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磊
【摘 要】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教育事業(yè)也緊跟時代的潮流在發(fā)生變化,現(xiàn)代教育方式因為多媒體的應用而變得生動靈活,微課正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微課以其時間短、內(nèi)容多、主題突出、方便傳播等特點受到教師的關注和學生的喜愛。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資源方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綜合提高教學質(zhì)量。
【關鍵詞】 學習興趣;知識儲備;個性化學習;微課應用
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影響巨大。因此,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將會直接影響學生以后其他學科的學習和自身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教師應熟練應用微課為教學服務,制作微課對于教師來說是一項挑戰(zhàn),教師在制作微課時不僅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和需求,還要突出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同時還不乏趣味性,對教師的要求更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用微課進行課前預習,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查漏補缺,強化學習內(nèi)容,便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上利用微課講解重要內(nèi)容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創(chuàng)造出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教師在制作和使用微課的過程中,要針對教學情況及時修改制作方案,并在此過程中提高自我反思能力,有利于后續(xù)的教學進行。
一、利用微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語文學習情況對學生以后的發(fā)展非常重要,但小學生在學習時缺少主動性,思想不成熟,因此,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制作微課時可以將圖片、文字、視頻、音樂集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內(nèi)容有趣的微課,刺激學生的感官,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有在教學時想辦法增加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學生才會去主動學習教材中的知識,從而自主學習,提高獨立思考能力,進而達到語文教育的目的。
例如學習六年級上冊《月光曲》時,學生在學習到描寫萊茵河的句子時,腦海中可能想象著課文中萊茵河的樣子。教師在此時可以用微課讓學生了解萊茵河的一些知識,并展示萊茵河的圖片。這篇課文的重點是讓學生感受課文中月光曲所描繪的夜色和月光的美景,使學生能身臨其境地感受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增加學生對貝多芬的了解,給學生留下美好的印象。但是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還遠遠不夠身臨其境地體會文中的美景,理解文中的思想感情。教師在此教學過程中應該再次引用微課,將課文中安靜美好的景象通過圖片或者視頻向?qū)W生展示出來,引領學生深入文本,體驗月光的皎潔和清幽。這種微課的應用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加強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達到一致,從而對學生學習到的知識加以鞏固。
當學生面前呈現(xiàn)出直觀的教學畫面和豐富的教學內(nèi)容時,便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學習。微課的應用可以改變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氛圍變得輕松愉快,這樣學生在學習時就不會有負擔,學習起來便會更輕松,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
二、利用微課豐富教學內(nèi)容
學習語文的過程就是不斷積累知識的過程,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了很多知識,是小學生初步了解世界的途徑,是學生對知識的初步認知。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深挖教材中的天文、地理、人文、環(huán)境、神話故事等并在教材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行拓展,通過有效的微視頻,向?qū)W生展示多彩有趣的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的知識不僅限于課本,而是通過課本去了解更多有趣的知識,讓學生有自主探索的欲望,去認識更大的世界。
例如在《趙州橋》一課中,需要學生理解趙州橋的雄偉、堅固、設計獨特的特點。在熟讀課文之后,學生會對趙州橋有一個初步了解,會對建造橋梁的人產(chǎn)生敬畏之心。但小學生的知識有限,或許他們見過許多橋,也能感受到橋的美麗,仍然會產(chǎn)生疑問:“橋是怎樣建成的?”“橋為什么能那么長時間不塌?”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探索問題的答案,在教學最后,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疑問進行相關微課補充,比如播放建橋的微視頻,或者補充橋的歷史、其他歷史悠久的橋的故事。
在教材的基礎上拓展知識,既能使學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識,又可以引領學生深入某一相關知識進行自主探究。微課的應用讓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迅速拓展知識,豐富了教學內(nèi)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靈活應用微課來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以達到素質(zhì)教育的目的。
三、利用微課拓寬學習渠道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其傳播渠道上具有一定的極限性,學生只能聽一個老師講課,在一定程度上,教師的教育方式會影響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當用不同的方式來學習相同的知識,這樣可以改變學生單一的思維方式,多方位地思考,接受更多樣化的知識??萍嫉陌l(fā)展和微課的應用正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學生在利用網(wǎng)絡學習時不僅可以無限次學習掌握不牢固的知識,還可以分享其他不同教師所講的課,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平等共享,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將資源優(yōu)勢最大化。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學習時的心理特點有較大差異,因此,教師在制作微課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將課堂上學習的重難點制作成微課,分享到學習平臺,這樣學生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掌握情況,選取相關微課進行學習、預習、復習等。這種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滿足學生個性的學習需求,還能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教學效率。
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用微課越來越多,學生是微課教學的主體,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微課設計。微課的應用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制造輕松有趣的教學情景,對提高教師的自我反思能力也有很大作用,因此,教師應運用微課引導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積極運用微課教育,達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陳麗.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微課的應用策略[J].名師在線,2019(19).
[2]裔琳.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微課[J].文教資料,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