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璇 孟泓沁
〔關鍵詞〕愛情教育;異性交往;自我成長;繪本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0)18-0046-03
【活動背景】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明確指出,人際交往是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項主要內(nèi)容,高中學生應正確認識自己的人際關系狀況,培養(yǎng)人際溝通能力,促進人際間的積極情感反應和體驗,正確對待和異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誼和愛情的界限。
以不同地區(qū)高中學生為樣本的研究均顯示,有過戀愛經(jīng)歷或正處在戀愛關系中的高中學生占30%以上[1-3]。在對高中生進入戀愛關系的原因分析中,研究者們均提到了孤獨空虛、證明自己、被動接受、盲目從眾等幾種不當?shù)膼矍閯訖C。同時,研究者也指出有一定比例的高中學生在建立戀愛關系時,是以“尋找終身伴侶”為目的的。然而,正如斯騰伯格在愛情三角理論中指出的,正在建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高中學生難以兼顧愛情中親密、激情和責任三個部分。Peck與Tennov則使用術語Limerrance來指代陷入愛情時那種陶醉迷戀的感覺,認為那是本能的衍生物,并將之與人們普遍追求的“真愛”進行了區(qū)分。
本課程基于上述理論和實踐背景而設計,希望從高中學生常見的愛情問題著手,與學生探討關于愛情和成長的人生課題,幫助學生科學認識愛情,引導學生更慎重地作出關于愛情的決定。
【活動對象】
高二學生
【活動目標】
1.識別高中階段易出現(xiàn)的三種錯誤的愛情動機:空虛寂寞,被動接受,證明自己;
2.感受并理解“真正的愛”與“迷戀愛”的區(qū)別;
3.感悟并認識到自我的成熟、獨立對于愛情的重要價值。
【活動重、難點】
1.識別并摒棄三種錯誤的愛情動機;
2.認識到獨立和成熟之于愛情的重要性,更多地關注自我成長,成為更獨立、更成熟的自己。
【活動準備】
1.將學生分為六個小組;
2.繪本、教具及課件。
【活動過程】
一、初識愛:我如果愛你……
導入:請同學們根據(jù)老師的描述猜一猜我們今天課程的主題。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習一個系統(tǒng)的、復雜的、人生性的、浪漫的課題。
學生自由回答,首先答出“愛情”的小組獲得1分加分。
過渡:請所有同學都看著老師的眼睛,我們來做一個小調(diào)查。如果你談過戀愛,請對我眨一下眼睛;如果你看過別人談戀愛,請給我一個微笑。
學生作出回應。
活動:看來同學們對“愛情”這個話題都不陌生。老師準備了幾個和愛情相關的句子,如果你愿意飽含深情地將它演繹出來,將為你所在的小組贏得1分加分。所有句子都被演繹完后,如果有哪位同學的表現(xiàn)讓老師印象深刻,老師會額外給這個小組加1分。準備好了嗎?
學生演繹以下六句話:
1.終于等到你,還好我沒放棄;
2.愛情來的時候,你擋也擋不住;
3.恨不得一夜之間白頭,永不分離;
4.為你心甘情愿愛愛愛愛到要吐;
5.他變了,他和曾經(jīng)不一樣了;
6.我們可能不合適。
設計意圖:活躍氣氛,引出主題,并通過計分增強小組團隊歸屬感。
二、續(xù)寫愛:吟唱綠蔭的歌曲
過渡:謝謝同學們飽含深情的展示。請大家思考,我們想要追求的美好的愛情是像前四句那樣,還是像后兩句那樣呢?今天,老師想給大家介紹一個朋友Angle(改編自Shel Silverstein的繪本作品《失落的一角遇見大圓滿》),讓我們和她一起來尋找真愛。
活動:Angle孤單地坐著,等待著某人來陪伴她,給她快樂,帶她去旅行。接下來,Angle遇到了三位不同的男生,經(jīng)歷了三段不同的愛情故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故事1:第一位男生覺得自己很孤單,很少得到來自父母、老師和朋友的關心,非常希望有個人來愛他,然而Angle無論怎么愛他,他還是覺得空虛、孤獨。
故事2:第二位男生非常喜歡Angle,但Angle對他沒感覺,可是這位男生窮追不舍,Angle覺得“總是拒絕他也挺不好意思的,而且他追了我這么久,不如答應他吧”。
故事3:第三位男生和他的好朋友打賭,說自己雖然學習不拔尖,但風流倜儻、籃球技藝高超,三天時間就能追到Angle。他果然成功了。
稍后,我們每一個小組會拿到其中一個故事,請你們展開小組合作,續(xù)寫故事,探討“Angle會不會擁有一份完美的愛情”。
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補全繪本,并分享。
引導(故事1):愛情不是用來填補內(nèi)心空虛、寂寞的工具。
引導(故事2):被人關心可能會帶來良好的感覺,但真正的愛情不應是勉強的被動接受。
引導(故事3):愛情是神圣而美好的,利用他人感情來證明自己的做法是不正確的。
小結:Angle認識到空虛寂寞、被動接受、證明自己都不是正確的愛情動機。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在高中階段常見的三種錯誤的愛情動機,并探討基于這三種動機的愛情故事可能的結果,進而有意識地摒棄不當?shù)膼矍閯訖C。
三、創(chuàng)造愛:送來清涼的慰藉
過渡:Angle失戀了三次,她放棄了嗎?
