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教學改革中,整本書閱讀的理念悄然興起。研究結(jié)合初中英語教學實際,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衍生出的英語整本書閱讀的設計、授課和反饋進行探究,在剖析現(xiàn)有教材的基礎上,引起對課外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反思和感悟,從而引導學生加大閱讀量、提高英語學習能力。
關(guān)鍵詞:初中英語;整本書閱讀;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20)12A-0077-03
近年來,各項教研活動中,專家們強調(diào)英語閱讀的重要性,教師們重點展示如何指導學生進行英語閱讀。近幾年中考中,完形填空、閱讀理解、任務型閱讀難度提升,偏向于體會、辨析、領(lǐng)悟作者的寫作意圖,需要讀者與作者產(chǎn)生思想的碰撞。這些使筆者真切感受到英語閱讀是每位學生需要付諸努力的一件事,是每位英語教師需要竭盡全力研究的方向。
英語學科的閱讀涉獵廣泛,有頗有寓意的小短文,有膾炙人口的名著片段,有浪漫唯美的詩歌,有古典的名著。英語閱讀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素養(yǎng),使學生接受美的熏陶。尤其是整本書閱讀,可以引導學生慢慢走近文本,從讀不通到讀通,從讀不懂到讀懂,細細體會這一美妙的過程。因此,進行整本書閱讀的研究也就必不可少了。葉圣陶先生主張“讀整本書,養(yǎng)成讀書習慣”。它不同于教材中節(jié)選的的篇章閱讀,而是選擇有著獨立精神、獨特思想價值的一個連續(xù)性整體,給讀者帶來更深閱讀感受的書。整本書閱讀的材料更長更復雜,閱讀時間也更長更有連續(xù)性。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指導學生從篇章閱讀進行到整本書閱讀,讓閱讀更美更深遠呢?筆者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利用記敘順序、線索和中心句進行分步閱讀
教師應預先設計針對不同文體的分類學習方法。初中階段最常見的是記敘文。針對這一文體,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從理清順序、提取線索、抓住中心句這三點著手,訓練學生由淺入深、由點到面地開展閱讀。
一是理清記敘順序。通過梳理整本書事件的先后順序,學生可以輕松地整體把握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記敘順序主要分為順序、倒敘和插敘。許多文章在敘述過程中,根據(jù)內(nèi)容的需要,會中斷原來情節(jié)的敘述,插入有關(guān)的情節(jié)或事件,然后再繼續(xù)原來的敘述。這一插敘手法使文章情節(jié)波瀾起伏,文章內(nèi)涵豐富。有時會采用倒敘,把后發(fā)生的事情寫在前面,然后再按順序進行敘述。而順敘是按照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jié)局的順序,按照時間先后陳述事件,其中初級階段的讀物往往采用順敘的方法。如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Reading和Task選自Alice in Wonderland,采用了順敘的方式。整本書閱讀前,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排序,理清Alice所遇到的一群稀奇古怪的人和動物,引導學生用缺詞填空、列時間軸的方式理清整個事件,讓學生嘗試用復述的形式,提高講故事的能力。
二是提取線索開展閱讀。文章敘述有詳有略,為了把握重點,需要學生有效地提取線索。文章常常有一條主線索,如物品線索、人物線索、感情線索、事件線索等。作者利用線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串聯(lián)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脈絡分明。例如,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Reading部分選取Jonathan Swift的Gullivers Travels的一部分。學完該課內(nèi)容,學生們迫切地想知道Gulliver如何擺脫困境,曾經(jīng)閱讀過中文版的學生紛紛講述Gulliver的奇聞異見。于是,筆者乘機推薦學生閱讀該書,要求學生抓住Gulliver這一線索,通過自學的方式解決部分詞匯,并設置一些問題引導他們了解主人公在四個不同國度的離奇旅行和種種遭遇,讓Gulliver的外貌、動作、心理活生生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整本書閱讀讓學生了解了主人公的事跡,體會到主人公的心路歷程,間接認識了當時社會的各種矛盾,學會了分析人物。
三是找準中心句。文章開頭常常出現(xiàn)概括全文內(nèi)容的點題語句,以此總領(lǐng)全文或者設置懸念,引起讀者思考或激發(fā)閱讀的興趣。如Gullivers Travels第一部第一章的開篇是自我介紹,渲染了寫作背景,陳述其從少年時期到婚后與航海的不解之緣,吸引學生閱讀。文中語句既要概括內(nèi)容,又要起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為下文作鋪墊并推動情節(jié)的發(fā)展。而文末的語句往往概括總結(jié)全文,點題、點明中心。中心句明確表達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和觀點、人生感悟,并且深化主題,留給讀者思考的空間。
二、以教科書為藍本,擴展到整本書閱讀
語言的大量輸入立足于廣泛的閱讀。因此,教師應該從教材出發(fā),智慧地利用教材,以教科書篇章為藍本,拓展到整本書閱讀。
