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華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除了課本知識外,學生還需要學習更多的課外知識。語文是工具,掌握工具必須具備能力,因此語文教學必須在學生學懂語文知識的前提下,以培養(yǎng)能力為重點。只有親身使用工具,才能掌握好工具。語文教學要提高效果,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語文作為一門學習其他學科的工具性學科,必須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起來,必須把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作為首要任務。
關鍵詞:中學語文? ?主動學習? ?學生主體
陶行知先生說:“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們能做;解放孩子的時間,讓他們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陶行知先生的話強調了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
一、設計主動參與的情境,培養(yǎng)主動學習的土壤
良好的環(huán)境是促進學生學習意識形成的重要前提。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學生會學得有熱情、有樂趣、有信心。美國教育家盧姆說過:“學習情境與學生的熱情兩者之間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睘榇?,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充分保證學生主動學習的時間
在課堂上,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觀念,改變傳統(tǒng)授課模式,不要獨霸整堂課,不要把課堂變成教師自我表演的舞臺,不要忘記臺下的學生才是真正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以主人身份參與課堂,調動他們的熱情,激活學生大腦思維能力,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鼓勵他們討論交流。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求知的主動性,從而激發(fā)學習興趣。
如教學八年級《吆喝》一文時,上課伊始,教師便啟發(fā)式地引導:“老師用8個字來概括小商販的‘吆喝——叫賣藝術,口頭廣告。各地都有不同的富有濃郁地域色彩的‘吆喝。下面老師提個要求,請大家在紙上寫出自己家鄉(xiāng)5句以上典型的吆喝詞?!贝藭r下面一片叫賣“吆喝”聲,有的學生一下子寫出了10多條,幾乎每個人都超額完成了任務。這堂課的成功有這樣幾個條件:一是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去回憶和去交流;二是創(chuàng)造了這樣一種允許他們邊寫邊“吆喝”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精心營造學生主動參與的特定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創(chuàng)設特定情境,讓學生參與進來,學生才會有所思,然后有所得。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看到一個例子,老師提問:“雪融化后變成了什么?”學生紛紛給出了不同的答案,有的說變成了水,有的說滲入了泥土。這樣的回答均獲得了老師的肯定和贊許的目光,但有一個學生回答“雪融化后變成了春天”,卻得到了老師的白眼?!把┤诨笞兂闪舜禾臁?,一個多么富有想象力的答案,這位學生具有發(fā)散性思維,有獨到的見解,卻被老師無情地打擊了。教師本該讓學生運用發(fā)散性思維去思考,學生勢必會給出千差萬別而又豐富多彩的答案。教師應該肯定學生的答案,而不能輕易去否定,要學會引導,要善于保護學生的獨創(chuàng)性,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輕松的主動學習的情境。
(三)用心打造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課堂情境
教師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在團隊中獨立思考的能力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充分建立“班級授課制”下的學習小組,重視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作用。學習小組可以相互探討,相互幫助,實現(xiàn)差異互補,這有利于增進同學之間的友情,實現(xiàn)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事實證明,作文評改、故事會、朗誦比賽等是十分有效的能夠促進學生之間交流合作的途徑。在課堂提問時,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然后派出代表發(fā)言,往往比學生個人的發(fā)言要準確得多,全面得多。合作的進程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共同提高的過程。
二、學生主動學習需要教師適時指導
語文學科包含豐富多樣的文學作品,其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品質教育、情感教育、榜樣教育的生動素材。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使學生在語文中培養(yǎng)主動學習的能力,當然在這一過程中,也需要老師的適時指導。為此,語文老師尤其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 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改變課堂模式,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語文教師的授課語言首先要有文學性,其次要有生活味,要生動、風趣、幽默,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語文課的魅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因材施教
學生語文水平存在差異,教師對后進生要放低評價標準,要多鼓勵,要善于看到每一個學生的點滴進步,并及時表揚,從而讓尖子生更“尖”,讓后進生有前進的動力。
(三)創(chuàng)設合作學習環(huán)境
初中生思想還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差,易沖動,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正因為如此,初中生重游戲多于枯燥理性的學習。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互動與合作的學習情境,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能讓學生在合作與互動中,更好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從而增加了學生的學習機會,也促使學生在合作中發(fā)揮自己的力量,表達自己的觀點。
三、培養(yǎng)主動學習習慣,還學生學習的自由
良好的習慣是學習永不枯竭的動力。良好的習慣,是搞好學習的必備條件。語文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學生語文自主學習的能力要經(jīng)過逐漸培養(yǎng),需要老師不斷地督促和引導,糾正機械被動的學習方式,從而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學習習慣。
針對學生的不同知識水平、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教師應因人而異,提出不同的要求。個人能力是有差異的,自學能力也是有差異的,教師要慢慢培養(yǎng),不能急躁,要逐步推進,讓學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比如寫周記,剛開始教師可以不求格式,只要求學生寫自己一周以來的所見所聞所感,真實地記錄自己的心情,只寫200~300字。學生剛開始寫周記有一定難度,這是自主練筆、主動學習的開始,因此教師要降低要求,降低難度,幫助學生克服這種開頭難的思想。教師要有耐心去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學生學習就會有熱情、有沖勁,可以為以后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奠定基礎。
穩(wěn)中求實的自主學習訓練,等學生慢慢適應,就會在自主習作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內心也會感到喜悅。這時,教師的要求可以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一個目標完成了,再去實現(xiàn)下一個目標,逐步推進。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各自的能力是有較大差異的。這時,就要讓基礎好的學生與基礎差的學生結成學習小組,互相幫助,共同成長。
總之,教師只有把語文課堂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才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語文學習需要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自主實踐,如此,語文課堂就走出了舊觀念、老模式,它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必將是一幅絢麗多彩的風景畫。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縣新城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