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考復習是一個對過往知識階段性的總結(jié)。然而,初中《道德與法治》的中考復習,是令很多考生頭疼的環(huán)節(jié)。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文理,題目都有一個相通之處,那就是邏輯得嚴密。如果說數(shù)字是理科題目的邏輯,那么文字就是文科題目的邏輯。因此,《道德與法治》并不可怕,掌握恰當?shù)膹土暡呗院头椒ā⑻岣哌壿嬎季S能力是走向勝利的關鍵。
關鍵詞:中考復習;初中;道德與法治;復習策略
一、 夯實基礎:全方位掌握要點,搭建知識框架
(一)全方位掌握要點
在中考時,《道德與法治》采取閉卷的方式考試。這比原先開卷考試對知識要點掌握的全面和精度的要求更加嚴格,并且考驗了考生的學科知識素養(yǎng)。無論題型怎樣變化,考試的內(nèi)容都是“萬變不離其宗”的,這里講的“宗”,便是基礎知識。熟練地掌握并運用基礎知識是取得優(yōu)秀成績的關鍵所在,如果不能夠?qū)A知識做一個深入了解、記憶和積累,何談運用?復習時,教師可以教學生一些記憶方法。特別是對于《道德與法治》這科,知識不是沒有規(guī)律的,死記硬背根本行不通。需要對這一科目有個深度的認識,了解主旨——這需要考生在過去學習《道德與法治》時做好心理準備。復習時,考生應該全方位、無死角地背誦,“地毯式”地記憶。學生在背誦時可以采取一些小技巧,比如,首先掌握這段話的主旨思想,然后借助提示語和關鍵詞把整段內(nèi)容擴展復述出來。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幫助學生分類、歸納和總結(jié),來幫助學生構(gòu)建知識體系。這樣做的目的在于全面細致地掌握知識要點,加強學科知識素養(yǎng)和語言規(guī)范能力。
(二)搭建知識框架
搭建知識框架是一種方便記憶、強化記憶的學習方法,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以橫向或者縱向的方法將知識要點結(jié)構(gòu)化。這種框架結(jié)構(gòu)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樹狀圖來完成。將課本上的重點根據(jù)思維結(jié)構(gòu)重新整合構(gòu)建。明確知識點的關聯(lián)性和答題的邏輯性,將知識碎片重新整合,使知識成為一個有機整體,這樣考生才能在解題的過程中全面思考并且更好地運用知識點。
二、 端正復習態(tài)度,加強思想意識
進入中考復習階段,學習節(jié)奏變得更快,學習生活變得忙碌,學習壓力逐漸增大。很多學生認為,《道德與法治》可以采用“臨時抱佛腳”的方法——僅僅考前抽出時間來背誦記憶即可,然后把時間分配給其他科目的復習。其實這是錯誤的。在復習的第一節(jié)課時,教師便應該扭轉(zhuǎn)部分學生的這種錯誤意識,轉(zhuǎn)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讓學生清楚《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使學生跟上復習節(jié)奏,教師加大復習強度。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是中考取得勝利的關鍵。
很多學生在復習的時候渴望擁有老師所講的“題感”。所謂“題感”,就是學生在面對考題時的快速反應能力,這包括能迅速了解題目要考的知識點和迅速反應出該知識點的內(nèi)容與其相關知識。然而,如果對《道德與法治》這一科目沒有清晰的思想認識,對知識點沒有熟練的把握,擁有“題感”是非常困難的。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端正復習態(tài)度,加強思想意識。
三、 反思總結(jié)往年中考復習的不足之處
反思總結(jié)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能夠認識到往年備戰(zhàn)中考復習的不足之處是進步的關鍵??偟膩碇v,仍需改進的地方如下所示。
(一)復習資料使用效率低
備戰(zhàn)中考時,無論家長、學生或?qū)W校,訂購的復習資料都不少,但是很多情況下復習資料并不能夠及時到貨,無法跟教學進度接軌。教師自己出的復習提綱通常只是單頁下發(fā),學生不能夠及時裝訂成冊,這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打擊了學生的學習信心。
(二)三輪復習時間不能夠合理安排
