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甲 周健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爆發(fā)以來,對我國乃至全球經濟造成較大影響。航運業(yè)作為高度全球化行業(yè),對疫情的影響反應較為明顯。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對水路運價的影響,首先分析了相比SARS病毒疫情,此次疫情對我國的影響更為嚴重;其次主要對國內外干散貨市場、原油市場、集裝箱市場的運價指數(shù)進行了研究,航運市場整體處于低迷狀態(tài),運價下跌是主基調;最后通過分析得出結論,國內水路運價與國際水路運價走勢基本一致,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國內航運市場有望在二季度回升。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水路運價;航運市場;干散貨市場;原油市場;集裝箱市場
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引發(fā)的肺炎疫情在全國乃至全球蔓延,導致全國各地生產、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1月31日世界衛(wèi)生組織宣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簡稱PHEIC)”,同時向締約國發(fā)出的包括針對貨物、集裝箱、交通工具等在內的7條臨時建議,各個國家相繼針對我國采取了入境管制措施,對國際交流與貿易產生了較大影響[1]。目前我國的GDP預計占世界GDP的16%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預計超過30%,疫情對我國經濟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也間接影響著世界經濟[2]。航運業(yè)作為高度全球化的行業(yè),對疫情所造成影響,反應更為直接,更為靈敏。水路運價指數(shù)是航運業(yè)的經濟指標,覆蓋了航運業(yè)各主要市場,包含了航運業(yè)的交易量的變化,是經濟領域的先行指標。研究疫情對水路運價的影響對評估疫情的影響程度具有重要意義。
1?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航運市場的影響
1.1? 我國航運市場的地位
我國的海上運輸在當今全球海運貿易中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進出口金額看,我國居全球第一,2019年進出口貿易金額達4.6萬億美元,其中,進口貿易金額達2.1萬億美元,出口貿易金額達2.5萬億美元。據(jù)克拉克森數(shù)據(jù)顯示,從新造船交付看,中國船廠交船量在全球占比為34%(按修正總噸計算);從港口掛靠船舶看,中國大陸的港口被全球船隊掛靠量占比為7%,其中,散貨船和集裝箱船在中國水域的時間占全球活動時間的份額最高,分別達到10%和9%;從海運進口看,中國海運總進口量全球占比為22%,其中鐵礦石、煤炭、糧食、原油進口比重分別為72%、20%、21%和23%;從海運出口看,中國海運總出口量全球占比為5%,但制造業(yè)出口(集裝箱貨物貿易)占比較高[3-5]?;谖覈壳暗暮竭\市場地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工廠復工延遲、企業(yè)停工減產,制造業(yè)、房地產、基建投資短期基本停滯,消費需求大幅減少等問題,不僅在短期內對我國航運業(yè)產生較大影響,也將波及全球航運市場。
1.2? 從兩次疫情比較角度看我國航運市場受到的影響
SARS病毒和新型冠狀病毒所引發(fā)的疫情都在中國爆發(fā),但兩次疫情對航運業(yè)產生的影響有較大不同。2003年我國正享受著加入WTO帶來的全球化紅利,處于高速增長階段;本次疫情正處在我國經濟增長面臨著復雜的國內外環(huán)境,經濟下行壓力較大[6]。相比2003年,我國進出口貿易金額提高了3.8萬億美元,其中,進口貿易金額提高1.7萬億美元,出口貿易金額提高2.1萬億美元。海運總進口量全球占比提高了10個百分點,其中鐵礦石進口量提高近1.5倍、煤炭進口量提高近9倍、原油進口量近3.5倍,海運總出口量增加了154.1萬噸[5]。因此,基于目前我國所處國內外環(huán)境以及在全球海運貿易市場份額,新冠肺炎疫情較SARS疫情對我國航運業(yè)的影響更為嚴重,主要表現(xiàn)為“量減效低”。其中,“量減”體現(xiàn)為工廠復工延遲、小微企業(yè)甚至停工倒閉等,必然導致原料和成品的海運進出口量下降;“效低”體現(xiàn)為船廠、港口、船舶返崗率低,嚴格復雜的檢疫防控措施等,必然導致船舶非生產性停泊時間延長。
2? 新冠肺炎疫情對水路運價的影響
