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亮亮
摘要: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三到六年級每學期都安排了一個獨立的習作單元。習作單元的精讀課文承載著特殊任務。給習作單元的精讀課文做精準定位,開展精準教學。采用比較閱讀的方法教學《麻雀》一課,引導學生把握描寫不同事物的表達手法,領悟描寫同一事物的表達手法,解鎖同一作家凸顯細節(jié)時的表達密碼。
關(guān)鍵詞:比較閱讀習作單元語文要素表達手法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三到六年級每學期都安排了一個獨立的習作單元。和普通單元的精讀課文教學相比,習作單元的精讀課文承載著特殊的任務,主要表現(xiàn)在三點:一是教學目標的定位,需從閱讀感悟理解轉(zhuǎn)向體會表達方法;二是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要側(cè)重在閱讀中學習表達,尋找與單元目標契合的言語表達特點;三是教學時間的分配,要舍棄細碎的分析講解,把時間留給讀寫結(jié)合的言語實踐。
《麻雀》是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結(jié)合整個單元的兩個語文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寫一件事,把事情寫清楚”,可以明確首篇精讀課文的教學目標:通過學習,了解作者是怎樣把事情寫清楚的。結(jié)合課后習題及“交流平臺”的內(nèi)容,細化解讀《麻雀》一課,又可以確定兩個教學目標:一是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圍繞麻雀寫了一件什么事,明晰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二是品讀感悟,探究作者是如何將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事情寫清楚的。本文闡釋比較閱讀的方法在習作單元精讀課文中的運用。
一、第一次比較:把握描寫不同事物的表達手法
教學第五單元的精讀課文,教學重點是帶領學生研究“作者是如何把事情寫清楚的”。除了讓學生理清文章脈絡,了解事情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的處理外,還要引導學生關(guān)注語言文字的表達。
《麻雀》一課以獵人的視角,描述了獵狗、小麻雀和老麻雀之間發(fā)生的故事?;谒哪昙墝W生的認知特點和理解能力,筆者將“作者是如何把事情寫清楚的”這一問題轉(zhuǎn)變?yōu)椤白髡呤侨绾螌C狗的兇猛、小麻雀的無助、老麻雀的無畏寫清楚的”。由此,筆者設計了兩項任務。第一項:作者是如何將獵狗的兇猛、小麻雀的無助、老麻雀的無畏寫清楚的?請你選擇其中一個動物進行研究,找出相關(guān)的句子畫下來,再讀一讀,把你的發(fā)現(xiàn)寫在句子旁邊。第二項:通過剛才的交流,說說作者把獵狗的兇猛、小麻雀的無助、老麻雀的無畏寫清楚的方法。
在任務的引領下,學生自讀批注,整體把握了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找到了描寫三種動物的語句。他們分小組選擇了其中一種動物進行重點研究,在相關(guān)的語句旁進行批注。討論之后,知道了作者將事情寫清楚的方法是細致描寫“人物”的動作、外形、神態(tài)、聲音以及心理。比如,通過外形描寫,寫出了小麻雀的弱小、無助;通過一連串的動作描寫,寫出了獵狗的兇猛;通過細微的神態(tài)描寫和心理描寫,寫出了老麻雀的勇敢無畏。
在此基礎上,筆者又設計了比較閱讀單(見圖1、圖2),讓學生比較描寫小麻雀、老麻雀、獵狗的句子,在發(fā)現(xiàn)句子異同之處的過程中,與文本展開進一步的對話。
針對這兩張閱讀單,學生小組合作,體會到:寫小麻雀時只寫外形是因為通過外形描寫就能讓讀者感受到小麻雀的稚嫩,寫老麻雀時既寫它遇
任務說明:同是寫麻雀,為什么寫小麻雀時作者選擇了寫它的外形,寫老麻雀時卻選擇了寫它的動作?小麻雀:它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分明是剛出生不久,從巢里掉下來的。
老麻雀: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
任務說明:在寫獵狗和老麻雀時都抓住了動作來描寫。寫老麻雀時還寫了聲音,甚至猜測了它的心理,把這些去掉可以嗎?獵狗: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大嘴巴,露出鋒利的牙齒。
老麻雀: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著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兒??墒且驗榫o張,它渾身發(fā)抖,發(fā)出嘶啞的聲音,準備著一場搏斗。在它看來,獵狗是個多么龐大的怪物??!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