眾所周知,一輪復習的主要作用是鞏固過去學到的知識點,二三輪主要通過刷題來查漏補缺。但是很多情況下,一輪復習時間過長,這導致了二三輪時間不得不被壓縮,影響了模擬訓練的時間安排。
(三)復習過程枯燥乏味,學生積極性難以提高
備戰(zhàn)中考,很多教師選擇題海戰(zhàn)術。上課不是在考試,就是在講題。這樣的教學方式過于側(cè)重應試,缺乏新穎性,課堂枯燥沉悶,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沒有被調(diào)動,學習效率降低。
(四)對優(yōu)等生和差生的關注度不同
優(yōu)等生與差生對知識掌握程度不同,因而部分教師并不要求差生掌握難度較高的題目,缺乏與差生的交流溝通和對題目的討論。這導致成績較差的部分同學自信心受到打擊,出現(xiàn)了厭學棄學等自暴自棄的行為。這樣的行為不僅對個人不利,而且影響到整個班級的學風,從而影響到學校的整體成績。
四、 深入研究考試大綱
考試大綱是中考非常重要的導向依據(jù),教師應該首先明確當年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對今年考試的重點內(nèi)容進行深入地解剖、學習,才能掌握好復習的方向,制訂一套適合自己學生的學習方案。研究考試大綱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明確考試范圍
中考不同于高考,地方命題導致考試范圍不盡相同、考試知識點也會因此產(chǎn)生差異。而且隨著教材改革的進行,中考出題范圍的不確定因素更大了。如何考、考什么是教師必須明確的問題。根據(jù)考試大綱,教師反而會清楚地了解考試范圍和考試內(nèi)容,從而有的放矢地制訂學習計劃,明確復習范圍。學生有目地、有針對性地去學習,結(jié)果才會更理想。
(二)明確命題原則
眾所周知,命題原則是命題人在命題時必須嚴格遵守的準則。研讀命題原則我們可以基本掌握試題注重考查的大致方向、設計理念等內(nèi)容。這是中考復習的導向,把握好這些要素是非常有利于中考復習的。
(三)根據(jù)考試大綱,制定復習提綱
逐條對照考試大綱,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制定整理出適合學生復習的提綱,形式上不要求統(tǒng)一,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自己的教學風格而定。
(四)給學生解讀考試大綱
給學生解讀考試大綱,讓學生明確要考的題型、內(nèi)容、試卷安排、題型所占分數(shù)等等,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更加有利于教學計劃的進行。
五、 制定良好的復習計劃
(一)把握課堂,高效復習
面臨中考,緊張的復習極大地壓縮了學生的課下時間。因此教師和學生心中都應該緊繃“課堂至上”這樣一根弦,把功夫下在課堂上,高效地完成任務。打好基礎的同時,教師要精講、細講。學生要跟著教師的進度走。課下作業(yè)多是對課上內(nèi)容的鞏固,只有把握好課堂,課下才會更加輕松復習,從而省出更多的時間查漏補缺。學生要用好課上每一分鐘,把握課上每個環(huán)節(jié)。就學生而言,課上有疑問一定要當堂解決。對于《道德與法治》這一科而言,要“背”字當頭,更要“懂”字收尾。
如何打造高效課堂,如何向四十五分鐘要高質(zhì)量?在復習階段,教師要以教案為載體,精心地規(guī)劃好課堂時間分配問題。舊知識的回顧要占用一定時間,教師讓學生根據(jù)個人情況自由復習提綱,然后留下一定的時間進行統(tǒng)一解答。時間比例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做好規(guī)劃。
(二)注重指導方法,提高復習效率
在中考中,學生如果僅僅掌握基礎知識,想要取得好成績是不夠的。這要求學生必須能夠熟練地運用一定的解題技巧,以便收獲事倍功半的效果。在中考里,《道德與法治》只考查單項選擇題和材料分析題。無論什么題型,都有它的答題步驟和注意事項。對于選擇題,有直選法和排除法兩種技巧。直選法對知識熟練度的要求比較高。排除法包括排謬法和排異法。排謬法指選項句子不成立,而排異法指選項句子正確,但與材料或者考查知識點無關。對于材料分析題,學生需要做到三點:①閱讀材料,找到關鍵字,找出關鍵信息。②深度挖掘材料,看清材料背后的問題,辨清答題的角度。③理清答題思路,正確領會材料的主旨思想,尋找課本相關聯(lián)的知識。
(三)關心時政熱點,提高學生靈活度
