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朝霞
【摘要】“你知道嗎”是蘇教版數(shù)學教材中激發(fā)學生數(shù)學探究欲望,聯(lián)通課內(nèi)外的橋梁。在實際教學時,有的教師對這欄目內(nèi)容把握不準,教學思路不清晰,不知道該如何實施教學;有的照本宣科讀一遍;有的干脆省略不教, 導致這一內(nèi)容成了教學時可有可無的附屬?;诖耍P者從拓展學生的思考力和創(chuàng)造力著手,創(chuàng)設問題,指導閱讀,拓展思維新視域,不斷推動學生數(shù)學高階思維的發(fā)展。
【關鍵詞】數(shù)學閱讀 思考力 創(chuàng)造力 思維新視域
“你知道嗎”是蘇教版數(shù)學教材中為拓展學生思維特設的欄目。思維是數(shù)學的靈魂,數(shù)學思維的最高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而打通高階思維的坦途是要引領學生學會數(shù)學閱讀。教學 “你知道嗎”時,如何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才能洞見大的思維世界呢?依據(jù)實踐,筆者開展“‘1+X小問號,大世界”的探索, “1”,即以初始文本閱讀為基礎,以“X”,即若干個遷移閱讀文本為拓展閱讀素材的小學數(shù)學高階閱讀教學實踐,實現(xiàn)小學數(shù)學閱讀由低階的當前問題解決向遷移的未來問題解決的高階思維培養(yǎng),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一、做好“1” 的基礎:小題大做,讀出思考力
思考力是促進高階思維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要想提高學生的思考力,教師必須先理解 “你知道嗎”的編排意圖和培養(yǎng)目標,圍繞目標形成思路,將思考活動集中在特定設疑上,引發(fā)學生起疑,激發(fā)學生探疑,課后追疑,刨根問底去釋疑。只要善于設疑,并適當推波助瀾地追問,就能不斷推進學生思考力的發(fā)展。
品讀研討,讀出疑問。 “師生一起讀”時,用不同的聲音讀出疑惑,由疑惑提出問題,聚焦問題。這部分教學內(nèi)容教參上沒有詳細的注解和清晰的要求,這是教師們匆匆滑過的重要原因。如果教師能有序地引導學生疑處深思,引導學生帶著疑問去尋找,以專項時間來展示“小問號”中的大世界,撥開云霧,美美地呈現(xiàn)出來,“小問號”就照亮了思維的大世界。例如,蘇教版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中“你知道嗎?微米是比毫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一毫米等于1000微米,一張普通的白紙,厚度大約是100微米”。這部分內(nèi)容如果教師只是一帶而過,學生根本不知道微米是個長度單位,更不知道它所表示的實際長度。教學時,可以先請一位朗讀水平高的學生范讀,這樣更能激發(fā)學生讀的欲望,準確地找出關鍵詞,邊讀邊畫出關鍵詞。 這雖然是沒有壓力的閱讀文本,但文本卻在腦海之中翻騰,就能蹦出來很多的疑惑,教師趁機發(fā)問:現(xiàn)在大家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老師,微米還是長度單位呢!
師:從哪里知道的?
生:你知道嗎?里面寫的,在這兒,我讀給您聽。
師:果然如此。
生:老師,微米長度單位太短了。
師:有多短?比畫給大伙兒看看。
(熱鬧中,學生哄然大笑)
師:笑什么?
生:沒法比畫。
師(故作驚奇):咋了,還有沒法比畫的長度?
生:真的沒法比畫,太短了。
師:怎么個短法?
生:您看我手中一張紙的厚度只有100微米呀,多短??!比我們認識的毫米短多了,1毫米還能看見,1微米看不見?。?/p>
師:真的看不見嗎?有沒有能看見的?
(全班肅靜,學生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學生在驚訝中經(jīng)歷了一次深刻的認識和記憶)
師:都看不見了,認識它有什么用?
生:肯定有用!
師:那你說說?
生:我現(xiàn)在還不知道,但是,我肯定能找到。
師:不信,我都不知道,你還能找到?
生:我能!
師:大家信嗎?
(學生沉默了,瞬間,異口同聲說“能”)
師:好!明天我們大課間里說微米。
就這樣,把這不起眼的小問號推向了課后,激發(fā)了學生探究欲望,提高學生的思考力,學生在好奇中自主閱讀探究。
二、做好“1”向“X”過渡:知識鏈接,拓展延伸
師生一起研讀文本中的“你知道嗎”,是引發(fā)學生思考拓展的基礎和引子,加以剖析,必探出其中奧秘。
文本閱讀,了解學生的思維疑惑處。還是以微米為例說明,第二天大課間,學生齊聚在一起,一副有備而來的樣子,筆者故作若無其事地說:認不認識微米不打緊吧?
