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映
【摘要】初中物理學科是以思維建構和培養(yǎng)為中心的學科。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具備較高的思考力、有較為廣闊的思考和探索空間,以釋放學生的思維活力,促使高效初中物理課堂的有效構建。對此,本文以初中物理問題引導式的課堂構建為核心,論述了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實現(xiàn)對學生的高效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進步與提升。
【關鍵詞】初中物理? ?問題引導式? ?課堂構建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6-079-01
引言
“問題驅(qū)動”教學法以問題為主線,把教學內(nèi)容巧妙地隱含在每個問題之中;以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去發(fā)現(xiàn),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在問題的完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該方法的應用更有助于促進知識落實成效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體的應用措施如下:
一、巧設問題,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
問題引導式的課堂構建中,問題的設置以及設置方式是核心,也是啟迪學生思維、增進教學成效的關鍵。對此,教師在初中物理問題式課堂構建中,需要精心雕琢打磨問題,以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構建。例如,在《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中的電流》這一節(jié)內(nèi)容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以類比的方式呈現(xiàn)河流和電流,促使學生借助生活經(jīng)驗中的水流量作為思維的模型,構建教學問題:在沒有支流、只有干流的河流中,水流量有是否有變化?在有支流和干流的河流中,支流和干流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在電路中,這兩種不同的連接方式(串聯(lián)和并聯(lián))中,電流的又有什么關系呢?在此引導方式之下,教師倡導學生通過類比法、通過借助河流水流之間的關系進行合理猜想演繹,從而輔助學生摒棄不合理猜想,在后期的實驗探索中,能減少學生實驗設計和實驗實施的盲目性,讓知識的獲得更加高效,讓思維能力的養(yǎng)成更有成效。
二、營造氛圍,提供問題探索條件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由于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邏輯性較強,部分知識的探索和研究無法通過個人的力量完成,更需要外界環(huán)境的輔助和支持,更需要借助合作形式、應用集體的智慧對知識進行加工演繹,以促使初中物理問題的有效化解。所以,教師在實踐教學中要注重小組等團隊的構建,促使學生在團隊力量的協(xié)作中,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在《怎樣認識電阻》這一節(jié)內(nèi)容的教學中,為了輔助學生更加高效地探索出實驗的結果、明確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教師可以以問題引導的方式組織小組共同完成該實驗。在實驗之前,教師設置問題“(1)采用什么方法來研究?(2)若探究導體電阻與橫截面積的關系,你選擇怎樣的導體進行實驗?(3)實驗中,可以通過什么現(xiàn)象比較電阻的大???”以此問題引導方式,輔助學生梳理好實驗探索的思路,促使學生在實驗中將新知有效構建、按照更有邏輯的方式集體探索出問題的答案。在學生合作探究中,教師及時在小組內(nèi)巡回指導學生,倡導學生及時交流共享自己的心得體驗,小組共同合作、各司其職,收集并記錄集體的實驗成果,最終合力完成探究任務,高效獲得知識架構,奠定系統(tǒng)的認知基礎。
三、歸納升華,優(yōu)化學生思維養(yǎng)成
實驗結論往往是物理知識體系構建的最終核心和精華。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實驗教學后的機會,引導學生重新歸納升華新知。在實驗探索完畢,實驗結論總結歸納之后,教師還要盡可能引領學生在實驗探究完畢,重新反思總結,進一步升華新知,引領學生升級認知結構。例如,在《平面鏡成像》這一節(jié)內(nèi)容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借助本節(jié)內(nèi)容知識,引領學生思考探索“為什么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鏡?為什么準備兩支完全一樣的蠟燭?實驗時為什么還要用到白紙?如何記錄兩支蠟燭的位置?”以此方式,重新引領學生回顧整個實驗歷程,促使學生在實驗設計和實驗參與的過程中,明確每一個實驗步驟設計、每一次實驗器材選擇應用的理由。在此方式的引領反思過程中,教師輔助學生對知識建構進行進一步梳理,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以有效養(yǎng)成。
四、效果評價,釋放學生學習動機
在問題引導式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重視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動機和熱情的激發(fā),促使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感更強、學習積極性更高。對此,教師在教學評價方面,也要注重多樣化教學評價的應用,促使學生在問題引導式的課堂中,能夠更加積極地調(diào)用自己的智慧、活躍個人的思維,讓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得以同步提升。一方面,教師可以在問題解決效率較高的小組中設置更高的評分,以群體教學的形式、以小組集體評價的方式,促使學生的榮譽感提升、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針對具有引領作用、對問題積極思考探索的學生給與其積極的教學評價,促使該學生在課堂中以更加活躍的思維、更高昂的斗志投入于學習中來。以此方式,教師對問題引導式的課堂進行教學評價、效果評價,才能讓問題引導式的課堂更受學生的歡迎和青睞,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能。
總結
在初中物理問題引導式的課堂中,提出問題、開展討論、問題完成、效果評價是該方法模式應用的主要措施。在該模式落實應用的過程中,教師逐步從 “考官”的角色逐漸轉(zhuǎn)變到與學生合作、共同完成評價的角色。學習、合作學習、終身學習的習慣為第一目標。并使學生能在完成“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探索及合作精神,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在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中見解碰撞,達到思維共振,情感共鳴,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問題驅(qū)動”教學模式。所以,以問題驅(qū)動方式,才能促使初中物理教學真正能凸顯學生的主體、釋放學生的活力,從而構建高效初中物理課堂。
【參考文獻】
[1]孟小祥.“問題導學”在初中物理教學的有效運用[J].湖南中學物理,2020,35(01):19-20.
[2]薛永,李清.探索問題引導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師,2016(S2):29.
[3]孫航,胡揚洋.基于問題引導的物理教學設計初探——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兩種電荷”為例[J].物理之友,2016,32(09):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