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崇欣
摘 ?要:《夢斷德克薩斯》是加籍華文女作家曾曉文的首部長篇小說,作者開創(chuàng)性地講述了女主人公舒嘉雯在異國含冤入獄的經(jīng)歷,極致地描寫了女主人公在九十八天的監(jiān)獄生活中肉體和精神的雙重凌遲。本文通過解讀文本中的監(jiān)禁體驗,透視移民女性在煉獄中的自我尋求。
關鍵詞:自我成長;曾曉文;《夢斷德克薩斯》;監(jiān)禁體驗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30--01
據(jù)美國《僑報》報道,全美共有250家拘留設施,每年關押數(shù)十萬名被美國移民和海關執(zhí)法局(ICE)逮捕的移民,等待遞解出境。即使是因為逾期居留等輕罪,也可能被拘留數(shù)月、甚至轉移到不同的地方關押長達數(shù)年??梢?,移民是司法上的弱勢群體,他們甚至連犯罪分子也不如,因為沒有資源幫助他們,也無人為他們辯護。監(jiān)獄圍墻外是讓人憧憬的自由天堂,圍墻內卻是暗無天日的人間地獄,移民幾乎每天都面臨著一步天堂一步地獄的危機。
然而,在當代華文女作家群中,沒有一位像曾曉文般濃墨重彩地書寫牢獄之苦,她不止一次地將其女性視點落在蒙冤入獄的中國移民身上,且深刻地關注、思考著她們隱藏在監(jiān)禁體驗背后的自我成長,如《遣送》中的夏涵,《夢斷德克薩斯》中舒嘉雯等。其中,以她的首部長篇小說《夢斷德克薩斯》最為突出,誠如她在后記中寫道:“對于女主人公舒嘉雯,生活是一個過程,一個不斷尋覓自我,精神圓滿的過程。”可見,文本中的監(jiān)獄不僅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皮肉煎熬的地獄,更強調的是精神煉獄中的自我尋求;作者對監(jiān)禁體驗的言說,不僅是美國夢的幻滅,移民辛酸的控訴,還有身陷囹圄的冤屈,虛偽民主的不公,更多的是對女性個體生命的追問,對自我的尋求。
其實,嘉雯的自我認同感在移民生活的初期便出現(xiàn)了第一次危機,但她承受并過濾掉一系列存在性焦慮的威脅如:文化休克,婚姻破裂,失業(yè),生意失敗等,她竭力維護著自我的完整性、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然而當愛情事業(yè)稍有起色,生活重燃希望的時候,她和男友阿瑞卻遭奸人舉報“非法居留、窩藏移民”而鋃鐺入獄,她用十年的漂泊、堅持和奮斗,“脫了一層皮”般艱難建立起來的自尊,自信甚至驕傲,都隨著監(jiān)獄鐵門關上的那刻被摔碎了一地,撿不起也數(shù)不清……
由于得罪了獄警莎莉,嘉雯慘遭誘騙并送進自殺監(jiān)視室,在莎莉和監(jiān)視器的“眼皮”下她被迫脫掉全身衣物,含淚穿著特制的“紙囚衣”度過饑寒交迫的絕望的長夜。于是乎,羞恥感首當其沖地成為舒嘉雯的監(jiān)獄初體驗。在文本中,這是一大段觸目驚心的細節(jié)描寫:
“嘉雯在薩莉的監(jiān)視下脫掉囚服,換上紙睡衣紙短褲。剛剛換完,她全身就打起了寒戰(zhàn)。她把腰間的一條白色的塑料帶系緊,這樣睡衣看上去才勉強遮體?!涯阊g的那條塑料帶子還給我,免得你用它自殺。莎莉譏諷的說。她把白色塑料袋解下來還給薩莉,睡衣立刻在胸前松開了,她慌忙用手去遮掩,結果睡衣從腋下裂開了……她幾乎赤身裸體地被拋在了這間像餐館冷庫一樣寒風刺骨的牢房里,顫抖著,被羞恥感折磨著?!?/p>
著名的社會學家吉登斯曾指出:“羞恥感直接與自我認同有關。羞恥感體驗經(jīng)常專注于自我的‘有型方面,即身體?!备ヂ逡恋乱舱J為,羞恥感發(fā)源于在旁觀者注視下的裸體狀態(tài)。衣物如同羞恥感的最后一道防線,赤身裸體的對待相當于精神的嚴刑拷打。不同于初到美國為生計“洗馬桶”的羞恥感,嘉雯在監(jiān)獄忍受的羞辱是被迫的,被動的,是靈與肉的雙重折磨。羞恥感襲擊伴隨著自豪感的喪失。文本中多次提及嘉雯在國內時“人上人”般的優(yōu)越感和自豪感:品學兼優(yōu),形象好氣質佳。盡管移民生活摘掉了她昔日的光環(huán),磨平了她的棱角。但連違章駕駛都不曾有過的她,起碼算得上是個遵紀守法,嚴于律己的好公民。然而,研究生學歷,良好的修養(yǎng)這些在監(jiān)獄里根本不值得一提。她還是朝夕和藏毒者、妓女等同囚。而每當嘉雯試圖教育獄友時,卻多次被反問:“你那么純潔,為什么會在這里?”
長達九十八天,輾轉多個監(jiān)獄的監(jiān)禁體驗幫助崩潰邊緣的嘉雯找到了答案,“也許只有當她進入了極端的環(huán)境,才會靜下心來,重新審視周圍事物的價值,重新審視自己的選擇和夢想?!奔析┦且晃粌刃膹姶蟮呐?,對簿公堂時不屈不撓、不卑不亢。的確,黑夜給了她黑色的眼睛,她卻用它尋找光明。從懷疑甚至否定自己,到重新審視、尋找自己,她化被動為主動,化悲憤為力量。更可貴的是,監(jiān)禁后期的嘉雯更懂得去珍惜和感恩生活:
“生活是一系列的特殊瞬間,不要錯過其中任何一個。也許生活中的某些瞬間比另外一些更特殊,比如此刻,嘉雯想,她是無論如何都不會錯過的,因為此刻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讓她刻骨銘心?!?/p>
舒嘉雯最后選擇遠走高飛,離開傷心地美國并移民加拿大試圖開展新的生活,但無論她逃去哪里,她都逃不出父權制下頑固的性別規(guī)范還有種族歧視的桎梏。她只是從一座有形的監(jiān)獄轉移到另一座無形的監(jiān)獄,實質上還是一名流浪的囚徒。值得欣慰的是,監(jiān)禁體驗讓嘉雯驗證了矢志不渝的愛情,收獲了拔刀相助的友情,找到了遺失的自己,感悟了人生的真諦。盡管她為煉獄中的自我成長付出了極其沉重的代價,但無論代價是焦慮還是迷失,是羞恥還是屈辱,都將化為女性式的精神和力量支撐她繼續(xù)尋找和發(fā)現(xiàn)自己。
參考文獻:
[1]曾曉文:《夢斷德克薩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年.
[2]安東尼·吉登斯:《現(xiàn)代性與自我認同》,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