學生(七嘴八舌):老師,認識微米可有用了。
師:有什么用呢?你看我們到現(xiàn)在不認識它,不是過得挺好的呀,沒什么大用處就不用管它了。(說著故作姿態(tài)想走,學生哪里肯應,幾個聰明的學生機智地把筆者團團圍住,后面學生明白了,不放心地加了一層)
生:老師,我知道微米可以量細菌的長,一個細菌的長是1~2微米。
生:1毫米相當于1000微米呢,1微米也可以用字母(μm)表示。微米在眼睛看不見的微生物中有大作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1微米有多長呢!
……
根據(jù)文本生疑的探究,學生各自搜羅了大量的信息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交流,就連課堂上一貫會走神的學生,也新奇地參與進來了,津津有味地傾聽,時不時地會心一笑。
由此看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被點燃的探究之火,越想滅火躥得越高,根本不用教師苦口婆心地講解。在探究中釋疑與查閱微米知識相結合,知識拓展延伸,觸角延伸廣泛,學生的認知被引向新境界。
三、實現(xiàn)“1+X”的高階閱讀: 對比辨析,品評異同
讀中生疑,探中釋疑,悟中觸類旁通,通過深層的比較分析、推理和判斷,對微米在長度單位當中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個個明白,人人清楚。聚焦長度“家族”,彰顯微米“個性”。例如,認識微米家族,找聯(lián)系,教師追問:微米有“好朋友”嗎?問題一出,就像漣漪一樣在學生的小腦袋里蕩漾開來:
生:有啊,有米、厘米、分米、毫米。
生:還有納米呢?
(很多學生面面相覷)
師(好奇):納米是什么呀?
生:納米也是長度單位呢!
師(故意放低了嗓音):想知道嗎?想聽的請舉手。(刷的一下子小手全舉起來,這下課堂上氣氛活躍多了)
生:納米也是長度單位,比微米還要小呢!1微米能換一大堆納米,到底能換多少?
生(神秘地):1微米=1000納米,哇!
師:太小了,誰能比畫一下呢?
(微米小得沒法比畫,納米就更沒辦法比畫了。一個“更”字道出了學生對納米長度單位的理解和對微米比較中差異的認知)
生:納米雖小作用可大了(活躍的氣氛一下子又凝固了),它還有英文名稱:nanometer,縮寫:nm。聽說過納米技術吧,納米材料質量更輕、硬度更強、壽命更長,還省錢呢。
師:你怎么知道那么多的?
生:我爸就是搞納米技術的,網(wǎng)上有好多介紹呢。我還知道許多讓手比畫不出來的長度單位呢!千米,誰的手能比畫過來?如果說米是大姐,分米是二姐,厘米是三姐,毫米是四姐,微米是五姐,納米是六姐,那千米?就是它奶奶的媽媽,你知道是多長嗎?
(學生哄然大笑,筆者樂了,搖搖頭,學生更得意了)
生:1千米=1000米。相鄰的姐妹間的進率是10,她們都是女的,她媽媽好比米的姐姐,奶奶好比媽媽的姐姐,奶奶的媽媽好比奶奶的姐姐,相當于隔著三個姐姐,所以1千米就等于1000米哦。
這就是孩子的語言,多么有趣的思考理解,多么與眾不同的邏輯推理。長度單位的家族排位,就在兒童的對話中梳理出來了,無須死記硬背,他們自由地聯(lián)想記憶和推理,會深深地建立起形象的概念,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鍛煉和展示。他們依靠已學過的長度單位作為參照物,創(chuàng)造性地排列長度單位的大小,把長度單位的家族順序和換算規(guī)律用自己的語言風格和思維邏輯表達了出來。
實踐表明,教學“你知道嗎”時,適度地引領學生拓展性思考,就會不斷促進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多年的教育實踐告訴我們,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遠遠在成年人之上,要想培養(yǎng)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力,就不能以成人的想法限制學生的思維,學生打破常規(guī)和異想天開才能造就思維的創(chuàng)造源泉,奇思妙想的思維火花才能迸發(fā)出來。
憑借“你知道嗎”中小問號的文本研讀,不斷推動學生的分析、判斷、評價、創(chuàng)造等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讓課堂呈百家爭鳴之態(tài)勢,通過“小問號”使學生從文本閱讀走向思維新視域,助推學生的思維不斷向高階思維邁進。
【參考文獻】
[1] 西村克己.邏輯思考力[M].邢舒睿,譯.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3.
[2] 希斯贊特米哈伊.創(chuàng)造力:心流與創(chuàng)新心理學[M].黃玨蘋,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3] 李功連.有感情朗讀:教學困境及其突破[J].課程?教材?教法,2015(6).
注:該文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小學數(shù)學‘1+X高階閱讀教學方式的實踐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編號:普教立項20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