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鴻蓉
正當我為學生在練習考試中頻繁出現(xiàn)審題錯誤感到煩惱時,附小一位老師為我們作了一個關于《小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的講座。聽完講座我對這一難題的解決有了幾許信心,通過上網查找資料,我開始著手于改變我班審題意識不強、粗心、對題意理解不準確等問題。經過一學期有意識的培養(yǎng),我班學生的審題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下面我就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談談自己的幾點心得。
一、審題意識、習慣的培養(yǎng)
1. 什么是審題,為何要審題
審題是學生從看到題目到動筆解題之間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審題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和先導。它是一種獲取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識水平為基礎,更需要有良好的讀題習慣、有效的思考方法為保證。這種能力的獲得需要有一個學習、積累、反思、鞏固、發(fā)展的長期過程。從低年級開始,教師就應關注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形成較強的審題能力。
通過實例比較讓學生了解審題的重要性。分針走一圈是( ?),時針走一圈是( ?)。10元可換( ?)張5元和( ?)張1元與10元可換( ?)張5元或( ?)張1元。一字之差結果卻完全不同,通過習題中不斷出現(xiàn)的這些大量的例子讓學生明白仔細審題的必要性。也可通過錯題的展示讓學生說說他為何出錯,揪出根源原來是審題惹的禍。
2.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審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審題的良好習慣
課堂上的時間非常寶貴,教師總想充分地利用好每一分鐘,有些教師每出示一題都帶著學生仔細地分析題意。在這樣的課堂上,教師講得細致,學生聽得認真,可很多學生的數(shù)學成績還是無法提高。在這種包辦代替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基本沒有,學生思維能力也無法提高。教師在課堂上講解例題時,應先讓學生自己閱讀題目內容,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獨立地從題目中獲取數(shù)學信息。而不要使他們過分依賴老師的分析講解。在練習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解題。對于練習中出現(xiàn)的較難理解或需注意的地方,不提醒學生,讓學生自己揣摩題意,自己獨立完成,既使做錯了也沒關系,這樣不斷地訓練,可培養(yǎng)學生獨立審題的能力,而不是總依賴老師、家長的引導、提示。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去思考,久而久之,學生在獨立解題時,也就會自然而然地主動觀察、分析,自覺養(yǎng)成仔細審題、勤于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審題方法的指導
1. 讀
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關鍵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讀題是培養(yǎng)審題能力的第一步,通過讀題,使學生明確題意。認真仔細,讀準、讀完整。做到讀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我們經常會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經常會用眼睛掃一遍,看個大概就急于動筆了,因為他們感覺這是平時見過的熟悉的問題,事實上題目并不是他們“經驗”里的樣子,題目的意思已經發(fā)生改變。如:人民幣的單位有哪些,從小到大寫下來。很多學生只看到前半句就動筆了,因為這樣的練習多次出現(xiàn),學生認為太簡單了所以不加思索地寫上了:元角分。
2. 觀察
對題目進行正確、全面的觀察才能正確領會題目的意思。心理學認為,在觀察的過程中自始至終地伴隨著思維活動。低年級題目大多都是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因而在數(shù)學學習中,要提高學生審題的能力,教師還必須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從圖文中搜集有用的信息,弄清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如:把3、48、92、28、43這些數(shù)按從大到小排列。這些數(shù)中,最大的兩位數(shù)是:最小的兩位數(shù)是:十位上是4的數(shù)有:
有些學生審題不懂得前后聯(lián)系,最大的兩位數(shù)就填上了99,后面的題目也完全沒有根據上面所給的數(shù)字來填寫。
3. 思考
引導學生在審題過程中養(yǎng)成仔細推敲,耐心思考的習慣。要善于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詞、句,準確理解其表達的意義。如在“天天有12本書,比樂樂多3本,樂樂有多少本?”中,“比樂樂多3本”,到底是誰的比樂樂多,誰多,誰少,只有讓學生在審題中仔細推敲、用心思考,才能真正理解題意。盡管有些題目文字極其簡單,但我們審題時卻不能有半點馬虎,這樣才能讓學生把認真讀題、仔細推敲的過程表現(xiàn)出來,強化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4. 操作
審題是一個對題目中的有用信息進行輸入、處理,然后輸出的復雜過程。數(shù)學語言的精練、抽象和學生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觀上增加了低年級學生審題的難度。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有時我們還需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到動手操作也是一種很好的審題方法和思考策略。
在低年級,有許多實際問題的信息需要到情境圖中數(shù)一數(shù)得到。如從前數(shù)小亮排第5個,從后數(shù)他排第6個,這一隊一共有幾個小朋友?這樣的問題只要學生動手畫一畫,問題馬上迎刃而解。再如正確數(shù)數(shù)是低年級學生必須掌握,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一個基本技能。但如果學生在數(shù)的過程中沒有比較好的方法,常常會出現(xiàn)數(shù)錯的現(xiàn)象,從而導致解題錯誤。解決這樣的問題,可以要求學生有順序地數(shù),邊數(shù)邊作記號,幫助學生達到正確數(shù)數(shù)、仔細審題的目的。
在解決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動手折折擺擺,來幫助理解題意,解決問題。如:把1張長方形對折2次可以得到哪些圖形?至少用幾根一樣長的小棒能擺出兩個三角形等等。教師必須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折折拼拼,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題意,正確思考,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空間觀念。
總之,當學生對審題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認識和感受,有了認真審題的意識、養(yǎng)成了認真獨立審題的習慣,并掌握了有效的審題策略,相信學生的審題能力和解題技巧一定能快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