每年春節(jié)前后,航運市場通常會會出現(xiàn)季節(jié)性放緩跡象,但本次的放緩因疫情的影響更加明顯。疫情的爆發(fā)直接影響了消費需求、市場信心,交通運輸活動減少、客貨運輸下滑,導致了干散貨市場低迷、原油需求降低及制造業(yè)出口放緩[6,7]。
2.1 工業(yè)供需矛盾突出,干散貨運價持續(xù)低迷
在季節(jié)性需求放緩和新冠肺炎疫情的綜合因素影響下,干散貨市場運價持續(xù)走低。季節(jié)性因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每年年初干散貨運輸處于低位時期;二是巴西多雨氣候導致的鐵礦石產量季節(jié)性放緩[8]。而新冠肺炎疫情對工業(yè)的供給、需求兩側均造成沖擊[9],供給方面,工人返崗延遲、資本周轉困難;需求方面,市場投資積極性降低、消費需求不旺、出口限制增加。供需兩側突出的矛盾,對原材料的進出口產生更大的影響。自今年初開始,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shù)(BDI)一直處于低位,1月、2月BDI均值分別為701點和461點,同比分別下跌34.1%和26.7%,其中2月10日BDI指數(shù)跌至411點,創(chuàng)近三年來的新低。3月以來,隨著國內疫情形勢持續(xù)好轉,BDI指數(shù)出現(xiàn)回升,3月均值為597點(截至3月12日),環(huán)比2月上漲29.6%,但仍處于低位。
從分項指數(shù)看,衡量煤炭、鐵礦砂等工業(yè)原料運價的波羅的海海岬型船運價指數(shù)(BCI)出現(xiàn)負值,于3月12日降至歷史最低值的-355點,疫情期間工業(yè)生產大幅放緩;衡量民生物資及谷物等大宗物資運價的波羅的海巴拿馬指數(shù)(BPI)1月同比下跌26.5%、2月同比上漲20.1%,疫情期間基本生活物資需求保持穩(wěn)定;衡量磷肥、木屑、水泥等物資的波羅的海超靈便型散貨船運價指數(shù)(BSI)1月同比下跌23.0%、2月同比下跌8.3%,農耕、建設等一些行業(yè)開始囤貨。
國內干散貨市場延續(xù)下行態(tài)勢,隨著復工復產力度的不斷加大,運價指數(shù)有望逐步回升。2020年1月中國沿海(散貨)運價指數(shù)(CBFI)均值為1038點,延續(xù)2019年底以來的高位運行態(tài)勢。隨著疫情的爆發(fā),指數(shù)持續(xù)下行,截至3月6日CBFI指數(shù)降至905點,創(chuàng)近三年來新低。隨著國家推進復工復產力度持續(xù)加大、針對企業(yè)出臺財政稅收等優(yōu)惠政策的逐步落實,加之疫情期間庫存消耗帶來的補庫存需求,預計國內對工業(yè)原材料的需求將進一步回升。
2.2生產、運輸受阻,原油需求低于預期,運價總體呈現(xiàn)下跌走勢。但近期油價暴跌帶來運輸需求增加,推動運價短期內明顯上漲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2019年我國石油需求量占全球石油需求增量的80%以上[10,11]。國內采取的全民的自我隔離措施,降低了工業(yè)生產,減少了交通運輸活動,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全球的貿易,引起了全球范圍內的原油需求下滑。隨著疫情的逐漸加重,油運市場從今年1月下旬開始快速下降,2月以來波羅的海原油運價指數(shù)(BDTI)持續(xù)低位運行,2月均值為838點、環(huán)比1月下跌35.2%。
國內原油運價對疫情的影響反應更加強烈,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原油需求量將重回上升通道。2020年1月、2月中國進口原油運價指數(shù)(CTFI)均值為1953點和846點,同比分別上漲113.1%和下降1.0%,2月均值環(huán)比1月下跌56.7%。對比兩年春節(jié)后CTFI的變化,2019年春節(jié)假期前后CTFI下跌10.5%,在一周后恢復到節(jié)前水平,并持續(xù)上升;2020年春節(jié)假期前后CTFI下跌近50%,之后直至3月10日一直保持低位運行。原油運價市場受到較大沖擊,全國各地因疫情減少人員出行,工業(yè)生產復工延遲,能源需求低于預期。隨著疫情的有效控制,全國生產生活逐步恢復,能源需求將增加,國內各大煉廠有望相繼恢復到疫情前的生產水平。
