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析莊子之“道”

      2020-05-26 12:05:36路麗莉
      青年文學(xué)家 2020年12期
      關(guān)鍵詞:心齋莊子

      摘 ?要:老子和莊子認為“道”是萬物的本原,“道”生萬物且存在于萬物之中。老、莊之“道”側(cè)重點不同,老子之“道”更體現(xiàn)整體性和全局觀。莊子之“道”強調(diào)內(nèi)化,通過“心齋”“坐忘”等方法體悟、探尋“道”,并最終實現(xiàn)“逍遙”狀態(tài)和“道”境界。

      關(guān)鍵詞:莊子;道;心齋;坐忘

      作者簡介:路麗莉(1990-),女,貴州貴陽人,碩士,現(xiàn)任貴州醫(yī)科大學(xué)教師,師從北京語言大學(xué)李瑞卿教授,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xué)。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12--01

      道家思想認為,“道”是世間萬物的本原,先于萬物而存在,萬物源于“道”,而回歸于“道”。老子和莊子都認為“道”是天地萬物根本性的存在;“道”蘊藏在萬物中,虛靜中,心靜則趨于“道”等。但老、莊之“道”側(cè)重不同,本文重點談?wù)勄f子之“道”,以及莊子探尋“道”途徑。

      一、莊子之“道”

      莊子同老子一樣,認為道“自本自根”,先天地、萬物而自生,且綿延不絕。案《莊子·內(nèi)篇·大宗師》:“夫道,自本自根,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盵1]對于“道”的認知,莊子與老子的側(cè)重點是有所不同的。老子的“圣人”通過“致虛極,守靜篤”達“道”,從而作為一種典范的存在,便于統(tǒng)治者治國安邦,老子之道更適用于整體性和全局觀。莊子之“道”強調(diào)內(nèi)化,從外在困苦的情景中隱退,向內(nèi)心化解,通過“常心”,“心齋”,“坐忘”開拓一片心靈凈地。莊子的“圣人”更強調(diào)一種個人的逍遙境界,實現(xiàn)個體性的理想化境界,是一種由外界環(huán)境向自我內(nèi)心探究的轉(zhuǎn)化過程。

      《莊子·內(nèi)篇·大宗師》:“孔子曰: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shù)。”[2]莊子認為“道”就像江湖,提倡在江湖中順其自然,更能趨于“道”。

      莊子之“道”強調(diào)順應(yīng)自然,是,反觀內(nèi)心“自己而然”。世間是非終歸于“道”,是非終會化解,切勿執(zhí)著于外界的是非對錯,越執(zhí)迷不悟,則越陷越深,最終偏離人生軌道,失去自我。

      莊子的“道”就是“接受”的道,在“接受”基礎(chǔ)上心的煉造。莊子認為:“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以樂觀自然的心態(tài),接受天命,順應(yīng)自然。自然命運已注定,可改變提升的是自己的內(nèi)心和處事的態(tài)度,不受外物的影響,只求內(nèi)心的淡然與寧靜。這里可以看出莊子的“逍遙之道”是一種淡定和從容,在虛靜中觀照自我,事物的漲幅波動也不會動搖內(nèi)心,由此練就一顆能屈能伸之心。莊子認為“道未始有封”,“道”無界,不割裂,心無阻礙,故能容納萬物。

      二﹑達“道”之路

      莊子認為,只有化解塵俗,以虛靜之勢向內(nèi)探尋,才有可能達“道”。案《莊子·齊物論》:“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已信,而不見其形,有情而無形?!毙臒o形卻真實的存在,是形體的主宰。要控制好“心”,靜“心”。

      但是,“心”會受到形體的束縛,被形體支配,產(chǎn)生“成心”,就是有是非好惡,容易受到外物牽連,不得安寧,因此要破除“成心”,達到“常心”。

      如何做到“常心”?案《莊子·內(nèi)篇·齊物論》:“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論;六合之內(nèi),圣人論而不議;春秋經(jīng)世先王之志,圣人議而不辯?!盵3]不用評判他人是非,萬物與我為一,一切都處于統(tǒng)一當中,最終一切都會化解為“道”,心靜如鏡,靜觀其變。

