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歡?鄧薇
摘要:“佛系”青年之所以“佛系”,正是因為缺乏吃苦奮斗的精神與社會責任感,因而對待一切都無所謂。勞動教育能夠磨煉青年意志,讓青年在艱苦的勞動鍛煉中摒棄“佛系”的生活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為“佛系”青年的激勵機制提供一條可行途徑。以勞動精神激勵“佛系”青年要深刻認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在學校中營造熱愛勞動、奮斗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搭建勞動與社會實踐平臺,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勞動教育體系,形成勞動教育的合力。
關鍵詞:勞動教育;“佛系”青年;奮斗精神;激勵
一、勞動教育之與“佛系”青年激勵
近兩年青年中流行一種“佛系”心態(tài),網絡上稱抱有這樣心態(tài)的青年為“佛系”青年。在學校內,“佛系”青年對待學業(yè)成績表現(xiàn)出是好是差都無所謂的態(tài)度,只要通過學校最低要求即可,甚至對于成績不合格也能淡然面對,而不是將優(yōu)秀作為一種習慣;對待校園文化活動永遠表現(xiàn)得不冷不熱,只想專注于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在社會上,“佛系”青年對于工作表現(xiàn)得云淡風輕、量力而行、差不多就可以,甚至覺得對工作不滿意就辭職;對待生活表現(xiàn)出怎樣都行、得過且過的人生態(tài)度,缺乏奮斗的精神和積極向上的朝氣。“佛系”青年之所以“佛系”,正是因為缺乏吃苦精神和責任感,喪失了奮斗精神,對待一切無所謂。探索“佛系”青年的激勵機制,努力把他們造就成奮發(fā)有為、積極向上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不僅僅是教育者的責任,更是全社會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勞動教育能夠磨煉青年意志,讓青年在艱苦的勞動鍛煉中摒棄貪圖安逸、得過且過的生活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在勞動中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在勞動教育中樹立起對國家、對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因而勞動教育為佛系青年激勵教育提供了一條可行路徑。2015年4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拔逡弧眹H勞動節(jié)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在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始終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為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匯聚強大正能量。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勞動光榮、創(chuàng)造偉大是對人類文明進步規(guī)律的重要詮釋。‘民生在勤,勤則不匱'。中華民族是勤于勞動、善于創(chuàng)造的民族。正是因為勞動創(chuàng)造,我們擁有了歷史的輝煌;也正是因為勞動創(chuàng)造,我們擁有了今天的成就?!盵1]2018年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強調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并將勞動教育納入對人才全面培養(yǎng)的教育體系。[2]
熱愛勞動是一個人去努力奮斗的前提,很難想像一個生活懶惰、“四體不勤、五谷不分”的人會具有奮斗精神。對“佛系青年”進行勞動教育,使他們深刻認識人的本質,在勞動實踐中培育他們拼搏奉獻的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用凝心聚力的團結精神、積極向上的創(chuàng)造精神豐盈他們的內心世界,塑造他們的品性,使他們逐漸轉變“佛系”心態(tài),成為國家和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具有積極向上奮斗精神的人。勞動教育是全社會都應該關注的課題,整個社會都要探索勞動教育的現(xiàn)實路徑,營造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弘揚勞動的積極向上的風氣。從具體落實來看,學校是勞動教育實施的重要陣地,特別是高校培養(yǎng)的人才即將走入社會,成為各行各業(yè)的精英與建設者。而高校中的學生已經是成年人,有著自己的價值觀念和對生活的觀察與思考,其中不乏對待一切無所謂,什么事情都表現(xiàn)的不積極的“佛系”青年,正因為此,更應該加強對青年學生的勞動教育。
二、用勞動教育激勵“佛系”青年的現(xiàn)實路徑
首先,教育者要深刻認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教育者要深刻理解開展勞動教育的重大意義并根據各個教育階段的不同特點,制定符合不同階段教育規(guī)律的勞動教育方案,使不同階段的勞動教育各有側重、逐步深化并逐層銜接。學校應該在思想政治理論等課程學習中,融入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教育,讓青年學生深刻理解勞動不僅僅是一種滿足生存的必須手段,更是生命的本質力量;同時結合社會現(xiàn)實,使青年學生把握勞動對于當代人類社會和國家發(fā)展的重大意義。通過勞動教育對青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積極的影響,使他們崇尚勞動、尊敬勞動者,從思想根源上改變對學習、就業(yè)、生活和人生的態(tài)度,明白奮斗的人生最美麗,積極向上才能獲取幸福。
其次,在學校中營造熱愛勞動、奮斗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邀請時代楷模、勞動模范等先進人物進校園,通過座談會、報告宣講會等多種形式在廣大青年學子中宣傳勞模精神、大國工匠精神,使他們了解先進人物的卓越業(yè)績,使他們懂得只有拼搏奮斗、愛崗敬業(yè)、勇于創(chuàng)新才能贏得社會的認可和尊重。學校應該對熱愛公益勞動、熱愛生活、奮進向上、充滿正能量的優(yōu)秀學生事跡進行廣泛宣傳報道,讓“佛系”青年從同輩榜樣身上汲取力量,轉變觀念,摒棄貪圖安逸、得過且過的生活態(tài)度與行為方式,重新燃起對學習、生活的熱情與斗志。
再次,搭建勞動與社會實踐平臺,讓青年學生在勞動實踐中磨煉意志,培養(yǎng)吃苦耐勞品質?!胺鹣怠鼻嗄暾且驗樯顥l件優(yōu)渥,沒有品嘗過生活的艱辛,所以只關注個人感受,缺乏社會責任與擔當。青年學子終有一日要走上社會的大舞臺,參與社會生活,成為社會人。學校通過搭建各種勞動與社會實踐平臺,創(chuàng)造機會讓青年學生了解社會,在勞動合作中學會團結協(xié)作,在實踐鍛煉中體驗勞動的快樂,體驗服務他人、奉獻國家與社會的愉悅,以勞樹德、以勞健體。例如,通過寒暑假組織學生參加“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帶領學生到國家脫貧攻堅的地區(qū),體驗農村生活,幫助留守兒童學習、幫助老人做家務,讓青年學生在勞動中體會生活的艱辛,將目光從“小我”轉移到“大我”,增強對社會的了解、樹立社會責任感。
最后,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勞動教育體系,形成勞動教育的合力。勞動教育不僅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在各門課程中教師們都應該貫徹勞動教育的思想,使學生深刻領悟勞動的重要意義,感悟勞動的力量。青年之所以養(yǎng)成“佛系”心態(tài)絕非一朝一夕之間,通過勞動教育轉變“佛系”青年也不能僅僅依靠學校教育的力量,家庭、社會對其思想觀念的形成都有深刻的影響。通過勞動教育的視角探索激勵“佛系”青年的實踐路徑,并不意味著單獨開展勞動教育,勞動教育理應體現(xiàn)在一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中,通過“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chuàng)新”,構建學校、家庭、社會齊參與的教育格局,將勞動教育寓于課程建設中、校園文化活動中、社會宣傳中,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勞動教育體系,培養(yǎng)國家建設和社會進步所需要的全面發(fā)展的具有拼搏奮斗精神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 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N].2015年4月28日第2版.
[2]《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人民日報》2018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