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峻梅
摘 要:科學教育是中學生素質教育的必要組成部分,而且科學教育也不是中學課程中哪一門學科所能全部承擔的。語文學科往往被排除在了科學教育之外,其實質是缺乏教育遠見和違背教育目標的,科學教育不可能完全獨立于語文教學之外,而且語文教學對于科學教育有著其獨特的作用。
關鍵詞:語文教學;科學教育;科學素質;科學精神
語文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結晶,它記載著人類活動的足跡與社會所取得的成果,其中包含著人類科技發(fā)展的歷程、科技成果,同時還記錄著科技發(fā)展中的人文情懷與科學精神,而這些又恰恰是其他學科無法具備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科學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符合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以及綜合素質培養(yǎng)目標要求的。
一、 語文教學中滲透科學教育的誤區(qū)
語文教學中的科學教育不可能是傳授科學理論知識和科學技能,而是要關注科學教育中的人文價值與科學情懷。但在實際語文教學中,往往存在著諸多的曲解與片面性認識,使得科學教育在語文教學中舉步維艱,甚至被束之高閣。
(一)科學教育被貼上了“學科化”標簽
語文教師普遍把科學教育當成是科學課、物理課、化學課以及生物課等科目的任務,與語文教學無關,而且學生也同樣認為語文課與科學教育相距甚遠,根據不會了解和理解語文中的科學內容,這種標簽化的認識造成了科學教育遠離了語文教學,教師和學生都將其排除在了語文教學之外。實質上,科學研究是人類有意識的認識客觀世界的一種行動,也屬于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活動,它與其他社會活動一樣具有社會性、人文性與文化性,所有的科學活動也都是建立在一定社會文明基礎之上的,體現著人們對自然、對社會、對人類自身的發(fā)展與進步的關注,體現出科學家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因此,語文學科內容中包含著豐富而多彩的科學教育內容,必須得到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和深入探究,科學教育是不可能獨立于人類文明之外的,也就是說,科學教育不可能獨立于語文教學之外,而是與語文教學緊密關聯的。
(二)語文教師科學教育觀念嚴重缺失
語文教師不是科學課教師,語文教師不會教科學課。這是語文教師在談及科學教育時經常會表達出來的意見。不可否認,語文教師不是科學課教師,但不是說語文教師就不能對科學教育有任何的作為。比如,《看云識天氣》一文中:“在太陽和月亮的周圍,有時會出現一種美麗的七彩光圈,里層是紅色的,外層是紫色的。這種光圈叫作暈。日暈和月暈常常產生在卷層云上,卷層云后面的大片高層云和雨層云,是大風雨的征兆?!边@些氣象知識就是科學教育的內容。還有如講《鄧稼先》(楊振寧)一文時也不可能不會講到“氫彈”“原子彈”這些科學技術內容。因此,語文教師不但不能缺乏科學教育的理念,而且還應該掌握必要的科學知識,語文教學中不可能沒有科學教育,還必須要強化科學教育,這是應該成為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
(三)語文教師的科學教學能力不足
語文教師普遍存在著對于科學教育的方法和能力不足的問題,造成這種困境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也不能全部歸咎于語文教師。由于語文教師是學習文科的學生,在高中階段缺少對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識不足是客觀原因,由于科學知識的缺乏,對于有關科學教育方面的內容往往就繞道而行、避實就虛,造成缺乏必要的深入探究,使得科學教育的能力與方法嚴重不足。因此,語文教師關于科學教育的補課與學習必須得到足夠的重視,這是關系到提升學生基本素養(yǎng)與關鍵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
二、 語文教學與科學教育
(一)語文教學中滲透科學教育的必然性
科學是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核心內容,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階梯??茖W的進步都是以文字的形式被記錄下來,進而流傳至今??茖W發(fā)展歷史、科學家的故事、科學成就都會在語文中得到體現,而且科學發(fā)展所形成的優(yōu)良傳統、認知方式、行為規(guī)范和價值取向等,無不包含在語言文字之中?,F行的中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的文章中有不少關于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的內容,如瑪麗·居里的《我的信念》一文中寫道:“我認定科學本身就具有偉大的美。一位從事研究工作的科學家,不僅是一個技術人員,并且他是一個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話故事一般。”這些都將是語文教學與科學教育完美的契合點,能夠讓學生對于科學充滿向往,產生濃厚的科學興趣,培養(yǎng)崇高的科學精神。
(二)語文教學中滲透科學教育的必要性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培養(yǎng)具有科學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的中學生是中學教育教學的核心任務??茖W精神是一種具有豐富內涵的人文精神、理性精神,主要包含有批判和懷疑精神、創(chuàng)造和探索的精神、實踐和探索的精神、平權和團隊的精神、奉獻和人文的精神等,這些精神并非全部來源于科學研究之中,也不是所有的科學家都具備科學精神,因為科學家首先是普通的人,也就是說教育學生具有科學精神就首先要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個具有科學素養(yǎng)的人。正如愛因斯坦說過的“科學除了促進生產力,還促進人的精神發(fā)展,作用于人的心靈?!币虼?,語文教學中滲透科學教育是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問題,這是語文人文性的體現,也是科學教育的必要性的體現。
(三)語文教學中滲透科學教育的時代性
