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學習任務群”的提出讓人耳目一新,學習任務群的目標指向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語言建構與應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的培養(yǎng)。學習任務群的提出內在地規(guī)定了未來教學模式與過去教學模式有內在的區(qū)別——課程有文本,但不以文本為綱。單個學習任務群在內容領域上體現(xiàn)出典型性、綜合性和多元性的特征,而任務群中的選擇性必修和選修內容更是旨在幫助學生變革學習方式,將個人經(jīng)驗的總結上升到對一般規(guī)律的探究。
近年來,高考語文的文學類文本閱讀的考查難度明顯加大。例如2015年全國課標Ⅱ卷劉震云的《塾師老汪》,2016年江蘇卷沈從文的《會明》,2017年全國Ⅱ卷林徽因的《窗子以外》,2017年全國Ⅲ卷李娟的《我們的裁縫店》,2018年全國Ⅱ卷老舍的《有聲電影》,2018年全國Ⅲ卷劉慈欣的《微紀元》,無論從文本閱讀本身還是試題設計來看,都有不小的難度。據(jù)筆者調查了解,學生普遍反映讀不懂文本,更遑論答對題了。
從考場得分數(shù)據(jù)統(tǒng)計結果和日常教學實踐來看,文學類文本閱讀教學無疑存在效率與質量低下問題。單篇文章、單個文本的閱讀教學明顯存在碎片化、散點式、無體系的高耗低效弊端。而具備勾連課內閱讀教學與課外自由閱讀這一功能性的群文閱讀教學,從及時與應試的角度看,能針對學生的學習短板起到強化訓練的作用;從教學遠景來看,則能打破以單篇教學為主要特征的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學模式,拓展學生閱讀的廣度和深度,培養(yǎng)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從而開辟出一條突破文學類文本閱讀教學困境的有效路徑。
各地專家學者對群文閱讀教學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群文閱讀課堂教學主要涉及議題生成、文本組織、教學設計和課堂實施四個方面。因篇幅所限,本文擬根據(jù)筆者的教學實踐,旨在議題生成與文本組織舉隅,不對教學設計和課堂實施展開論述。
議題是群文閱讀的靈魂、引領和統(tǒng)攝,同時還應具有指向明確(能形成聚焦點)和空間開放多維度的特點。議題來源廣泛,可以是學生考試中的薄弱點、困惑點,教師教學中的重難點,師生閱讀中的興趣點。議題應該主要來源于問題也服務于解決問題。根據(jù)議題的上述特性和新課標內容,群文閱讀的議題建構內容可以是語文知識與技能,也可以是文本理解、審美體驗和文化陶冶。文本組織是群文閱讀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文本組織必須具備指向議題、文本異質、文本自足、難易適度、文質兼美和體式多元的條件。筆者從議題建構內容的議題生成和文本組織進行了如下探究:
案例一:語文知識與技能類
2012年江西卷小說閱讀《報復》(雨果·克里茲)試題17“簡析小說結尾的特點和藝術效果”考查了“歐·亨利式小說結尾”這一知識點。此點是小說閱讀教學和考查的重點,為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個知識點,我設計了議題“出人意料,情理之中——小說結尾的反轉作用”,以此為指引在原有的《報復》一文基礎上選擇了斯蒂芬·麥克勒的短篇小說《最佳配偶》和歐·亨利的短篇小說《二十年后》《麥琪的禮物》進行了文本組元。此議題的內在規(guī)定性強,對文本選擇的指向性明確,對學生鞏固出奇制勝小說結尾技法在情節(jié)、人物形象、主題上的作用的知識點,起到了毋庸置疑的強化訓練作用。
2016年全國Ⅲ卷選用了賈平凹的《玻璃》,其中考查了“‘我在小說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請簡要分析”一題。這涉及敘述學內容,屬于小說話語系統(tǒng)中的敘述者分析,是近年來高考小說閱讀的考查趨勢,也是學生的學習難點。為尋求突破,我擬定了“‘我是誰?——小說中的敘述人作用”這個議題,在此議題的導引下加入了魯迅的《祝?!贰犊袢巳沼洝罚娲堉榈摹兜鬲z變》,拓寬拓深了敘述者人物形象、敘述人稱、可靠與不可靠敘述者、特異敘述者等有關敘述學的知識,以此為切入點使學生深入理解了文本內容和主題。
案例二:文本理解類
學生由于閱讀積累不夠,缺乏生活經(jīng)驗和生存體驗,對一些年代較遠、時代背景特殊、文化認同相殊、主題意蘊含蓄豐富的作品難以達到體認的高度,這已成為文學類文本閱讀的主要難點和障礙。群文閱讀的作用恰似搭建好一部梯子,以互文印證補充補釋的方式幫助學生走進文本尋覓探索。
沈從文《邊城》里爺爺操心翠翠婚事,翠翠嗔怪爺爺那句“爺爺,你瘋了!再說我就生你的氣!”心思細膩、意味深長,而學生對此往往挖掘不到位。我以“弦外有余音”為議題,篩取節(jié)選了《紅樓夢》中王夫人、王熙鳳、寶釵、探春、紅玉、柳嫂子在一些特殊場景中的說話片段,組成文本單元,以此引導學生領略言外有深意的說話藝術,并從中觸摸感知人物形象。
魯迅的名篇《記念劉和珍君》主題意蘊豐富。但由于對“三一八慘案”的背景史實缺乏了解,對魯迅文風的精警深刻過于陌生,學生對段祺瑞執(zhí)政府的兇殘、陰險文人的卑劣、庸常的冷漠麻木、“我”在“說與不說”“寫與不寫”中的痛苦自審很難把握體會。針對這一學情,我制定了“憂憤深廣,曲折深致——《記念劉和珍君》主題意蘊的多維解讀”的議題。結合課文注釋,我補充了魯迅圍繞“三一八慘案”寫下的系列文章:《無花的薔薇之二》《死地》《可慘與可笑》《空談》,與《記念劉和珍君》一文形成一篇帶多篇的主輔關系。這種群文閱讀模式對主文的主題解讀大有裨益。
