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
【摘 要】 在現(xiàn)代教育中,盡管學科的劃分十分細致,但是很多學科之間仍然具有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其中,歷史和語文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就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表現(xiàn)?;谶@一點,文史結合策略的應用價值逐漸在高中歷史教學活動中突顯出來。因此,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這種教學策略的具體應用方式。
【關鍵詞】 文史結合 ?高中歷史 ?教學策略
顧名思義,所謂文史結合,主要就是指根據(jù)學科內部的聯(lián)系,將語文和歷史學科的知識進行有機融合的教學策略。在歷史學習中,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思想等內容是最主要的研究對象,而文學作品中很多時候會對這些內容進行記錄,所以語文內容可以給歷史學習提供一定的依據(jù)。同時,語文學科作為一種工具性學科,其知識內容本就是其他學科學習活動的重要基礎。因此,在組織高中歷史教學活動時,教師應對文史結合策略的理念有更加準確的解讀,并以此為基礎實施恰當?shù)慕虒W策略,同時要不斷對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完善和優(yōu)化,從而更好地保障教學活動的質量,進而促進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1. 準確解讀字詞,理解歷史概念
字形、字音、字義是漢字學習中的重要構成要素。其中,字形和字音是漢字學習的基礎,而字義則是漢字學習的深層目標。從實際的教學情況來看,對字詞的正確理解,對于學生準確掌握歷史史實,提高自身歷史修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字詞進行正確的解讀,從而在教學中還原歷史的本來面貌。
如:在歷史學習中,官職、地名、國名、人名等內容是十分關鍵的信息。比如:古西域有兩個國家分別是月氏(ròu zhī)和龜茲(qīu cí),很多學生容易讀成“yuè shì”和“guī zī”。自秦朝開始設置了一個官職:太子洗馬,“洗”字的正確讀音應該是“xiǎn”,而不能誤讀為“xǐ”。再以下面這段歷史材料為例:“昔日原無游手之人,近去農(nóng)游手趁食(謀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在這段材料中,出現(xiàn)了兩次“游手”,這里很容易錯誤理解為“游手好閑的人”,而這個詞正確的解釋,應該是特指“商人”??偠灾?,在歷史學習中,語文漢字的正確理解是十分重要的。
2. 活用語文材料,巧妙導入課程
在教學活動中,課堂導入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通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引領作用。而為了使課堂導入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教師應該增加導入過程的趣味性。為此,教師可以借助一些語文材料進行歷史教學的導入,以此來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從而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以《大一統(tǒng)與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為例,在這一節(jié)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就是引導學生分析秦朝政治制度產(chǎn)生的實際影響。教學這部分內容時,我結合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所學的《陳涉世家》這篇課文進行了新課導入。我問學生:“同學們,大家還記得《陳涉世家》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什么內容嗎?”有學生說:“講了秦朝末年的陳勝吳廣起義”。我說:“不錯,那這次起義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和秦朝的政治制度有沒有關系呢?”最終,利用學生熟悉的語文材料,不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使學生對這一節(jié)的內容進行了初步的思考。
3. 借助文學作品,理解歷史性質
正如前文所述,很多文學作品中都直接記錄或者間接反映了與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思想相關的知識內容。也就是說,文學作品通常是社會生活在人們頭腦中的集中反應。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文學作品引導學生對歷史性質和社會本質進行分析,以此來深化學生的知識理解。
在《辛亥革命》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對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進行分析時,我利用魯迅的《藥》進行了輔助。這篇文章中有兩條線索,一個是革命烈士夏瑜的血被制成了人血饅頭,另一條線索是花白胡子等茶客的議論,而這兩條線索表明群眾對革命并不理解,反映出了資產(chǎn)階級的局限性。最終,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對辛亥革命失敗的主觀原因有了更加具體的認識。
4. 拓展學習素材,擴大學習空間
為了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一個十分重要的途徑就是引導學生接觸更加豐富的歷史學習資源。為此,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突破教材內容的限制,并推薦更多相關的文史材料,以此來打破學生對教材刻板僵化的認識,從而擴大學習空間,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如:儒學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對古代中國產(chǎn)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以儒學思想中的“三綱五?!睘槔?,這種思想理論對人們造成了嚴重的思想壓迫。但是在思想日益僵化的明清時期,《西游記》中卻出現(xiàn)了“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這種“離經(jīng)叛道”的話。再以《孔雀東南飛》為例,這篇文章中,劉蘭芝仍然可以再嫁別家。而這些材料不但豐富了學生的學習活動,而且使學生認識到了在思想控制日益強化的社會發(fā)展趨勢下,仍然隱藏著思想解放活動,這也彌補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不足。
總結來說,文史結合是一種十分符合歷史學科特點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師應對這一教學策略有更加準確的掌握,并根據(jù)其理念與要求對教學活動進行優(yōu)化,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劉煥青.文史結合提升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J].散文百家(下),2019(9):282.
[2] 薛亞湘.高中歷史教學的文史結合策略探究[J].科普童話·新課堂(上),2018(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