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碧文
摘要:小杰偷竊成癖,屢教不改,母親為了解決他的問題上了心理訪談節(jié)目。心理輔導方案如下:可以采用行為塑造法、代幣制等行為療法來消除小杰偷錢的行為,鼓勵儲蓄;根據(jù)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鼓勵小杰向誠實、勤奮的同伴學習;小杰父母可以營造一個溫暖的家庭環(huán)境,支持小杰改變自己。同時輔導老師和小杰一起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關鍵詞:品行障礙;行為療法;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一、一般資料
小杰,男,15歲,廣東韶關人,身體健康,發(fā)育良好。3歲時父母離婚,在外公外婆家長大,13歲時母親黃小惠再婚,小杰回到母親家,母親和繼父生了兩個妹妹。從四年級開始,小杰經常在家里翻抽屜偷錢,屢教不改。最近母親發(fā)現(xiàn)小杰從并不富裕的家中拿走了600元,他用這些錢買香煙、上網或者賭博,和自己的同伴吃喝玩樂,并連續(xù)幾天夜不歸宿。小杰、母親和繼父三人一起上了心理訪談節(jié)目。
二、評估與診斷
初步評估為品行障礙。品行障礙指18歲以下兒童青少年期出現(xiàn)的持久性反社會型行為、攻擊型行為和對立違抗行為。這些異常行為嚴重違反了相應年齡的社會規(guī)范。小杰智力水平正常,偷竊行為從四年級開始,持續(xù)時間超過一年,自己控制不了,并和母親產生了嚴重沖突,對社會功能造成了嚴重損害。小杰對外公道歉,說明他意識到偷竊違反道德,但依然控制不了,說明主客觀不統(tǒng)一,認知和行為不統(tǒng)一。由于親生父親像客人一樣對待他,不把他當做家人對待,他失去了愛的聯(lián)系,在激起別人的憤怒的時候也無動于衷,只能從同伴中花錢取得溫暖和快樂。對小杰來說,錢象征著溫暖、快樂和幸福。
三、心理輔導目標
(一)幫助小杰樹立改變自己的信心,提高對別人的情緒共情的能力。
(二)逐步減少偷竊行為,直到完全戒除,一年內不復發(fā)。
(三)幫助小杰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將來能自食其力,彰顯自身的價值。
四、心理學原理和方法
(一)行為療法。行為療法的基礎是操作性條件發(fā)射。在實際治療中,只要治療者對期望的某種行為予以獎勵,這種行為就會獲得強化,反之就會消退。懲罰也會抑制不良行為。
(1)行為塑造法。行為塑造通過小步來強化達成最終目標。在完成作業(yè)時按情況給予獎勵(即強化),以增加出現(xiàn)期望獲得的良好行為的次數(shù)。
(2)代幣法。根據(jù)操作性條件反射的原理,用獎勵的方法強化所期望的行為。“代幣”可為一種內部流通的、印有一定價值的“貨幣”、代用券或籌碼,也可為用紅旗或紅星式樣的印章符號。
(二)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特別強調榜樣的示范作用,認為人的大量行為是通過對榜樣的學習而獲得的,不一定都要通過嘗試錯誤學習和進行反復強化。榜樣學習也是人類社會學習的基本方法。
五、輔導過程
(一)建立關系階段
通過攝入性談話、觀察及心理測評等方式,從母親、外公外婆、同伴等多個渠道收集小杰的相關信息,弄清小杰目前真實的心理狀態(tài),與小杰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和小杰一起確立輔導目標,并制定輔導方案。
(1)介紹心理咨詢和輔導中的有關事項和規(guī)則;
(2)傾聽小杰的心理矛盾,探詢其改變意愿,對小杰的問題表達共情;
(3)與小杰共同商定輔導目標(見本文第四點);
(4)簡單介紹行為療法原理;
(5)簽訂心理輔導協(xié)議,取得小杰的配合。
(二)心理教育
(1)讓小杰認識到偷竊的危害,偷竊是一種違法行為,情節(jié)嚴重甚至可能犯罪,指出他的偷竊行為造成的后果,讓母親、外公外婆非常傷心,給家里經濟帶來困難。
(2)對小杰介紹認知對行為的影響,如果認為自己控制不了的行為,這種想法會使人放棄努力。家庭成長環(huán)境對個人性格的形成影響很大,小杰的偷竊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他也是父母離婚的受害者,但是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給予希望,科學實驗證明行為療法對改變偷錢的行為是有效的,改變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所反復,輔導老師會和小杰一起來應對。
(3)約談小杰的母親和繼父。家庭是一個系統(tǒng),成員之間會相互影響,過去已經證明打罵的管教方式沒有效果,并且會把小杰推出家門回到同伙中去。營造一個溫暖的家庭環(huán)境,小杰母親對小杰停止打罵,多聽取小杰的意見,繼父要支持小杰媽媽,兩人形成合力,對小杰在下面的家庭作業(yè)中起著監(jiān)督的作用。
