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馨予
進入青春期的男孩,隨著知識的不斷積累,生活經驗的不斷豐富和心理素質的不斷提升,他們的需要、動機、興趣、能力、氣質等人格特點也在不斷地發(fā)生變化。他們開始帶著懷疑、警覺的態(tài)度認識、評價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開始有了“欲與天空試比高”的志向……與此同時,他們也開始頂撞父母、老師,不再像過去那么聽話了。他們的自我意識迅速發(fā)展,獨立意識越來越強,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成熟,長成大人了,有能力獨立地處理一些事情。他們渴望別人把他們看作大人、當成朋友,尊重他們、理解他們。
小劉是我們班的副班長,有強烈的集體意識和責任心。可在進入初三之后,經常出現(xiàn)周末作業(yè)網上抄答案、頻繁違紀,考試成績總是不盡人意,連他最喜歡的英語課,也被英語老師反映作業(yè)質量差,上課不聽講,家住遠達帝景華庭,本來一直晚上走讀,現(xiàn)在居然要求每天住校,這樣反常的情況讓我覺得其中一定事有蹊蹺,經過詢問同學、觀察后發(fā)現(xiàn):原來小劉上課只是裝出一副認真的樣子,實際注意力不集中,還經常蹺二郎腿,坐姿懶散,眼神總透露出憂傷,還不經意的往窗戶的方向看。于是一個周三的下午,趁學生都去吃飯的時候,邀請他和我在辦公室“共進晚餐”,遞給他一份外賣說:“最近的大課間,你幫我管理得很好,這是獎勵給你的!我就說你是一個很有管理能力的人,看吧,做的很棒呢!”,他不好意思的接過外賣連聲感謝,邊吃我邊詢問他最近的情況,詢問中得知,原來他很喜歡打籃球,但是因為初二上期地理生物的機讀卡涂反了,導致成績一落千丈,而后的每次考試總是有陰影,所以成績總是維持低落的現(xiàn)狀,他的父母看了,就認為是因為他經常打籃球,心思全在籃球上,耽誤了學習,所以就不準他再去打籃球,父母不聽他的想法,于是在一頓翻天覆地的吵架之后,母親把他的籃球丟了出去,自那以后,他就不愿和父母說話,覺得父母不理解他,還限制他打球,所以便不愿回家走讀。原來這就是最近他表現(xiàn)異常的原因,聽完我告訴他,我很理解他現(xiàn)在的處境和心情,現(xiàn)在學習已經成為自己最大的負擔,可是父母卻不理解,還把原因強加在唯一的愛好上,是誰心里都會不好過。后來我又用自己上學時,因為成績下滑嚴重,最后被迫放棄跳舞愛好的相似經歷來開導他:“我明白你現(xiàn)在的想法,你學習壓力大,心理負擔重,希望繁重的學習之后,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個想法本身沒有錯,我那時候也這樣想呢!可是又怕自己沉溺于這個愛好中,失去了對學習的熱情,失去了學習的黃金時間和寶貴機會,所以我還是選擇了認真學習。你現(xiàn)在的心情我特別能理解,我也相信你會做出正確的選擇!”并告訴他父母只是很迷茫,找不到促使他進步的方法,就只能從他們所能了解的地方去找根源,但其中確實沒有考慮到你的想法,我答應會和父母好好溝通。一頓晚餐的時間談下來,我覺得小劉臉上明朗了許多,在后期和小劉父母溝通后,與小劉一起達成了一致意見,除體育課或者活動課、周末在學習任務完成的情況下再去打球。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小劉的情況有所改善。
通過本次談話,恍然發(fā)現(xiàn)青春期的孩子的叛逆并不是無緣無故的,而作為教育者和監(jiān)管者,我們應該深挖問題背后出現(xiàn)的原因,仔細分析孩子的根源,而不是一味地強加或硬管,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從本次談話中總結出以下幾個心得:
1.做一個好聽眾
青春期的孩子長大了,不再是襁褓中的嬰兒,他們認為坐下來和父母、老師細訴衷腸是一件很別扭的事。而對于大人來說,必須設法讓他們覺得那樣做是很自然的,其訣竅就是要讓共處的環(huán)境時時有一種“聆聽的氣氛”,這樣他們一旦遇上重要事情要跟人商談,自然會想到我們。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就應該做一個好聽眾,而晚飯和班級集體活動是共聚的好機會,要首先讓孩子感覺得到重視,這樣才會讓孩子開口說話。
2.用同理心疏導孩子的逆反
我認為疏導孩子最重要的技巧就是同理心,也稱同感,是指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盡力感受孩子體驗到的情感。同理心并不是要求我們跟逆反心理孩子一樣的逆反心理或言行,而是要設身處地地考慮孩子所遇到的問題,體會孩子的心理感受。比如:如果小劉的父母能夠用同理心來對待孩子的問題,那么效果會迥然不同,如果站在理解孩子的角度上,用同理心來疏導孩子的逆反心理,幫助孩子正確對待叛逆,效果可能會更好。
3.適當進行自我表露
在開導孩子時,我們總喜歡用大道理給孩子講,但是道理他們都懂,所有說教中以為注重講道理,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并不能有效的說服他們,所以我們可以利用自己做例子,給學生講述自己也曾有過偏執(zhí)、怨恨或古怪言行的經歷,有意識地進行自我表露,這樣可以拉近與孩子的心理距離。當孩子覺得自己不能被人理解時,這樣可以適當?shù)赝嘎蹲约阂苍羞^的類似感受或體驗。這樣做,有助于有逆反心理的孩子解除心理防線,共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