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蝦稻共作模式與技術講座(中)

      2020-06-05 07:33:46陶忠虎
      科學養(yǎng)魚 2020年4期
      關鍵詞:幼蝦伊樂藻蝦稻

      陶忠虎

      (國家蝦蟹體系潛江綜合試驗站,湖北潛江市農(nóng)業(yè)發(fā)展中心,湖北 潛江 433100)

      二、蝦稻共作標準化養(yǎng)殖技術

      蝦稻共作理論設計之初主要是基于繁養(yǎng)一體化模式,以銷售蝦苗和商品蝦為主題,隨著蝦稻共作實踐的不斷深入,蝦苗市場萎縮,呈現(xiàn)以生產(chǎn)大規(guī)格商品蝦為主的養(yǎng)殖趨勢。我們已經(jīng)開始探索繁養(yǎng)分離養(yǎng)殖模式,該項技術正在探索總結階段,現(xiàn)就蝦稻共作繁養(yǎng)一體化技術介紹如下。

      (一)養(yǎng)蝦稻田條件

      養(yǎng)蝦稻田應滿足以下條件: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地勢平坦,遠離污染源;水源充足,水質(zhì)良好,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沒;底質(zhì)自然結構,土壤含沙量低,保水性能好;田塊集中連片,單個田塊大小40畝左右為宜;有平整暢通的道路直達蝦田,電力可覆蓋全部田塊。

      (二)稻田布局

      蝦稻共作田一般每40畝左右為一個單元,兩個單元之間建造生產(chǎn)用房,生產(chǎn)用房兩端為稻田機械通道(圖3)。蝦稻共作基地建設要因地制宜,按照“布局合理、集中連片、產(chǎn)銷功能齊全”的總要求進行規(guī)劃與建設。

      圖3 蝦稻共作建設工程平面示意

      (三)稻田改造

      1.稻田平整 對田間高低落差大于20厘米的田塊進行土地平整,確保田面落差在20厘米以內(nèi)。

      2.挖圍溝 在稻田四周開挖寬4米、深1.5米的環(huán)溝,坡比1∶1,環(huán)溝與田埂之間留2米寬的平臺。圍溝面積不得超過稻田總面積的10%。

      3.筑埂 利用開挖圍溝挖出的泥土加寬、加高、加固田埂。田埂加固時每加一層泥土都要進行夯實,以防暴風雨天氣田埂垮塌。單元與單元相連的田埂底寬8米、面寬3.5米、高1.3米、坡比1∶1.7。外緣是道路或溝渠的田埂應與道路和溝渠的堤埂進行整合。

      4.筑仔埂 利用開挖圍溝挖出的泥土,在靠近溝邊的稻田上修筑寬30厘米、高20厘米的仔埂(圖4)。

      圖4 蝦稻共作建設工程剖面示意

      5.機耕道 在稻田一角或生產(chǎn)用房旁建設機耕通道。機耕通道寬4米,下埋直徑200毫米PVC管連通兩側水體。

      6.防逃設施 稻田排水口和田埂上應設防逃網(wǎng),可用網(wǎng)片附膜(網(wǎng)片上部附20厘米塑料薄膜)、塑料膜等制作,防逃網(wǎng)、膜高60厘米,埋入地下20厘米,地上部分露出40厘米,防逃網(wǎng)用木樁、竹竿等固定。

      7.進排水設施 按照進排分離的原則,建設進排水系統(tǒng)。按照“高灌低排”的要求,在稻田兩端建設進排水口,進排水管均用直徑200毫米PVC管制作,用活動立管調(diào)節(jié)水位。進水渠道建在稻田一端的田埂上,進水口用60目的長型網(wǎng)袋過濾進水,防止敵害生物隨水流入。排水口用20目的網(wǎng)片設置防逃網(wǎng)。

      8.清溝消毒 放蝦前10~15天,清理圍溝,除去浮土,修正垮塌的溝壁。每畝稻田圍溝用生石灰20~50千克,或選用其他藥物對圍溝進行徹底清溝消毒,殺滅野雜魚類、敵害生物和致病菌。

      9.施足基肥 放蝦前7~10天,在稻田圍溝中注水20~40厘米,然后施肥培養(yǎng)餌料生物。一般結合整田每畝施有機農(nóng)家肥100~500千克,均勻施入稻田中。農(nóng)家肥肥效慢,肥效長,施用后對小龍蝦的生長無影響,還可以減少日后施用追肥的次數(shù)和數(shù)量,因此,稻田養(yǎng)殖小龍蝦最好施有機農(nóng)家肥,一次施足。

      10.水草移栽 伊樂藻耐低溫,在一般水草還未發(fā)芽時就可生長,成為小龍蝦良好的食物來源和棲息場所,同時能凈化水質(zhì)。實踐證明,伊樂藻是蝦稻共作模式中最佳水草品種之一。11月至翌年1月,按植草面積每畝用20千克的伊樂藻種株,將伊樂藻草莖切成段進行人工插栽,20株為1束,稻田內(nèi)按行株距8米×4米、圍溝內(nèi)按株距4米插入泥中,待草成活,逐漸加水,以浸沒水草末端20厘米即可。

      (四)種苗投放模式

      1.投放幼蝦模式 目前,由于還沒有規(guī)模化的人工蝦苗繁育基地,不能批量供應人工蝦苗,投放人工蝦苗的模式無法進行,所以均采用投放幼蝦的方式進行生產(chǎn)。

      (1)幼蝦選擇。一般3-4月,就近在標準化養(yǎng)殖基地或天然水域采集3~4厘米、規(guī)格整齊、健康的幼蝦。好的蝦苗體色有光澤、光滑而不帶泥,撈起活蹦亂跳、爬行迅速。

