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培財
摘 要:高職院校將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技能作為教學目標,重視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通過模擬法庭激發(fā)學生的法律職業(yè)綜合技能。基于此,本文以模擬法庭教學模式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模擬法庭的教學意義,通過庭審程序演示、案例選定、角色配置、按程序開庭與訴訟活動完善高職院校法律專業(yè)的模擬法庭教學設計。
關鍵詞:高職院校;法律專業(yè);模擬法庭教學模式
現(xiàn)如今各高職院校越來越重視對法律專業(yè)學生職業(yè)水平的提升,通過尋找有效的實踐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用于實踐,在實踐過程中深化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認識。西方國家十分鐘模擬法庭教學模式,通過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結(jié)合提高了學生的法律職業(yè)技能,并為法律專業(yè)的學生營造出更加有效的教學情境。
1 模擬法庭在高職院校法律專業(yè)教學的應用意義
模擬法庭教學模式指的是在法律專業(y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計指導學生扮演法官、檢察官、律師、當事人以及訴訟參與者等角色,在模擬的法庭氛圍中按照一定程序?qū)Π讣M行模擬審判。分析模擬法庭的教學意義,主要體現(xiàn)如下:(1)模擬法庭是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jié)合的教學模式。以往的教學模式?jīng)]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與學生互動性較差,學生學到的理論知識無法用于實踐。模擬法庭由學生扮演不同訴訟角色,在真實的法庭環(huán)境中模擬法律問題,從而為學生帶來較強的體驗感,鍛煉學生對法律知識的應用能力。(2)模擬法庭能夠鍛煉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學生扮演不同訴訟角色的同時就能夠獲得相應的體驗,從而強化自身職業(yè)定位,促進理論知識體系的完善。模擬審判時,學生圍繞案件分析問題,歸納爭議焦點,科學展開舉證論辯,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小組學生分工合作,一同整理書面材料,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文書書寫能力[1]。
2 高職法律模擬法庭的教學設計
2.1 庭審程序演示
模擬法庭開庭前,學生需要了解整個庭審的流程,以便對庭審程序與參與者職責有所掌握。演示庭審程序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法:(1)指導教師講解,學生聽講。(2)播放庭審試聽材料。(3)學生前往法院旁聽。相比較而言,第一種方式不夠生動形象,學生來到法院旁聽可能會干擾到他人工作,或者在模擬開庭前法院恰好沒有庭審環(huán)節(jié),法院審理案件會經(jīng)歷一段時間,一次旁聽無法了解到庭審的全過程。因此,建議選擇播放與庭審程序有關的試聽資料,方便學生做好庭審前的各項準備工作[2]。
2.2 選定案例
選擇案例時應盡可能的選擇具有影響力或可辯性的案例,為了讓更多人參與其中,應選擇訴訟角色齊全且?guī)в欣碚撋疃鹊陌咐?,以便學生在模擬法庭的過程中進行思考。這種具有社會影響力的案例能夠讓學生在扮演角色的同時將理論知識用于法律問題的解決。選擇擬用的案例時,教師可以前往法院借閱,或依靠自己過去承辦的案件、律師辯論比賽中的案例指導學生進行模擬法庭練習。教師應按照模擬法庭教學需要,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對案件進行調(diào)整,增加案件理論深度,擴大知識點的涵蓋范圍。應注意的是,挑選的案件不能涉及國家機密、商業(yè)秘密以及個人隱私,案件不能存在較大爭議,案情不能過于復雜。無需提供所有案卷材料,只提供案情與雙方證據(jù)就好,法律文書也應交給學生參考,防止學生為了應付模擬法庭而模仿以往的案件。
2.3 劃分小組與分派角色
選定案例后,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成績均衡劃分小組,維護各小組在模擬法庭中控辯審三方實力的平衡,加強對學生法律思想能力與組織協(xié)調(diào)能力的培養(yǎng)。將案件材料分發(fā)給各小組后,小組成員一同探究整個案情,分析案件中需要存在哪些訴訟參與人,隨后組長分派角色,各自做好準備工作。教師應重視對審判人員的選擇,這是因為模擬法庭中審判人員會對開庭過程起到主導作用,其課堂表現(xiàn)將會直接影響實訓效果。角色確定后,學生應提前準備起訴書、答辯狀、公訴意見、辯護意見、證據(jù)目錄以及代理詞等材料,原告與訴訟人向法庭底膠起訴書,法庭告知被告提交答辯狀,雙方將材料交換。這一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規(guī)范對法律文書的書寫,書寫內(nèi)容應做到條理清晰、觀點明確、語言用詞嚴謹,只有這樣才會讓學生意識到模擬法庭的教學意義。
2.4 按照法庭程序開庭并展開訴訟活動
開庭法定庭審程序應依法進行,庭審行為應保持規(guī)范性,場景應保持嚴肅性,程序應保持完整性。庭審開始時,學生按要求著裝,營造出嚴肅的法庭氛圍。教師在庭審過程中不能打斷庭審,也不能發(fā)表任何意見,全過程都要學生自己來主導。學生在表演時應根據(jù)實際情況解決糾紛問題,不要過于重視角色扮演,而是通過模擬法庭的實訓強化職業(yè)素養(yǎng),提高實踐能力。庭審結(jié)束后,學生應及時整理材料,撰寫本次模擬法庭的實踐報告。教師應收集并整理相關資料,及時歸檔,再為學生尋找下一次模擬法庭的案件范例。
3 總結(jié)
總而言之,模擬法庭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法律專業(yè)教學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學生無法對所有案件全部熟悉,要求教師將模擬法庭與其他教學模式相結(jié)合,幫助學生強化立案偵查等方面的實踐能力,并在模擬法庭結(jié)束后對學生進行點評總結(jié),以便學生了解自己的不足,通過小組互評與學生自評,發(fā)揚優(yōu)點改進不足,為今后的實踐操作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 宋梅.模擬法庭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應用[J].小學教學參考,2019(36):52-53.
[2] 周德軍.基于卓越法律人才培養(yǎng)的行政模擬法庭教學實踐與探索[J].山東高等教育,2019,7(05):3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