活動:Angle繼續(xù)為愛前行,如果她邂逅了一段完美的愛情,你認為它會是什么樣的?請將它畫在紙上。
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創(chuàng)作完美愛情繪本并分享。
引導:完美愛情中的Angle和她的另一半各自是什么樣的?他們共同經(jīng)歷了什么?他們在完美愛情中的相處模式是怎樣的?
提問:如果Angle有幸遇見了“完美的另一半”,她是否就收獲了真愛呢?我們每一天都在成長,Angle長啊長,有一天她變成了別的顏色,和她的另一半看起來不再那么“天作之合”了,怎么辦?
學生分享。
引導:愛情的關系中需要相互的磨合、彼此的包容。
追問:Angle繼續(xù)長啊長,這次她越長越大,長得完全不再能和另一半相契合了。這時候,Angle的另一半說出了那句話:“你變了,你和曾經(jīng)不一樣了?!笔遣皇窃谌说某砷L變化面前,我們再也不會擁有完美的愛情了?問題出在哪兒?
學生分享。
引導:心理學家說,也許問題正出在我們對愛情的認識和期待上。我們都期待如癡如醉的、美好的愛情,當我們用這種迷戀感定義愛情的時候,我們說“相愛容易,相處難”。心理學家指出,那種神魂顛倒的感覺并非真愛,真愛應是攜手同行、朝夕相處的過程。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對完美愛情的創(chuàng)作,展示各自對愛情的認識——理想化的愛情追求,希望找到完美的另一半或者可以和自己完美契合的另一半。通過將人的成長與發(fā)展納入完美愛情之中,打破理想化的愛情追求,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更進一步的思考。
四、感悟愛:站在身旁的木棉
過渡:Angle又失戀了一次,和“完美的另一半”分手了。她放棄愛情了嗎?Angle繼續(xù)前行,她會遇見怎樣的人?
播放視頻:《Angle遇見整圓》。
提問:你認為Angle會怎么做?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
引導:Angle會把自己磨圓,這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
引導點:Angle也許不會把自己磨圓,就像這世界上的很多人,其實沒有誰能把自己完全磨圓。Angle能磨去一些棱角就不錯了,雖然她自己和她的愛情不一定是完美的,但依然可以是動人的。
引導:當Angle把自己磨圓后,愛情不再是一個性格拼圖游戲,而是兩個人要攜手同行的神圣的決定。
總結:今天我們和Angle一起學習了“愛情”這個課題。我們認識到空虛寂寞、被動接受、證明自己是錯誤的愛情動機;真正的愛情,需要兩個彼此獨立的靈魂。
過渡:在我們語文課本里有這樣一首現(xiàn)代詩,舒婷的《致橡樹》。舒婷說,我如果愛你這棵橡樹。我不能是凌霄花、鳥兒、泉源、險峰、日光、春雨,我不能是這些和你交相呼應的形象。那應該是什么呢?讓我們帶著對這堂課的思考,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詩的后半部分。
學生齊讀。
活動:舒婷說,我如果愛你這棵橡樹,我要以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那么你呢?請各位同學以“我如果愛你”開頭,寫下你的感悟。
學生創(chuàng)作并分享。
總結:“仿佛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睈矍槭且患浅:玫氖虑?,愛情更是一個我們應該慎重作出的、神圣的決定。祝愿各位將來都能擁有一份美好的愛情!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愛情”的課題,明晰愛情與自我的關系,感悟自我成長、獨立的靈魂之于愛情的意義。
【專家點評】
本課程借鑒了Shel Silverstein的繪本作品《失落的一角遇見大圓滿》,并基于高中學生常見的愛情誤區(qū)進行了改編創(chuàng)作,形成了一套反映學生實際情況的繪本材料。課程依托繪本材料,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引導學生針對發(fā)生在身邊的愛情故事展開深入探討,進而思考愛的要義。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能夠讓學生的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思考、不同的個性融匯成為班級的交響,成為他們成長的養(yǎng)料。繪本的形式能夠有效降低學生對愛情這一敏感話題的防御,同時,繪本的內(nèi)容又緊扣著學生實際,因此,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深入思考、直抒胸臆、收獲成長。
本課程在關注高二學生關于愛情的實際問題的同時,引導學生對愛情保持一種慎重的態(tài)度,懷揣一顆敬畏的心,感悟自我成長、成熟、獨立之于愛情的重要價值,取得了良好的輔導效果。
點評專家(指導老師):劉衍玲,西南大學心理學部副教授。
參考文獻
[1]邢鋒. 高中生戀愛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教育對策[D]. 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06.
[2]金國婷. 高中生的愛情觀與愛情教育探討[D]. 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0.
[3] 邱莉莉. 性別差異視角下高中生戀愛現(xiàn)狀調(diào)查和疏導探究[D]. 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6.
(作者單位:1.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學,成都,610041;2.四川省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成都,610031)
編輯/于 洪 終校/劉永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