《道德與法治》這一學科的教材和試題上呈現(xiàn)出的都是與時俱進的特點,特別是考試,通過時政新聞熱點來體現(xiàn)試題的靈活性和時代性。時政熱點考查學生是否能真正地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問題的解決中,并且這一特點已經(jīng)成為中考試卷的趨勢。與時政熱點相關的試題源于教材并且高于教材,學生在復習中,僅僅復習課本的內(nèi)容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需要將書本知識與時政熱點有機結(jié)合起來,當然,僅僅靠教師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學生也應該加強對時政熱點的關心和記憶,了解得多自然沒有壞處,因為教師也很難押中要出的時政題目。例如最高科技獎勵大會、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等等都能夠涉及《道德與法治》的有關知識。教師可以結(jié)合這方面的內(nèi)容引導學生抓住時政熱點,認清問題的本質(zhì),提高自身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能力。
(四)應對好“變異”題型
素質(zhì)教育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在考試中,盡管考查的是基礎知識,但是為了突出對學生本領的考查,出題人是不會“原汁原味”地出題的。而是通過變形使題目看起來更加地復雜、更加地間接。因此很多學生在看到試題答案后恍然大悟,痛恨自己為什么又掉進了出題人的語言陷阱里。那么學生應該怎樣應對這種類型的考題呢?這需要高超的審題能力。在讀材料時,萬萬不要忘記“帶著問題讀材料”這一答題技巧,它不僅能夠讓考生更加有針對性地尋找答案,并且可以節(jié)省考試時間。理解掌握材料的核心內(nèi)容,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從而可以更精準地答題。邊讀材料邊做好標記,將與問題相關性高的語句勾畫下來,為后續(xù)答題做好準備。
(五)語言規(guī)范
學生在答題時,一定要注重學科性,閱卷人對專業(yè)化程度高的的答案,印象分自然會給的高。語言規(guī)范、精煉,句式簡單明了、化繁為簡。在答題中,字數(shù)與分數(shù)不一定就成正比。過于繁雜的語言反而會讓學生得分點更加模糊,從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偟膩碚f,答題語言盡可能的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
六、 總結(jié)
在中考中,“背會就能考得好”是絕對不存在的,沒有任何一門學科可以這樣輕松拿下。取得好的成績的背后學生一定要揮灑勤奮的汗水。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教育的步伐緊跟其后,試題的質(zhì)量越來越高,中考對考生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因此,作為新時代素質(zhì)教育大背景下的考生,就要一步一個腳印地提高自己的學習技能,要學會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本領?!兜赖屡c法治》是文字化的邏輯題,學生在中考復習的時候,一定要培養(yǎng)好邏輯思維能力。學生可以嘗試尋找并嘗試解答歷年來該省份地區(qū)的中考真題和測評創(chuàng)新等題目來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中考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打贏它必須要有必勝的信心,良好的態(tài)度和穩(wěn)扎穩(wěn)打的真實本領。
參考文獻:
[1]李慧敏.在道德與法治課中學生思維“可視化”教學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20(8):82-84.
[2]張敏.淺談道德與法治課答題策略[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9(2):60.
[3]路文超.中考時政備考策略探究[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8(4):83-86.
作者簡介:楊樂全,福建省武夷山市,福建省武夷山市上梅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