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文明
摘要:提高數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是現代數學教育的趨勢所在。學校教育教學要不遺余力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每位數學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在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上擔當起自己應盡的責任。我們必須遵循新的教學理念,探求新的教學方法,運用新的教學手段去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思維推理能力、數據分析觀念等數學素養(yǎng),提高數學探究能力,使課堂教學成為培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溫床。
關鍵詞:數感;探究能力;思維能力;核心素養(yǎng)
史寧中校長在長沙全國小學數學核心素養(yǎng)示范課觀摩交流會上提出: 學校教育教學要不遺余力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就是要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看、用數學的思維去想、用數學的語言去說。并明確指出:數學的眼光是指符號意識、數感、空間觀念、幾何直觀;數學思維是指推理能力、運算能力;數學語言是指:模型思想、數據分析觀念。由此可見,數學素養(yǎng)是讓學生能夠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世界,去發(fā)現、提出問題,并能用數學的思維去分析和解決問題,還要會用數學的語言去表達出來的一種數學綜合品質?!稊祵W課程標準》突出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fā)展性”,要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獲得必要的數學”,并且強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的理念,這也為小學階段發(fā)展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指明了方向。因此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切實培養(yǎng)學
生的數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可
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在生活體驗中培養(yǎng)數學意識,形成良好數感
數學意識的培養(yǎng)有利于數學思維的發(fā)展,良好數感則有利于形成科學的直覺。學生的數學意識和數感一方面反映了他的數學態(tài)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的數學素養(yǎng)水平。《數學課程標準》在關于學習內容的說明中描述了數感的主要表現包括“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具備良好數學意識和數感的人應該具有對數的敏銳感受力和適應性,能夠有意識地用數學知識去觀察、解釋和表現客觀事物的數量關系、數據特征和空間形式,并善于捕捉生活中諸多問題所包含的潛在的數學特征?!皵蹈小辈皇峭ㄟ^傳授而能得到的,重要的是讓學生自己感知、發(fā)現和探索,使他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更多地接觸和經歷有關的情境和實例,在現實情境中感受體驗,從而更具體更深刻地把握數的概念,建立數感。
如:在教學“百分數的認識”時一位教師在讓學生認識百分數后給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修建新鐵路后火車比之前提速20%請你從下圖中選出你認為合適的圖形來表示120%
題中要根據直條的長短去表示規(guī)定的數量就需要學生準確感知數量本身的大小,然后根據數量關系和圖形特征去作出判斷,讓學生在觀察比較中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數感。這樣的教學使數學問題生活化,生活問題數學化,直接從生活中提取素材,讓學生在生活情景中進行分析,尋求數學解決,使數學具有無限的生命力,有效地形成學生的數學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二、培養(yǎng)信息提取能力和數據分析素養(yǎng),提高思維推理能力
在教學中我們會利用社會熱點問題的相關數據,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關注、分析和解釋,讓學生從眾多的文字信息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從中提取有用信息用于解決數學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與數學的閱讀理解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培養(yǎng)學生提取數學信息的素養(yǎng)和數據分析素養(yǎng),增強思維推理能力。
例如:一位老師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用乘除法解決問題時先出示毛竹生長速度的相關信息讓學生精讀材料,讓學生用圈畫關鍵詞、摘錄信息、畫圖等方法從眾多的文字信息中獲取有用的數學信息進行記錄并梳理,然后用數學的方式去驗證:毛竹2天長高2米是真的嗎?由于之前有了對數據的提取與整理,學生很快從不同的角度去作出推理分析,富有個性化地解決問題。另一位教師則利用不同品牌共享單車的各月騎行次數去讓學生分析共享單車的受歡迎程度和變化趨勢讓學生在數據的閱讀與分析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信息篩選能力、表征能力和思維推理能力,較好地提升了學生的數據分析素養(yǎng)。
三、形成學生數學探究能力,增強數學核心素養(yǎng)
數學探究能力是數學素養(yǎng)最核心的成份和最本質的特征,數學探究能力的提高是通過數學思維方法的訓練來完成的。數學的嚴密性、數學知識的內在邏輯性、數學方法的多樣性是我們提高數學素養(yǎng)極其重要的因素。沒有高水平的思維參與和投入,知識學習就永遠只能停留在表層結構的學習上。而數學探究活動強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來學習數學,在現實情境中學數學、用數學。著名數學家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fā)現,因為這種發(fā)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性質和聯系?!币虼嗽诮虒W時我們要為學生搭建數學探究的平臺,讓學生用數學思維的觀點和方法去觀察、分析并解決實現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直接面對現實生活的情境和問題本身,從而有更多的思維介入,把數學探究水平提高到另一個層次。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時,我先讓學生探討如何去統(tǒng)計喜歡各種校服顏色的人數,然后讓學生用他們認為合適的方式去進行統(tǒng)計活動,但是在統(tǒng)計結束后發(fā)現統(tǒng)計的總人數比本班的人數多出十幾人,這就引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統(tǒng)計出來的人數會比全班人數多這么多呢?學生經過觀察思考后發(fā)現有的同學兩種顏色都喜歡,所以統(tǒng)計時舉了兩次手;有的同學每種顏色都喜歡那他在統(tǒng)計時每次都舉手,所以人數算重復了。然后我引導學生去思考:我已經找到了問題的根源了,那么怎么樣去避免這樣的問題呢?還有其它更好的方法嗎?這樣就較好地讓學生在核心性學習問題的挑戰(zhàn)中激發(fā)探究欲望,再次積極投入到數學探究活動中去,既培養(yǎng)他們的數學探究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發(fā)現、解決問題的能力,切實夯實了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四、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夯實數學素養(yǎng)
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是形成數學素養(yǎng)的先決條件。數學知識的整個學習過程就是一個數學知識的積累、方法的掌握、運用和內化的過程,同時又是數學思維品質不斷培養(yǎng)強化的過程。數學實踐活動的開展,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是十分有益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離不開實踐活動。教師要想培養(yǎng)學生實際的本領,必須帶領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如在教學“時、分、秒”時如果只講1 小時等于60 分鐘,1分鐘等于60 秒,要求孩子識記這樣的換算公式只是在時間概念的表層開展教學。如果在課堂上先讓學生通過小組活動讓學生探究一分鐘有多長,再給學生一分鐘時間去親身體驗:1 分鐘能寫幾個字,能算幾個口算題,能念多少個字等,讓學生去切身感受一分鐘有多長;在認識秒后讓學生說說1 秒鐘可以做哪些事?如可以拍一下手,眨一下眼睛、敲一下桌子等等。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說和做等活動深入理解所學的時間概念。這樣的數學活動不但使學生理解有關時間的數學知識,還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積累豐富的數學活動經驗,切實夯實數學素養(yǎng)。
提高數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是現代數學教育的趨勢所在。對這項工作的落實,我們應該從小學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我們的日常工作做起,每位數學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在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上擔當起自己應盡的責任。課堂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主渠道,只有深化課堂,才能把各項有益的數學探究活動落實到教育教學中,才能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因此,我們必須遵循新的教學理念,探求新的教學方法,運用新的教學手段去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空間觀念、思維推理能力、數據分析觀念等數學素養(yǎng),提高數學探究能力,使課堂教學成為培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溫床。
參考文獻:
[1]褚宏啟《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與本質》[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01:1-3
[2]教育部《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M]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
[3]葉建云《可以這樣教數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ISBN 978-7-5617-92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