核心素養(yǎng)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內容,是教育發(fā)展的時代要求?!八季S發(fā)展與提升”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要素,這一核心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是:“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通過語言運用,獲得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以及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和獨創(chuàng)性等思維品質的提升。”然而,“思維品質”的提升就是科學教育的核心目標之一,這與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一致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科學教育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符合新時代教育要求。通過語文教學教給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品質,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具有新穎的視角、獨特的個性,具有善于發(fā)現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并能夠不迷信權威而敢于提出新問題,勇于向新問題提出挑戰(zhàn)且具有百折不撓的毅力,這就是當代中學所要形成的科學品質。
三、 語文教學中滲透科學教育的策略
(一)提升語文教師的科學教育意識與教育能力
首先,語文教師必須要具備強烈的科學教育意識,要將科學教育作為語文教師的責任與擔當。語文作為基礎性學科,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決定性作用,同樣對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比如嚴密的文字表述能力就必須通過語文學習來習得。為此,語文教師要擯棄給科學課貼上“學科化”標簽的觀念,始終把科學教育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只要涉及科學教育的內容就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并要能夠開創(chuàng)性地進行科學教育,不能將科學教育排除在語文教學之外。其次,語文教師要具備適當的科學教育能力,對語文教師的科學教育能力提出過高的要求是不現實的,但至少要掌握必要的知識與能力。比如,在教授《奇妙的克隆》(談家楨)一文時,語文教師就不可能繞過“克隆”這一科學問題,因此就必須對“克隆技術”要有一個深入的了解與掌握,否則將無法解決學生的問題,也就無法完成教學任務,更無法實現科學教育的目的。而且,如何讓學生深入了解和學習有關“克隆”的知識,教師還要能夠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和方法,如搜集關于“克隆”的視頻資料、圖片等,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可視化教學等等,都是語文教師必須熟悉的教學方法。
(二)挖掘科學教育內容,強化體驗科學魅力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科學教育的首要條件就是要以語文教材為基礎,結合教材內容,挖掘具有科學教育內涵的基本知識材料,擴展和豐富教學資源。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深入鉆研教材內容,找出教材內容與科學教育的融合點、切入點,廣泛搜集相關的科學教育內容、材料及素材,并制訂實施科學教育的方式方法,才能在課堂教學中得到落實與運用。比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入選有:《大自然的語言》(竺可楨)、《奇妙的克隆》(談家楨)、阿西莫夫短文兩篇《恐龍無處不在》和《被壓扁的沙子》、《生物入侵者》(梅濤)、《你一定會聽見的》(桂文亞)等六篇課文都是屬于科技類文章,也就是實施科學教育的重要內容。
現行中學語文教材中關于科學教育的內容仍然有限,因此還需要語文教師的主動探索與深入挖掘,開發(fā)更多元、更豐富的科學教育資源,使學生能夠得到更廣泛、更優(yōu)質的科學教育。比如,利用《敬畏自然》(嚴春友)這篇議論散文中的內容: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學原則,在創(chuàng)造每個事物以及我們身體的時候運用了各種美的規(guī)律,比如對稱性、協調性等等,使人體、花朵等表現出難以形容的美。來進行“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科學教育,從而使學生懂得“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的科學道理。
(三)豐富語文實踐活動,強化語文與科學整合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科學教育關鍵是要把握語文課與科學課的有效整合,而這種整合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增強語文實踐。語文實踐能夠把語文教學與科學教育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比如結合語文教材中科學家、科技成果、自然現象等內容,組織學生通過故事會、演講比賽、手抄報的形式講述科學知識、介紹科學方法、了解科學原理等。例如,以“中國石拱橋”為主題講述關于橋的知識;以“應有格物致知精神”為主題開展演講比賽等語文實踐活動。
通過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自然觀察等活動,以撰寫報告、觀察日記、作文等形式,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方法、科學思維和科學精神。正如丁肇中在《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中寫道的:“以實驗的過程不是消極的觀察,而是積極的、有計劃的探測。比如,我們要知道竹子的性質,就要特地栽種竹樹,以研究它生長的過程,要把葉子切下來拿到顯微鏡下去觀察,絕不是袖手旁觀就可以得到知識的?!?/p>
綜上所述,科學教育是中學生素質教育的必要組成部分,而語文學科往往被排除在了科學教育之外,其實質是缺乏教育遠見和違背教育目標的,科學教育不可能完全獨立于語文教學之外,而且語文教學對于科學教育有著其獨特的作用,值得我們深入思考與積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