      (2)幼蝦捕撈??捎美W(wǎng)進行捕撈,用一張柔軟的絲質(zhì)夏花魚苗拉網(wǎng),從圍溝的淺水端向深水端慢慢拖曳。也可用地籠網(wǎng)捕撈,一般1~2小時就要把蝦苗轉(zhuǎn)移,以防密度過大,造成窒息死亡。或在排水口用網(wǎng)箱接住隨水流出的幼苗,放水時應控制水的流速,防止幼苗受傷。

      (3)幼蝦運輸。幼蝦外殼很軟,稍受擠壓就會使內(nèi)臟受傷導致死亡。受擠壓的幼蝦不會立刻死亡,但在1周內(nèi)會陸續(xù)死亡。運輸時應該用長×寬為550毫米×390毫米左右的塑料框裝運,每筐裝幼蝦不超過7.5千克,上面放一層水草,保持潮濕;選用帶篷貨車或冷鏈運輸車,裝車后,用浸水的石棉被蓋住蝦筐,避免陽光直射和風吹。運輸時間越短越好,不應超過4個小時。

      (4)幼蝦投放。幼蝦投放應選擇在晴天上午或傍晚,陰天可白天投放,投放時均勻投放在稻田里,每畝投放8000尾左右。要注意調(diào)節(jié)溫差,將蝦筐浸入水中2~3次,每次1~2分鐘。

      2.投放親蝦模式 新建設的田塊,8月底至9月按稻田面積投放親蝦20千克/畝左右,雌雄比例3∶1。

      (1)親蝦的選擇。親蝦從選育繁育基地或天然水域挑選,遵循就近選購原則。選擇親蝦的標準:顏色暗紅或深紅色、有光澤、體表光滑無附著物;雄性個體大于雌性,雌性個體重應在30克以上,雄性個體重應在35克以上;親蝦應附肢齊全、無損傷、無病害,蝦體健壯、活動能力強。

      (2)親蝦運輸。挑選好的親蝦用不同顏色塑料筐按雌雄分裝,每筐上面放一層水草,保持潮濕,避免陽光直曬,運輸時間應不超過10小時,運輸時間越短越好。

      (3)親蝦投放。親蝦投放前,環(huán)溝內(nèi)應移植40%左右面積的沉水植物。投放親蝦時,將蝦筐浸入水中2~3次,每次1~2分鐘,然后投放在稻田中和環(huán)溝內(nèi)。

      (五)飼養(yǎng)管理

      1.水位管理 按照“淺-深-淺-深”的要求,搞好水位管理。中稻收割后隨即加水淹沒田面,保持10~15厘米的淺水位,這樣既能夠讓稻茬露出水面10厘米左右,使部分稻茬再生,又可避免因稻茬全部淹沒水下,導致稻田水質(zhì)過肥缺氧,而影響小龍蝦的生長。12月-翌年2月保持40~60厘米的深水位,有利于水體保溫。3月-4月上旬氣溫回升時,為提高稻田內(nèi)水溫,促使小龍蝦盡早出洞覓食,稻田水位一般保持20~30厘米的淺水位。4月中旬以后,稻田水溫已基本穩(wěn)定在20℃以上,為使稻田內(nèi)水溫始終穩(wěn)定在20~30℃,以利于小龍蝦生長,避免提前硬殼老化,稻田水位應逐漸提高至50~60厘米深。加水時間在每天10:00-15:00。種稻期間,按秧苗需求進、排水,保障圍溝基本水位及水質(zhì)。

      2.水質(zhì)管理 中稻收割后待稻谷秸稈干枯,隨即加水,腐爛后的稻草為小龍蝦提供了足量的有機肥源,一般不需施肥。12月-翌年2月每月施用1次腐熟的農(nóng)家肥,每畝用量100千克左右,用于培育小龍蝦幼苗階段的餌料生物。3月以后保持“清水”,有利于幼蝦生長和減少病害發(fā)生。

      3.水草管理 控制伊樂藻的長勢,保持水草面積占圍溝面積的40%~50%,對于露出水面的伊樂藻要及時割草,割草位以水面以下40厘米為宜。

      猜你喜歡
      幼蝦伊樂藻蝦稻
      2022年度全國十佳農(nóng)民|趙常洪:蝦稻共作闖出新天地
      不同環(huán)境因素對克氏原螯蝦后代幼蝦生長狀況的影響
      “小精高”模式下不同水草搭配種植模式對河蟹營養(yǎng)品質(zhì)的影響
      餌料類型、遮蔽比例與養(yǎng)殖密度對紅螯螯蝦幼蝦生長的影響
      蟹池中的伊樂藻如何養(yǎng)護
      不同隱蔽物環(huán)境下紅螯螯蝦幼蝦的生長研究
      蝦稻共作養(yǎng)殖注意事項
      潛江市:優(yōu)質(zhì)糧食工程助推蝦稻產(chǎn)業(yè)發(fā)展
      ◆湖北潛江將打造蝦稻千億特色產(chǎn)業(yè)
      蟹塘伊樂藻高效生態(tài)管護技術
      宣化县| 堆龙德庆县| 宜春市| 襄樊市| 天全县| 布尔津县| 隆化县| 甘南县| 名山县| 禹城市| 化隆| 宁国市| 大足县| 上蔡县| 綦江县| 洱源县| 五寨县| 改则县| 东安县| 泌阳县| 阳山县| 神农架林区| 博乐市| 囊谦县| 萨迦县| 萨嘎县| 镇坪县| 崇左市| 洞头县| 镇康县| 泸定县| 海兴县| 嘉祥县| 金乡县| 青川县| 容城县| 汉沽区| 莆田市| 竹溪县| 九江县| 水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