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銀泉
《普通高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shù)學在形成人類理性思維和促進個人智力發(fā)展的過程中發(fā)揮著獨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平時的數(shù)學教學中,努力嘗試了幾種讓學生參與數(shù)學教學的活動,讓學生獲得教和學的心理體驗,特別是讓學生獲得教的體驗,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課后按學號開展每日三題活動
數(shù)學中有許多基本的知識點需要掌握,這些知識點是我們進一步學習數(shù)學的基礎,不少學生就是因為這些知識點掌握不好而影響了數(shù)學興趣,對此我們嘗試在課后開展每日三題活動。即每天由一個同學(按學號輪流進行)在課后出3個數(shù)學題,把題目抄在黑板上,讓班級學生做,這些題往往是一些僅僅只要掌握數(shù)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的方法就可以解決的小題,但又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所必須掌握的,特別是那些在平時的學習中學生容易錯的。這些題目,我們要求每一個同學都集中抄在一個固定的本子上,每一天由當天出題的同學負責批改,統(tǒng)計錯誤率,并幫助同學講解,如果錯誤率高就集中講解,如果少就個別講解,講解后還要對學生進行檢查,確保每一個學生都掌握能夠掌握。
通過這個方法,學生的自主性作用得到發(fā)揮,出題的學生在選題的過程中要思考出什么樣的題,要面對學生的評價,這樣就要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促進了出題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同時,出題的學生在批改的過程中,會了解到班級其他同學所犯的種種錯誤,并要對這些錯誤產(chǎn)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要幫助同學訂正,從而有利于出題者對知識進行進一步的理解,減少自己今后再犯同樣的錯誤。出題前,出題者要估計同學學習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通過批改來驗證自己的估計情況,這樣的估計、驗證促進了出題同學對知識的掌握、理解。
每日三題來源于學生,這樣更能貼近學生的實際,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更有針對性。每日三題活動的開展,負擔不重,但促進了其他同學對所學數(shù)學知識的及時掌握,減少了知識理解上的漏洞和學習中的障礙,為后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同時每日三題是老師講課的一個補充,這些題目日積月累下來就是一本特別好的資料,三題集上的好題是任何一本資料都不能相比的,對學生今后的學習、乃至高三的復習都有很大的好處。
二、每節(jié)課前開展的隨機檢查活動
為了解學生對前一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老師往往習慣在課前要花幾分鐘的時間進行課前檢查,但老師的檢查是老師自己的估計,不能真正的體現(xiàn)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是一種局外人的理解。另外老師的檢查對象雖然沒有事先確定,但由于老師國有的觀念,往往檢查的是一些比較固定的同學,有一些學生長期沒有回答的機會,不容易激起所有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使檢查的效果打了折扣,對此,我們開展了每一節(jié)課前的隨機出題活動。
我們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前要準備好需要提問的問題,上課時先由老師、或數(shù)學課代表隨機抽取一名同學上來出問題,再由這一位同學隨機抽取一名學生回答所提的問題,然后由回答問題的學生抽取下一個出題的學生,再由出題的學生抽取回答問題的學生,這樣一直繼續(xù)下去。這樣做,由于事先提問題的學生不知道是誰,提什么問題也不知道,這樣每一個學生都要認真的準備,參與的學生要比教師出題時要多得多,從而有效的促進學生課前對知識的復習,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同時由于不同的同學出題的角度也不同,更由于是學生自己出題,對同學的了解往往比老師要好,知道什么地方容易出問題,所出的問題往往更能反映學習中的問題。通過學生自己出題,不僅讓每一個學生參與了課前的檢查,同時因為形式的新穎,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