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飛,顏海希,周燦祥,蔡林靈
(臺州醫(yī)院 1.檢驗科; 2.眼科, 浙江 臺州 317000)
肺癌是一種起源于支氣管粘膜或腺體的惡性腫瘤[1]。研究[2-3]顯示,外周血炎性指標與癌癥預后相關,如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NLR)、淋巴細胞與單核細胞比值(LMR)等。研究[4-5]表明,炎癥反應和免疫狀態(tài)都是腫瘤發(fā)展的預后因素。本研究回顧性分析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探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后生存的影響因素。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于臺州醫(yī)院行非小細胞肺癌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①年齡≥18歲;②由組織病理學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包括腺癌、大細胞癌、鱗狀細胞癌;③近期未發(fā)生感染及無自身免疫性疾??;④手術前未進行放化療;⑤均行肺癌根治術;⑥術前獲得實驗室檢查資料;⑦同意進行術后隨訪。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選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隨訪 所選患者均采用電話隨訪,末次隨訪時間為2017年4月15日??偵嫫跒閺幕颊咦鍪中g開始的時間到死亡或者末次隨訪的時間。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Kaplan-Meier法繪制生存曲線,采用Cox比例風險模型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后生存的影響因素進行多因素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基本情況 共納入872例患者,男545例,女327例;年齡28~84歲,平均(61.0±10.0)歲;住院時間10~20 d,平均(14.0±3.0)d。隨訪時間24~50個月,平均(37.8 ±17.0)個月。截至末次隨訪時間,存活697例,死亡175例,總生存期為(33.5 ±18.0)個月,非小細胞肺癌病死175例。
2.2 影響患者術后生存的單因素分析 不同性別、年齡、吸煙史、病理類型、T分期、N分期、術后化療以及術前紅細胞分布寬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 ≥13.5%和術前RDW<12.6%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后死亡比例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影響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后生存的單因素分析(n)
2.3 影響患者術后生存的多因素Cox回歸分析 對生存影響的單因素變量引入Cox回歸模型,術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死亡與否為因變量,結果顯示,年齡(≥60歲)是年齡(<60歲)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后死亡風險的1.675倍(P=0.002),T3+T4分期是T1+T2分期死亡風險的2.003倍(P<0.001)、N1+N2分期是N0分期死亡風險的3.948倍(P<0.001)、術前RDW≥13.5%是術前RDW<12.6%死亡風險的1.570倍(P=0.033)。見表2。
表2 影響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后生存的Cox多因素分析
2.4 術前RDW值對術后生存時間的影響 Kaplan-Meier分析結果顯示,RDW<12.6%組中位生存時間為37.6個月,RDW12.6%~<13.0%組中位生存時間為34.8個月,RDW13.0%~<13.5%組中位生存時間為36.0個月,RDW≥13.5%組中位生存時間為34.6個月。RDW<12.6%組與RDW≥13.5%組的中位生存時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Log-rank=11.844,P=0.008),見圖1。
Lippi等[6]研究表明,RDW與紅細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rate,ESR)和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呈正相關,提示RDW的變化可能與機體的炎癥狀態(tài)等有關,其可能機制是炎癥反應和炎癥因子影響了鐵的新陳代謝,縮短了紅細胞壽命,導致大量不成熟紅細胞的釋放,骨髓細胞進入周圍血液循環(huán)。有臨床數(shù)據(jù)[7]表明,慢性炎癥與癌癥的進展密切相關。癌癥轉移最常侵犯骨髓組織,造成紅系干細胞的增殖缺陷,所以發(fā)生轉移的癌癥患者貧血發(fā)生率更高[8]。
徐陽颺等[9]研究表明,升高的RDW與肺癌患者分期、轉移有關。Koma等[10]回顧發(fā)現(xiàn),高RDW患者組具有高CRP、高白細胞數(shù)、低白蛋白、更晚期癌癥以及伴更多其他疾病等特點。本研究結果顯示,RDW<12.6%組與RDW≥13.5%組的中位生存時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影響患者術后總生存期的多因素Cox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術前RDW≥13.5%是術前RDW<12.6%死亡風險的1.570倍(P=0.033)。
但本研究數(shù)據(jù)集只包括經(jīng)過手術切除的患者,結果不能代表患有不可切除腫瘤的肺癌患者或未行肺癌根治術的患者;本研究患者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本研究隨訪過程中不排除已死亡患者的家屬拒絕隨訪電話,導致該患者未被納入研究中而產(chǎn)生一定的偏倚誤差。
綜上所述,術前RDW是非小細胞肺癌手術患者術后死亡的影響因素,對術前RDW值較高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后應進行更嚴密隨訪。
圖1 術前不同RDW值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