椤坝媒滩摹?。教師應改變過去那種側重于知識與技能傳授,而忽略過程方法教育的傾向,在教學中不能完全照搬照套教材內容,被教材所提供的學習材料所束縛,而應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多角度分析,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的多重價值。
然后,要制定好教學方案。教師要時刻牢記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中心,要精心設計一些能調動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活動。同一部電影,有的觀眾會覺得非常精彩,也有的觀眾覺得非常差。我們的教學活動是面向全體學生的,為了一切學生的發(fā)展,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對教學活動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已有知識經驗出發(fā),設計出更適合于自己、更適合于本班學生的教學方案來。
二、優(yōu)化課堂結構
第一,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數學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币獦嫿ㄐW數學高效課堂,教師必須結合學生心理特點,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環(huán)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習情境,將數學知識直觀化、情境化,使固化的知識還原為生動的場景,使定性的知識呈現靈動的狀態(tài),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使數學課充滿情趣與活力,讓學生在輕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中興趣盎然地掌握數學知識。如在教《買菜》時,我一開始就問:“你們平時買過什么東西?”這個問題是他們最平常、最熟悉的生活情境,一下子就引起了他們的興趣。大家說買過文具,買過零食,買過玩具等等。接著我因勢利導,講了小時候買煤油的故事給他們聽:“我還沒讀書的時候,有一天,媽媽叫我到村口的小商店幫買煤油,但剛好那天商店沒貨了,我就順著路到鎮(zhèn)上去買。為什么我會記住這件事呢?因為當時媽媽知道我是去鎮(zhèn)上買的,就高興地表揚了我。”聽了這個故事后,他們更有興趣了,因為會買東西也會受到表揚?!敖裉煳?guī)Т蠹胰ベI菜好不好?”他們都說“好”。接著,我用多媒體展示了人們在菜市場買菜的情境。這樣,他們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學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把數學問題一一解決了。
第二,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新課程把“自主探究性學習”作為改革的突破口,其目的是從根本上改變以往學生單純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落后教學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增強探究意識,學會探究式學習,在能動地參與和探究中自主獲取知識。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領學生探究式學習,具有使學生學會思考合理性、真正掌握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促進學生個性健全發(fā)展、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的明顯優(yōu)勢,對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大有裨益。如在教《時、分、秒》前一天,我拿了一個圓形時鐘教具,問:“你們家有沒有時鐘??!明天我們就上這一課了,你們能參照這個教具做一個嗎?明天我要看看誰做得好?!钡诙焖麄兌紟砹俗约壕闹谱鞯膶W具,還從中了解了有關的知識。這樣一來,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增強了探究意識,有效提高了課堂效率。
第三,善于利用學具、多媒體教學平臺。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認識規(guī)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學具、應用多媒體平臺符合這一規(guī)律,能變學生被動地聽為主動地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參與教學活動,去感知大量直觀形象的事物,獲得感性知識,形成知識的表象,并誘發(fā)學生積極探索,從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從而形成科學的概念。在研究數學問題時,把數形知識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從數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進行抽象思維,從“形”的方面進行形象思維。通過學具的操作、多媒體平臺的應用,可促進這一過程的完成。如在教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觀察物體的《看一看》時,我?guī)蠋讉€正方體教具,讓學生先看一個?!白疃嗄芸磶讉€面?”“從正面看最多能看幾個面?”然后搭一搭,讓學生從正面看,從側面看,從上面看。他們很容易從直觀形象事物中獲取感性知識。
第四,適當運用激勵評價手段。人們常說:“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善于發(fā)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經常鼓勵,贊美學生。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善思多問,鼓勵學生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別出心裁”“標新立異”,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并耐心細致地觀察、發(fā)現、賞識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調動學生思考的欲望,激發(fā)學生們深入探索,從而發(fā)揮出更大的創(chuàng)造潛能和探究欲望。
三、學會總結與反思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通過課后反思,能達到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以及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有的教師執(zhí)教多年,卻進步不快;有的教師剛涉足教壇,卻能后來居上。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者是否善于思考、探索和總結。可見,寫課后反思是一種促進教師改進教學策略,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的好方法。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教無定法,只要受學生歡迎的課堂就是高效課堂。高效課堂教學是教學永恒的主題,這也正是我們每位教師孜孜不倦的追求與夢想。在新課標背景下,我們每一位教師都需要不斷學習再學習,研究再研究 ;不能停步不前,更不能不思進取。為了學生的明天,真正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孔珍.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觀[J].新課程學習(中),200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課程標準導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