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賓
[摘要]受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常常是為了考試而學習,對于語文課本,大部分教師都是根據教學大綱來選擇性的帶領學生學習課文,而不是按照語文教材所給的課文順序進行學習,對于一些需要學生自主閱讀學習的課文,教師常常選擇放棄學習。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提出,新課程教學改革明確提出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因此如何指導學生提高語文閱讀能力成為當下初中語文教師所要重點研究的教學任務。本文將結合作者自身多年從事教學經驗,談一談小學年級語文課外閱讀提高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核心素養(yǎng)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越來越多的小學語文教師開始注重改變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下語文教學方法。俗語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只有多多讀書才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學生可以通過課外閱讀增加個人知識儲備,感受受到不一樣的人文知識。許多愛好寫作的學生就是因為閱讀量大,從而喜歡上了創(chuàng)作,在長久的練習之下,用自己的方式來描繪生活,使自己的文字創(chuàng)作能力得到提高,其文學素養(yǎng)也會有所提升。
一、在目前小學語文課外閱讀的教育情況
在當下的教育現(xiàn)狀中,出現(xiàn)的許許多多的教育問題,但是總結出來是以下的幾點:在課堂上教師只是進行知識的講述,學生的社會豐富性缺乏很多;而且也缺少了許多的真實性,這體現(xiàn)在了課堂上教學活動較少、學生之間的交往也是十分的單一。講課時的教學背景顯得古板、虛假,在許多時候沒有基于實際,不去帶領學生進行化學實驗,老師只是單純的講課。而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缺失體現(xiàn)在進行基礎的知識教學,教學思維形式單一。許多學生沒有重視語文課程,僅僅是看成了一種得分的方式,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去理解語文知識中蘊含的對于學生能力的鍛煉、和自身的開發(fā)。所以,課外閱讀主要體現(xiàn)了一下幾個特點:
(一)開放性
在小學階段,小學生自己的時間是很充足的,所以可以不受到時空的限制,體現(xiàn)出了十分明顯的開放性特征,在閱讀時間上看,不會受到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周圍的閱讀環(huán)境也是十分好的,它將課堂以及教室的限制進行了避免,閱讀的內容也是大大地提高。
(二)自主性
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挑選圖書,“如何讀”以及“讀什么”都由學生自己進行決定,老師也可以給學生一些建議,按照學生自己的愛好、習慣等方面出發(fā),為他們挑選合適的書籍。
(三)有效性
學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進行讀書,不能單單是浪費了時間,還需要有所收獲,在目前的各類出版社魚龍混雜,圖書館的圖書也沒有精挑細選,現(xiàn)在還有許多的圖書在危害學生幼小的心靈。所以,進行有效的普及學校課外讀物的事情十分緊急。
二、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具體問題。
人的社會交往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也是一種實際操作能力。這需要一種技能,而這些技能有先天的遺傳,更有后天培養(yǎng)。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現(xiàn)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xiàn)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庇纱丝梢钥闯?,閱讀在小學階段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小學時段是培養(yǎng)孩子與人合作交往的最佳時期,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更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經過多年的一線教學實踐,簡單介紹一下筆者的做法。老師由于長期進行應試教育,教師只是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對學生學習課本內容上,注重學生對課本內容知識的吸收以及考試成績的提高上面。許多家長只會給學生購買許多的教輔材料,還有許多的作文優(yōu)秀選集等,那么孩子就會十分缺乏對于經典的文學著作的閱讀,自己的作文用語也就不會有明顯的提升。
許多的家長只是注重學生的成績,自身的教育觀念十分的落后,認為孩子進行閱讀只是會分散注意力,不能提高自己的成績,所以很少給學生進行課外讀物的購買,所以,學生的課外閱讀十分缺乏,學生自己對于課外閱讀也是缺乏興趣。而且,小學的語文教師沒有很好地將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系統(tǒng)培養(yǎng),只是讓學生自生自滅的進行閱讀,導致了許多的學生閱讀的習慣較差,閱讀的效率較低,總的來說,許多的學生在日常的閱讀中,體現(xiàn)出了閱讀的習慣較差、詞匯量少、語言平平淡淡;對寫作文十分的畏懼。
在許多的課堂上,老師和學生只是進行單純的交流,停留在表面上,教師常常是提出問題后,選擇同學進行回答,這樣的話,就不會全面深入的進行交流,也不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也不能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從而將課堂上許多精彩的瞬間扼殺在搖籃之中。
三、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方法
(一)教師使用合適的方法培養(yǎng)閱讀興趣
在進行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的時候,有些學生有的時候會進行偷懶,不進行閱讀,為了避免這樣行為的發(fā)生,老師可以親自進行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并且要讓學生了解到,閱讀并不僅僅是單純的讀書,還要邊閱讀邊思考,探求作者的中心思想,教師要先根據文章的內容進行提問,來帶領學生通過閱讀來找出答案。如:在進行分析同學優(yōu)秀作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向同學進行提問,為什么這樣的描寫會得到高分,而自己的寫作卻常常只是三四十分,在提問之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進行學習,將學生自己認為的優(yōu)秀片段進行標注,然后老師進行統(tǒng)一分析。這樣一來,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極大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通過對范文中優(yōu)美片段的剖析,可以使得學生更快地掌握寫作技巧,提高自己的作文成績。
(二)設立閱讀小組,學生進行交流閱讀心得
和數(shù)學不一樣的是,在學習數(shù)學的時候,經過大量的計算只是有一個準確的答案,而語文不一樣的是,莎士比亞說過的是:一千個讀者會有一千個哈默雷特。這就說明了,由于每一個人自身的不一樣,往往對于同一篇文章會有不同的感覺,學生進行彼此的交流,會有不同的結果。所以,教師為了更好地進行教學,老師可以進行設置許多的閱讀小組,小組內的學生在閱讀完文章后,可以進行討論,進行集思廣益,而這一過程就是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提高的不僅僅是學生的語言能力,更多的是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還有自身核心素養(yǎng)的增長,經過這樣的鍛煉,即使以后在考場上遇見作文也不會驚慌。
(三)注重教學情境建設,發(fā)揮學生天性
在日常的教學中,不僅僅是在課堂上進行單純的教課,也要注意營造課堂中教學情境,一個好的情境建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他們提高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會有更好的體驗,把每一位學生對學習的認知和自己的感覺進行結合,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把每一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進行更好地培養(yǎng),從而提高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F(xiàn)在許多的作文,都是需要對社會現(xiàn)象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師在經過情境建設后,在學生進行寫作的過程中,也會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贏得判卷老師的贊賞。
總的來說,越來越多的老師開始重視課外閱讀。而在最近,許多在教育一線的專家對課外閱讀教學展開了研討與實踐,證明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的可行性。一個事物的發(fā)展總是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才能發(fā)展成熟,所以,課堂的閱讀教學才會變得越來越好,更加適合學生的發(fā)展。不斷借鑒和打造各種形式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加入課堂學習當中。只有讓學生們充分理解小學語文學科的素養(yǎng),才能讓中國文化得到很好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