(三)布置家庭作業(yè)并追蹤
(1)找出小杰偷錢行為的環(huán)境誘因并消除。小杰偷錢后會購買香煙,出售香煙給未成年人是違法的行為,舉報賣煙的不良商家。小杰還會花錢去上網,網吧允許未成年人進入也是違法行為,向有關部門舉報查處。小杰父母盡量不把現(xiàn)金放在家里,可以把大錢存進儲蓄卡,刷卡消費,可以把錢存進支付寶或微信支付,設置密碼不要讓小杰知道,使用移動支付。
(2)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適當滿足小杰的合理消費需求,比如文具和書籍。鼓勵小杰有什么需求可以向父母提出。
(3)用不花錢的娛樂方式替代花錢的娛樂方式。小杰可以和同學一起參加體育運動,積極參加學校和班級集體活動,滿足人際交往的需要。
(4)采用行為塑造法來消除偷錢的不良行為,強化留在家中做家務和陪妹妹玩的行為。家人和小杰共同商討來簽訂以下協(xié)議:當小杰留在家中的時候,要求小杰能洗自己的衣服,整理房間和床鋪,給予口頭的鼓勵。鼓勵小杰照看妹妹,當小杰照看妹妹的次數(shù)達到10次,可以獎勵小杰和全家一起出外聚餐或逛公園。如果小杰出現(xiàn)偷錢的行為,禁止他一周出門找同伴玩。
(5)用代幣制的方法來鼓勵儲蓄。給小杰開通銀行零存整取的儲蓄賬戶。小杰有一個很好的習慣,就是寫日記,可以用日記來記錄小杰每天的表現(xiàn)。如果一天有完成幫忙做飯、打掃全家等額外的家務,給予一個星星的獎勵,集齊30個星星,一次性獎勵30元。如果小杰出現(xiàn)一次偷錢的行為,扣除10顆星星;如果小杰連續(xù)一個月沒有偷錢,獎勵10顆星星。如果小杰上個月存下來的錢沒有花,額外獎勵10顆星星。小杰可以把每個月存下來的錢存進銀行,或者放進儲蓄罐。
(6)讓小杰在同伴中找一個誠實、勤勞的人作為榜樣,向他學習。青少年很容易受到身邊同伴的影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梢宰屝〗苣7碌耐閬肀O(jiān)督小杰的學習,共同進步。小杰最喜歡的歌曲是香港Beyond樂隊的《海闊天空》,也可以讓小杰閱讀Beyond樂隊主唱黃家駒年輕時努力打工賺錢養(yǎng)家同時投入音樂創(chuàng)作的勵志故事。父母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鼓勵雙方用非暴力的方式溝通。
(四)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主要包括自我探索、認識專業(yè)和職業(yè)、做出生涯決策等。
(1)自我探索。通過霍蘭德職業(yè)興趣量表測試來找出小杰排名前三的職業(yè)興趣類型,再去尋找對應的職業(yè)種類。也可以通過MBTI量表測出小杰的性格類型,看看對應的性格類型適合哪些些職業(yè)。了解小杰的能力傾向,擅長什么科目,有什么優(yōu)點。探索小杰的價值觀,找出在生活中看重的東西的優(yōu)先排序,包括家庭、友誼、培訓學習的機會、娛樂、接近自然等各個方面。
(2)認識專業(yè)和職業(yè)。了解中職和高中的不同。中職會對農村學生免學費,也可以申請助學金,可以學習到謀生的專業(yè)技能,了解中職開設的主要專業(yè),包括會計、烹飪、汽車修理等。高中主要為升大學繼續(xù)深造做準備,科目多,學習壓力會比初中大。大學的專業(yè)有理科、工科、醫(yī)科、農科、文史類、經管類等等。小杰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了解各行各業(yè)的日常工作和需要具備的能力和資質,也可以通過父母親戚朋友了解相關的職業(yè),包括薪資、休假、上升空間等方面。
(3)做出生涯決策。小杰廣泛聽取父母和老師的意見,幫助小杰分析利弊,結合自己的優(yōu)勢,選擇讀中職或高中,還是初中畢業(yè)后直接進入社會磨練為理想的職業(yè)做準備。在朝著職業(yè)目標前進的過程中不放棄,堅持學習。
六、輔導效果評估
(1)小杰的自我評價和行為改變。小杰一年內沒有出現(xiàn)偷錢的行為,每天能夠積極主動做家務,照看妹妹的行為顯著增加,養(yǎng)成儲蓄的習慣,和父母保持良好的溝通。小杰能夠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能夠對別人的情緒共情,對未來目標明確,充滿希望和信心,主動向身邊優(yōu)秀的同伴學習。
(2)父母的評估。父母對小杰的擔憂顯著減少,和小杰的肢體接觸顯著增加,能夠和小杰暢通無阻地溝通,在生活上相互支持。
參考文獻
[1]張積家.普通心理學 [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8
[2]莫雷. 教育心理學[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08
[3]鄭希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