油價暴跌對航運業(yè)帶來利好,國際國內原油運價指數(shù)飆升。布倫特原油價格前期走勢與BDTI走勢基本一致,今年1月布倫特原油價格波動緩和下降,2月初至中旬小幅回升,下旬開始快速下降。2020年1月、2月布倫特原油價格均值為63.7美元/桶和55.5美元/桶,同比分別上漲5.7%和下降13.9%,2月均值環(huán)比1月下跌12.9%。進入3月以來,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俄羅斯就提升油價方面未達成石油減產協(xié)議,產油國在不受限制的條件下自由生產,導致油價暴跌[12]。3月9日,布倫特原油價格34.4美元/桶,創(chuàng)近三年新低,跌幅達24.1%,是自1991年以來最大日下跌幅度。油價的大幅下跌對原油運輸市場帶來利好,雖然油價下跌對工業(yè)能耗刺激有限,但優(yōu)惠的價格增加了儲備需求,推動BDTI指數(shù)和CTFI指數(shù)的大幅上漲,其中3月11日BDTI重回1000點以上,日漲幅達24.6%,3月12日CTFI飆升至2951點、日漲幅達66.7%。油價下跌對干散貨和集裝箱市場總體有利,運輸成本下降,但在運輸市場需求減弱的背景下影響力度有限[13-15]。
2.3成品貨源減少,集裝箱運價小幅下降。短期內疫情導致的港口掛靠船舶量下降,隨著工業(yè)生產有序恢復,港口企業(yè)逐步復工,集裝箱市場趨于穩(wěn)定
世界十大集裝箱港口中,七個位于中國(上海港、深圳港、香港港、寧波舟山港、青島港、廣州港、天津港)。疫情降 低了港口裝卸效率、增加了船舶掛靠難度,影響著集裝箱市場[16,17]。此外船舶方面:裝載率偏低、船期變動;貨源方面:汽車、機械、服裝等消費品貨源減少;運力方面:據(jù)Alphaliner數(shù)據(jù)顯示,2月底閑置集裝箱班輪運力達204萬標箱,刷新了紀錄,占比達8.8%[18]。在以上因素的影響下集裝箱運價指數(shù)小幅下降。2020年1月、2月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hù)(CCFI)均值為939點和921點,同比分別上漲8.9%和3.9%,2月均值環(huán)比1月下跌1.9%。2019年1月CCFI平緩上升,2月略有下降,春節(jié)假期前后CCFI基本持平;2020年1月上中旬CCFI較快增長,疫情初期對集裝箱運價影響不太明顯,隨著疫情逐步加重,春節(jié)假期后CCFI持續(xù)下降。疫情對集裝箱運價市場影響目前較小,主要原因:一是疫情初期集裝箱運價正處于每年的上漲時期;二是集裝箱運輸自動化程度較高,工作人員相對較少,作業(yè)效率較高;三是疫情爆發(fā)后訂單還未完成,出口成品尚有庫存。
3? 結論與展望
新冠肺炎疫情的發(fā)生時間正處于春節(jié)期間,航運業(yè)季節(jié)性放緩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水路運價指數(shù)總體呈現(xiàn)下跌態(tài)勢。
從全球航運市場看,短期內干散貨市場、原油市場、集裝箱總體處于低迷狀態(tài),需求降低是主要原因,隨著疫情在國際范圍內傳播擴大,對全球經濟造成沖擊,水路運價仍將在一段時間內將延續(xù)低位運行。油價下跌,對航運市場帶來利好,受益最明顯的是原油市場。從長遠看,航運市場的回升主要在于全球范圍內疫情的有效控制,企業(yè)工廠逐步恢復信心,供需恢復正常水平。
從國內航運市場看,疫情的影響造成了干散貨市場、原油市場、集裝箱市場不同程度的下滑,對我國經濟平穩(wěn)運行帶來了較大的影響,但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經濟所擁有的韌性和潛力以及強大的宏觀調控力度,將逐步消除不利影響。目前,國內疫情形勢已得到初步有效控制,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正在減少,企業(yè)工廠有序復工復產,交通運輸活動日益增加,一系列促建設、促復工的優(yōu)惠政策正在逐步落實,為經濟實現(xiàn)平穩(wěn)運行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國內航運市場在諸多有利條件的帶動下,預計在二季度逐步恢復到正常水平。
在我國航運業(yè)市場地位不斷提升的背景下,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fā)對全球航運市場的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影響。本文主要從水路運價指數(shù)的走勢入手,對比分析近兩年數(shù)據(jù)的變化及原因,研究成果僅供行業(yè)管理部門參考。實際上,影響運價指數(shù)波動的原因有許多,比如國際局勢、自然災害、國內外政策等都會影響水路運價指數(shù),例如本文探討的近期原油價格大幅下跌,造成原油運價指數(shù)上漲。后續(xù)將進一步增加對諸多影響因素的研究,深入挖掘數(shù)據(jù)間的關聯(lián),以期更加科學準確地把握水路運價指數(shù)的變化和走勢。
參考文獻:
[1]人民網(wǎng).世界衛(wèi)生組織發(fā)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EB/OL]. (2020-01-31)[2020-03-11].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0/0131/c1002-31565529.html.