      “常心”之后,需靜心。案《莊子·內(nèi)篇·人間世》“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于耳,心止于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盵4]心齋,虛心之法。摒除心的雜念,不受五官影響,在空虛的心境狀態(tài)下進行齋戒,便于化解形體所受的限制和主體主觀的限制,達到“心如止水”的狀態(tài)。止水如明鏡,映萬物,心靜如止水,方能觀照自我,“莫若以明”。

      心齋有常心,坐忘去形知。心齋坐忘,知行合一。案《莊子·內(nèi)篇·大宗師》:“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5]離開形骸,消解知識,同化于萬物之中,能同,就沒有偏私,能化,就不會執(zhí)著,不會執(zhí)迷不悟。這就類似于老子提出的“絕圣棄智”,“絕學(xué)無憂”,擺脫“知識”的固定化模式,看明、看透,平靜于本心,消減外界對自己的約束和影響,達到“明鏡于心”的狀態(tài),方可達到“與道合一”的境界。

      “忘言”達“道”。莊子之“意”重在得“道”之真意,體悟“道”之境界。案《莊子·外物篇》:“荃者所以在魚, 得魚而忘鑒, 蹄者所以在兔, 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 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6]莊子認為“道”是世間萬物存在和發(fā)展的本原,賦予萬世萬物以內(nèi)在的秩序和外在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道”可望不可即,事物難以觸及。莊子“忘言”,就是一種實現(xiàn)“道”的方法和境界。不僅是擺脫語言形式的束縛,更多通過“忘言”達到“無言”的狀態(tài),更能感受“道”的本質(zhì),體會“道”的境界。若欲通達“道”,不僅要“忘言”,還需“莫若以明”,進行心齋,知其常心;不斷坐忘,化解塵俗。莊子呼吁探尋“道”的道路永無止盡,最高目標是“天人合一”,形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理想境界。

      注釋:

      [1]《莊子》朱承平 選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87—89頁.

      [2]《莊子》朱承平 選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97—98頁.

      [3]《莊子》朱承平 選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6頁.

      [4]《莊子》朱承平 選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57頁.

      [5]《莊子》朱承平 選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03頁.

      [6]《莊子》朱承平 選注,高等教育出版社,第269頁.

      參考文獻:

      [1]《莊子》朱承平 選注,高等教育出版社.

      [2]《我讀<莊子>》傅佩榮,北京理工大學(xué)出版社.

      [3]《莊子哲學(xué)》王博,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

      猜你喜歡
      心齋莊子
      Towards Semiotics of Art in Record of Music
      繼紅剪紙
      ———心齋系列
      “凈化”說與“心齋”說
      魅力中國(2016年41期)2017-04-21 12:02:16
      淺談《中國美學(xué)史大綱》之莊子美學(xué)
      心齋與坐忘
      活力(2016年4期)2017-03-16 23:09:05
      《莊子說》(二十三)
      《莊子說》(二十二)
      《莊子說》(二十)
      中老年健康(2016年8期)2016-10-17 02:03:46
      《莊子說》(十八)
      中老年健康(2016年6期)2016-06-30 11:00:47
      《莊子·人間世》中孔子對顏回的教育
      石柱| 丰镇市| 察隅县| 台东市| 东海县| 黄龙县| 昌乐县| 屯昌县| 三江| 师宗县| 江永县| 房山区| 班戈县| 临江市| 筠连县| 新平| 青铜峡市| 西乡县| 宁强县| 正宁县| 麦盖提县| 昌邑市| 南召县| 普安县| 玛沁县| 高雄市| 咸阳市| 南澳县| 南康市| 象山县| 沁源县| 昌江| 南宁市| 花垣县| 东丽区| 云浮市| 河北省| 嘉兴市| 临泽县| 东丰县| 萨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