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美霞 王玉
摘? ? 要: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的蓬勃發(fā)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保駕護航??缥幕涣髂軌蚴刮覈柚鷩H資源邁向技術進步,那么科技翻譯便是重要的實現(xiàn)途徑。本文將以目的論為指導,輔以科技文本的特點來說明有關的翻譯方法,以此來促進科技文本翻譯的實踐。
關鍵詞:目的論;科技文本;翻譯方法
一、目的論
在漫長的翻譯史中,數(shù)不勝數(shù)的翻譯家都在為目的論這一功能派思想理論添磚加瓦。首次將這一概念提出的是凱瑟琳娜.萊斯,她將三部分,即語言功能、語篇類型和翻譯策略融為一體,大致描繪出了目的論。有了萊斯的基礎,德國著名翻譯理論家漢斯.約瑟夫.弗米爾首次創(chuàng)立了翻譯目的論,他推出三原則,即目的原則、連貫原則以及忠實原則。目的論首先遵循的且最為重要的原則是目的原則。如對合同以及協(xié)議這類目標清晰的信息型文本,譯者首先就要明確此類文本的行文目的。
二、科技文本特點
1.詞匯方面
科技英語詞匯具有單一性,即任何一個詞匯只具有一個固定的概念,如nickel(鎳);科技英語詞匯具有系統(tǒng)性,它在某一領域內是相互關聯(lián)的,如conductor,conductivity;第三個特點是簡明性,縮略詞的出現(xiàn)是為方便信息傳播且易于記憶,如CD(compact disc)。
2.句子方面
科技英語文本的長句多,為清晰準確闡明主題,必然缺少不了冗長的修飾成分,這會使句子長度增加,結構復雜。可譯成漢語之后,就必須理清邏輯關系,將長句拆分,方符合中文語言表達的習慣??萍加⒄Z文本中被動句多。被動句是對客觀事物狀態(tài)和過程的陳述。由于科技文本的客觀性,與之相關的句子也廣泛使用被動句。英語被動句的體現(xiàn)主要是通過語法,也就是被動時態(tài);而漢語一般不使用被動句,反而會將其轉化為主動句來翻譯。
三、目的論下的科技文本翻譯方法
翻譯方法源于翻譯理論,應用于翻譯實踐。本文將科技文本翻譯實踐中常用翻譯方法,即直譯與意譯,改寫與重組加以解釋和應用。
1.直譯與意譯
在翻譯科技文本時,若英漢兩種語言存在對等表達,那直譯就是可接受的??稍诖蠖鄶?shù)情況下,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英漢表達很難完全對等,在這種情況下直譯就無法應用,那么意譯就是恰當?shù)姆椒?。例:Each player should figure out how the other player will respond to his current move and how he will respond in turn. 譯:每個博弈者都應該弄清楚其他博弈者會對他當前的行為做出怎樣的回應以及他自己又將如何應對。這個例子使用的翻譯方法就是直譯,句子成分基本上是一一對應的。例:The adoption of new food technologies depends on more than these technical and cultural considerations. 譯:采用新的食品技術需要考慮的遠不止這些技術上和文化上的因素。在這個句子中,譯文就采用了意譯的方法,如“depends on” 和“considerations”這兩個詞的翻譯,改變其詞性,增加了譯文的可讀性。
2.改寫與重組
為表述一些復雜的概念,科技英語文本中的句子多為長句或復合句,其包含多種修飾成分,如各種短語,從句,非謂語結構等。而中文追求句子凝練,短小精悍,所以必須要改變句子結構或形式方能譯出合適的譯文。而改寫與重組則能解決這一問題。例: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o the economy is best used in the networking of communication, or the so-called Net Economy. 譯:經濟中信息的應用主要體現(xiàn)在通訊的網(wǎng)絡化上,也就是所謂的網(wǎng)絡經濟。這個例子出現(xiàn)了英文中常見的名詞化結構,這種結構比較簡潔,避免了從句的啰嗦,另外還能強調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而在翻譯時,中文習慣將宏觀性的概念放在句子開頭,對句子進行了改寫,符合表達習慣。例:These two individuals, the producer and the recipient of language, or as we may more conveniently call them, the speaker and the hearer, and their relations to one another, should never be lost sight of if we want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language and of that part of language which is dealt with in grammar. 譯:如果我們想要了解語言的本質以及語法所研究的那部分語言的本質,就不應該忽視此二者,即語言的發(fā)出者和接收者,或者更通俗地講,說話人和聽話人以及兩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在這個例子中,原文的主語與謂語被同位語隔開,而在同位語中,又插入了“or as we may more conveniently call them, the speaker and the hearer”進行解釋說明,賓語后還跟了條件句,由于插入了不同的成分,句子結構不夠明顯,所以整個句子看起來十分地復雜。所以在翻譯時要抽絲剝繭,搞清楚句子成分之間的關系,對句子進行重新組合以及分配。
四、結語
科技的日新月異帶動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加強科技翻譯能力也是翻譯人員需必備的素質,為使科技文本能更好地發(fā)揮作用,傳播信息,普及大眾,必須要確認好其目的并采取合理的翻譯方法,促進科學技術事業(yè)的良好發(fā)展。
參考文獻:
[l] Reiss, K. Translation Criticism: 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 方夢之. 應用翻譯教程[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