到危險時的動作,又寫它的聲音,還猜測它當時的心理,就將老麻雀英勇無畏的形象寫得更加立體。這些描寫傳遞了老麻雀的緊張,更傳遞了母愛的力量。至此,學生意識到,作者選擇不同的描寫角度描寫不同的形象,是為了達到不同的目的。
二、第二次比較:領悟描寫同一事物的表達手法
《麻雀》一課中,作為旁觀者,作者目睹了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jié)果。通過橫向比較閱讀,學生整體把握了作者描寫三種動物動作、神態(tài)、聲音、心理等的方法。此時,就需要聚焦某一事物,縱向比較作者描寫這一事物時的表達手法,領悟作者把事情寫清楚的訣竅。
《麻雀》一課中,作者著墨最多的是故事主人公——老麻雀。老麻雀形象的塑造,影響著整個故事的發(fā)展。筆者設計了閱讀單(見下頁表1),讓學生對老麻雀的動作、聲音、狀態(tài)進行比較。
通過閱讀比較,學生發(fā)現(xiàn),這三列分別展示了作者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nèi)容。原來,要把事情寫清楚,可以像這樣,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寫出來,給讀者身臨其境之感。
動作聲音狀態(tài)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著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兒它渾身發(fā)抖發(fā)出嘶啞的聲音準備著一場搏斗。在它看來,獵狗是個多么龐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第一次比較閱讀,學生知道描寫“人物”可以圍繞外貌、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等展開;第二次比較閱讀,學生又知道,聚焦故事“主角”,將“人物”的外形、動作、聲音、心理等寫清楚,也就是要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清楚。如此提綱挈領,學生再讀文本時就明晰了將事情寫清楚的方法和路徑。
三、第三次比較:解開同一作家凸顯細節(jié)時的表達密碼
閱讀與寫作猶如雙生花。在閱讀中可以學寫作,在寫作中運用閱讀。相較于閱讀,寫作更難掌握。閱讀經(jīng)典名篇時,教師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寫作技巧,讓學生重點品讀某些句子,并試著遷移運用。
《麻雀》的作者屠格涅夫,是著名的語言大師。其作品語言精到、觀察細膩、想象豐富,并通過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形成了樸素自然、清新明麗的語言風格,有很多值得我們玩味的細節(jié)。帶著學生閱讀《麻雀》,筆者對其中描寫細節(jié)的句子做了梳理,讓學生通過比較閱讀,解開名家凸顯細節(jié)之密碼,習得更多表達的技巧。
筆者出示了本文描寫細節(jié)的句子(見圖3),讓學生品讀,發(fā)現(xiàn)作家屠格涅夫把想到的、看到的、聽到的巧妙自然地連接在一起的方法,再把這些句子放在一起比較著讀讀,談談自己的發(fā)現(xiàn)。
▲突然,我的獵狗放慢腳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
▲它嘴角嫩黃,頭上長著絨毛,分明是剛出生不久,從巢里掉下來的。
▲突然,一只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
▲在它看來,獵狗是個多么龐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
▲獵狗愣住了,它可能沒料到老麻雀會有這么大的勇氣,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學生品讀后交流,發(fā)現(xiàn)了每個句子的共同點:前半部分是看到的,后半部分是想到的;對不同的內(nèi)容,作者卻用“好像”“分明”“可能”等連接詞,將它們巧妙地連接在了在一起,語句過渡自然、形象生動。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看起來與本課教學目標沒有太大聯(lián)系,對學生卻非常實用,便于學生遷移運用。品讀結(jié)束,就有學生仿寫出句子:“我遠遠地看見一團黑乎乎的東西在移動,走近一看,原來是一群螞蟻在搬家,它們的隊伍井然有序,像是一列小火車在緩緩地行駛”“我把一塊肉扔進盆里,它可能被這從天而降的東西嚇了一跳。過了好一會兒,才慢慢探出腦袋,慢悠悠地接近食物,一口將肉牢牢咬住”。
習作單元的精讀課文是指向?qū)W生習作的閱讀素材,需要教師嘗試多種形式的教學,讓學生將目光從內(nèi)容解讀轉(zhuǎn)移到表達上,學著將自己積累的語言文字和表達方式內(nèi)化為個人的語言體系,進而形成習作的關(guān)鍵能力。比較閱讀是習作單元精讀課文教學的一種方式,能夠助力學生從閱讀中學表達,在表達中會運用,持續(xù)提升讀寫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對此,值得做更深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