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采用互動體驗式教學模式對大一新生學校適應進行訓練,研究采用實驗組對照組設計。研究結果顯示:接受互動體驗教學模式實驗組學生的學校適應在課程前后有顯著的變化;接受傳統(tǒng)講授模式對照組學生的學校適應在課程前后無顯著變化。結論:互動體驗式教學模式能夠幫助大一新生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并保持心理健康。
關鍵詞 互動體驗式教學模式 學校適應 大一新生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是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徑。以往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多采用“滿堂灌”的傳統(tǒng)式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潛質(zhì)的開發(fā)及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互動體驗式教學方法由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學生根據(jù)自我經(jīng)歷與親身感知進行知識的建構,該模式可較好地實現(xiàn)知識由教師到學生再到教師的雙向傳遞過程。雖然學者們提出了互動體驗式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但目前這種教學方法的實證研究非常少,很難真正去評價對學生心理素養(yǎng)的提升作用。鑒于此,本研究從實證的角度去探究互動體驗式教學模式對大學生學校適應的效果。
1研究對象及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西安某高校大一4個班的新生,共計202人為研究對象?!洞髮W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為公共必修課,由兩名心理健康老師集中備課和獨立授課,每周一次課時。學期前后對被試進行集體施測,共回收有效問卷193份。方差分析表明,實驗組與對照組在實驗前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說明兩組學生之間沒有明顯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個性特征差異。
1.2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共計60個題目,包含人際關系適應等7個維度,量表的a系數(shù)為0.93。
(2)實驗設計:采用實驗組對照組設計,隨機將四個班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兩個班,采用互動體驗式教學;對照組兩個班,采用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在第一節(jié)課用中國大學生適應量表對所有學生進行前測,結課后一周對其進行后測。實驗組互動體驗式教學方法如下:
①課內(nèi)將每班學生分組,小組成員上課時是一個動力團體,課后共同完成作業(yè)。
②課內(nèi)以教學專題為主,在講授心理健康知識點后,進行針對專題的團體心理訓練或個人體驗。
③課堂以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心理微電影或心理劇作業(yè),并選擇參加團體行為訓練、團體沙盤游戲體驗等活動。
④學期末進行個人成長體驗和分析。
(3)統(tǒng)計方法:運用SPSS16.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研究結果
研究發(fā)現(xiàn)實驗組學生接受互動體驗式教學以后,在學習適應、人際適應、自我適應、情緒適應、校園生活適應及學校適應上的得分呈顯著的上升趨勢,而對照組學生的得分在學期前后差異不顯著。這表明互動體驗式教學對大一新生在學校適應和心理健康有顯著的提升作用。組間比較,在未開課之前,實驗組、對照組學生在學校適應量表上的得分差異不顯著,經(jīng)過兩種不同的教學模式以后,實驗組學生在學校適應量表上的得分顯著高于對照組,這表明與傳統(tǒng)講授型教學模式相比,互動體驗式教學模式更能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見表1)。
注:*表示p<0.05
3討論
研究表明互動體驗式教學方法對大學生學校適應和心理健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一致。王群和王浩利用前后測實驗設計發(fā)現(xiàn),參加互動體驗式教學模式學生的認知品質(zhì)和適應品質(zhì)在課程前后都有明顯變化。王濱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互動體驗式心理訓練不僅可以促進大學生的人格向積極方向發(fā)展, 而且可以緩解和改善其消極情緒?;芋w驗式教學方法可以引導大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在親歷的過程中觀察、反思,從而對自己、對他人和環(huán)境等產(chǎn)生新的認識,幫助他們更好的適應大學生活和維護心理健康。
基金項目:西安財經(jīng)大學2019年度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資助“互動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中的應用”(19xcj044)。
作者簡介:周國有,(1990.6-),男,漢族,甘肅武威,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 常雅娟,李素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講授+互動體驗式”教學方法探析[J].科教導刊,2018,337(05):183-184.
[2] 王群,王浩.互動體驗式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效果探究[J].高教學刊,2018:46-48.
[3] 王濱.互動式心理訓練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zhì)水平的實驗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6 (01):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