[2]中華新聞網(wǎng). 2019年中國GDP占世界的比重預計將超過16%[EB/OL]. (2020-01-17)[2020-03-11]. http://wjw.wuhan.gov.cn/front/web/showDetail/2020010509020.
[3]克拉克森研究:新冠疫情對航運市場的影響[EB/OL]. (2020-02-011)[2020-03-11]. https://mp.weixin.qq.com/s/qy-3XVVspAiM5B_gISiZyA.
[4]克拉克森研究:中國經濟及海運貿易更新[EB/OL]. (2020-02-05)[2020-03-11]. https://mp.weixin.qq.com/s/fKX94WZH_UwHP5gRUj-9uA.
[5]克拉克森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對航運市場的影響[EB/OL]. (2020-01-30)[2020-03-11]. https://mp.weixin.qq.com/s/KwwmNF6E6m_DwZEAVzaI3Q.
[6]王元龍, 蘇志欣. 非典型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及對策[J]. 國際金融研究(6):48-52.
[7]劉景霞. 禽流感疫情對未來經濟的影響[J]. 中國檢驗檢疫, 000(004):32.
[8]航運在線. 新冠病毒擾動中國原油市場[EB/OL]. (2020-02-25)[2020-03-11]. http://news.sol.com.cn/html/2020-02-25/A10D7400B6E353468.shtml.
[9]克拉克森研究:Clarksea Index — Keep Calm and Carry On [EB/OL]. (2020-02-03)[2020-03-11]. https://mp.weixin.qq.com/s/g7DWq1sJDeKY3n86k80eRQ.
[10]徐奇淵. 關注疫情對工業(yè)生產的影響[EB/OL]. (2020-02-03)[2020-03-11]. http://finance.sina.com.cn/zl/china/2020-02-03/zl-iimxyqvz0014535.shtml.
[11]朱曼璐, 陳旭利, 王依群, et al. 制訂科技發(fā)展規(guī)劃應當關注重大疫情和工農業(yè)生產職業(yè)危害的問題[J]. 2000.
[12]周總瑛, 張抗, 王駿. 21世紀初中國石油需求分析[J]. 中國地質(8):40-42+32..
[13]新浪新聞. OPEC+政策會議不歡而散 沙特原油“甩賣”[EB/OL]. (2020-03-09)[2020-03-11]. https://news.sina.com.cn/o/2020-03-09/doc-iimxxstf7607986.shtml.
[14]賴祿元. 淺析油價下跌對干散貨運輸市場的影響[J]. 世界海運, 2015, 038(005):10-13.
[15]王瑩. 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對航運企業(yè)的影響研究[J]. 珠江水運, 2016(21).
[16]謝思洋. 原油價格預測及其波動對航運業(yè)影響分析[D]. 大連海事大學, 2012.
[17]搜航網(wǎng). 2019全球十大集裝箱港口排名出爐![EB/OL]. (2020-01-17)[2020-03-11]. http://www.sofreight.com/news_41038.html.
[18]中國經濟時報.理性看待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集裝箱運輸市場的影響[EB/OL]. (2020-02-14)[2020-03-11]. https://www.sohu.com/a/372868401_115495.
[19]長江船運網(wǎng). 受制于疫情影響,全球閑置集裝箱運力創(chuàng)下新紀錄[EB/OL]. (2020-02-28)[2020-03-11]. http://www.cjcyw.com/a/shishixinwen/20200228/4333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