2017年全國Ⅱ卷林徽因《窗子以外》的主旨解讀成為很多學生的滑鐵盧。這與學生生存生命體驗的缺失有直接關系?!熬⑴c底層的隔膜”這一主題距離學生的生活本來實在遙遠。為使學生加深理解,我圍繞“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這個議題,選取了胡適的現(xiàn)代詩歌《人力車夫》(《嘗試集》)、魯迅的雜文《小雜感》(《而已集》)、樂評人張曉舟的評論文章《怎樣放鞭炮才不損傷國民性》組織文本,引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逐層感知認識“人與人的疏離隔膜”的命題。
同樣,2016年江蘇卷沈從文《會明》中會明對戰(zhàn)爭的前后態(tài)度也讓很多學生困惑不解。會明從蒙昧混沌的生命意識走向自發(fā)覺醒這一主題對學生的認知來說,幾乎是個陌生的領域。我在此點上加以開掘,定下議題“蠻荒著的人生形式”,將此文與沈從文的散文《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以及主要節(jié)選于蕭紅《生死場》第六章和第八章的內容——從“‘生之痛苦”到“因死而生的莊嚴”,組合為一個單元,指引學生體悟生命的豐富多元。
人教版配套讀本選有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一文。學生對文中刻畫金岳霖先生“有趣”背后的深意并不難捕捉,但對文中細節(jié)閑筆處表現(xiàn)的西南聯(lián)大精神難以深刻領會。為此,我確定了議題“剛毅堅卓、弦歌不輟的西南聯(lián)大精神”,增選了汪曾祺散文《跑警報》,節(jié)選了岳南歷史紀實文學巨著《南渡北歸》第五章《弦誦在山城》第一節(jié)“遙遙長路到聯(lián)合大學”的內容,摘選了陳平原教授的學術著作《大學有精神》上編第五節(jié)“教育史上的奇跡——西南聯(lián)大的意義”這部分內容,構建了群文閱讀單元,助力學生觸摸因年代久遠而面目模糊的西南聯(lián)大精神,感知聯(lián)大精神的氣韻生動、恢宏壯闊。
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不時出現(xiàn)“回望故鄉(xiāng)”主題的文本。我以此主題為議題,將劉亮程的散文《今生今世的證據(jù)》、王開嶺的散文《每個故鄉(xiāng)都在消失》(《古典之殤》)、臺灣流行歌曲《流浪記》《鹿港小鎮(zhèn)》《一樣的月光》組合在一起。這種體式多元的非連續(xù)性文本組織模式因契合學生心理特性,能極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案例三:審美體驗類
文學類文本閱讀的語言風格和文體風格近年來也成為高考熱門考查對象。在學習人教版必修一教材《記念劉和珍君》一文時,為讓學生鑒賞魯迅情感大悲大憤、大愛大憎、大哀大痛的曲折深致,語言和文體風格的冷峻沉郁,我設計了“多樣的深情”這一議題,選取了林語堂的《悼劉和珍楊德群女士》、周作人的《關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兩篇散文,將三篇文章組元,在文本比對中點撥啟發(fā)學生品味賞析,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散文化小說中常常出現(xiàn)的“風景美、風俗美和人性美”也是學生的學習重難點。為讓學生能探尋奧旨,我擬制了議題“散文化小說的多彩風土畫”,選定阿城的小說《峽谷》、師陀的小說《郵差先生》、汪曾祺的《受戒》,將之組元,帶領學生走入人淳物美的風俗畫卷,加深學生的“三美”體認,加強對學生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的審美教育。
案例四:文化陶冶類
人教版高二選修教材《中國現(xiàn)代詩歌散文欣賞》選有張承志的《漢家寨》一文,學生對文中老人和小女孩的堅守,“我”的堅守內涵認識模糊并不以為然。為撥亂反正起見,我以“絕境堅守”為議題,節(jié)選了《蘇武傳》中“北海牧羊”內容,《伯夷列傳》中伯夷叔齊叩諫武王,逃往首陽山采薇的內容,組合成文本閱讀群,指導學生分析他們絕境堅守的殊同點,以及這種堅守對我們當下的啟迪。在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認識到,應對歷史抱有溫情和敬意,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抱以了解之同情”,銘記卓越的歷史人物,尊重傳承我們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堅持走文化自信的道路。
群文閱讀的單個文本從本質上來說,都應起到議題例證的作用,這是文本組織的剛性條件。文本也應具備多元異質的特點,如尋求內容、時代、文體的差異性。群文閱讀的教學設計重在以議題問題化的方式將之轉化為教學目標,并通過文本具體分解為問題和活動,以此展開推進教學。在具體教學中,文本的調配設計,即文本出現(xiàn)的順序和銜接方式是整個教學設計的重點。根據(jù)文本自身特質,文本可以是一篇帶多篇的主輔關系,教師宜采用例文精講、學生自讀輔文的教學模式;文本也可以按照鏈條遞進式編排,教師在層層深入中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文本也可以呈現(xiàn)為各自體現(xiàn)維度的并列關系,教師對群文的處理則宜采用比對教學法。在課堂實施上,群文閱讀教學提倡以學為主、集體建構、達成共識。在高中新課標“學習任務群”背景下,群文閱讀視域下的文學類文本閱讀教學必將煥發(fā)出嶄新而蓬勃的生命力。
[作者通聯(lián):四川內江市內江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