例如,初一下冊第六單元Reading部分Down the rabbit hole節(jié)選自Alice in Wonderland。其篇章的最后一句是:“Alice tried to go through the door, but she was too big.”教師詢問學生:Where was the rabbit? 學生猜測:It was behind the door.教師追問:What would Alice do?學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門。Task部分More of Alice in wonderland是Reading部分的下一章,為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筆者帶著學生進入Task部分的教學。這一篇章最后一句是:A note on the box said ,“EAT ME”. 筆者詢問學生:Where was the rabbit?學生仍然回答:It was behind the door.教師再次詢問:What would Alice do?學生一致認為她會吃了那塊蛋糕。由此可見,許多學生已經(jīng)逐漸受到作者語言的影響。Task部分更是用問題的形式設想后續(xù)故事情節(jié)。因此,筆者順勢布置學生課外繼續(xù)閱讀該書,全面了解Alice的經(jīng)歷,反思自己的續(xù)寫是否合理并且加以改善。
當然,整本書閱讀要有目標,教師必須明確教材單元設計的主線,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用具體可行的學習任務單幫助他們明確學習的目的和內(nèi)容。如初一下冊第五單元圍繞Amazing things學習了一般過去時,第六單元圍繞Outdoor fun這一話題進一步學習一般過去時。而第六單元的Reading部分和Task部分采用Alice in Wonderland一文的節(jié)選,文本比第五單元的內(nèi)容更加豐富,語句優(yōu)美,介詞的使用出神入化。當學生用心朗讀down, down, down時,仿佛畫面栩栩如生地出現(xiàn)在了眼前,甚至聽到了小女孩的尖叫聲,看見了她驚慌失措的眼神,嗅到了周圍泥土的味道。該文本完美貼合教學要求,不斷呈現(xiàn)并鞏固戶外樂趣和一般過去時。因此,筆者鼓勵學生對該書進行整本書閱讀。進行整本書閱讀前,筆者要求學生圍繞Alice這一主要人物,利用時間軸,呈現(xiàn)出她所遇到的動物或者人物、所做的事情、所感所想。閱讀中,筆者指導學生不要糾結(jié)語法、生詞這些障礙,而是努力沉浸在閱讀的魅力中。經(jīng)過閱讀后的檢測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順利完成這一整本書閱讀,于不知不覺中掌握許多課內(nèi)外的知識。
三、嘗試多種形式,提升閱讀興趣
整本書閱讀時,會遇到篇幅長、生詞多、可能幾條線索同時推進、人物關(guān)系復雜等狀況,導致許多學生無法堅持整本書閱讀,或者不斷回讀。為了幫助學生緩解畏難情緒,筆者經(jīng)過多種形式的嘗試,一點一點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是利用閱讀圈引導學生合作閱讀。針對整本書閱讀篇幅長的問題,教師可以將整本書分章,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某一部分的閱讀,并完成相應的任務,達到一定的目標。以教材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Reading部分Never give up為例,筆者利用閱讀圈,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班級共四十二位學生,分成七組,每組六位學生。組內(nèi)每位學生有不同的分工,第一位學生需要梳理Spud Webb的個人信息,如出生時間地點、個人經(jīng)歷、取得的成就等,畫出相應的時間軸;第二位學生需要根據(jù)第一位學生的時間軸,以David的身份介紹Spud Webb;第三位學生需要分析Spud Webb的態(tài)度和決心,分析他取得成功的原因;第四位學生需要就“如何堅持”表達自己的觀點;第五位學生需要根據(jù)自己或組員的生活和學習,談論面臨的問題和決心;第六位學生需要制定“如何堅持”的未來計劃。組內(nèi)交流之后,每組相同編號的學生組成新的小組進行交流補充。經(jīng)過閱讀圈合作閱讀,學生的思想相互碰撞和融合,不再是蜻蜓點水式的淺表性閱讀,而是深層次的多維閱讀。
二是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在游戲中深入閱讀。整本書閱讀更應該有高級的思維活動。為了培育學生深入思維的習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如《皇帝的新裝》《威尼斯商人》《小王子》等課本劇的表演。雖然學生在最初的嘗試時,會有些手足無措,但是經(jīng)過集體反復商量、深入教材、揣摩角色后,大家終于在班會、校園藝術(shù)節(jié)、區(qū)藝術(shù)節(jié)、市英語口語大賽上成功扮演角色,演活了劇本。
另外,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圍繞所讀書籍,通過討論、辯論、演講等形式,讓學生在引經(jīng)據(jù)典中提升思維;引導學生復述所讀內(nèi)容,進一步鞏固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續(xù)寫閱讀片段,鼓勵學生融入個體愛好,開拓學生思路;進行手抄報的制作,辨析并品味引起共鳴的詞句……筆者深信,如果學生能夠從整本書閱讀中體會到生活中的各種滋味,就是成功地把他們的思維引向了更高的閱讀評價層次。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可以進行數(shù)次評價,通過及時的評價,不斷調(diào)整下一階段的閱讀,幫助學生閱讀能力的螺旋上升。
四、學會總結(jié)與反思,深化閱讀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和思考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思維活動。學生應該在整本書閱讀后進行反思,提升批判性思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同題閱讀、同題寫作、互相點評討論等形式,呈現(xiàn)整本書閱讀的成果;鼓勵學生在遇到困難時,主動與教師討論,修改已經(jīng)獲得的成果。在筆者的指導下,班級逐漸形成了有組織的閱讀小組。學生們養(yǎng)成了定期閱讀、定期寫作的習慣,甚至在假期用QQ連麥的方式進行討論。同時,學生之間更能理解各自的閱讀困惑,也會用更平實的語言解決這些問題。大家一起閱讀一起進步,消除了對整本書閱讀的畏難心理,收獲的知識不再局限于文本本身。
責任編輯:李韋
On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Reading the Whole Book of English in Junior High Schools
Xu Xiaojuan
(Wuxi Gangxia Middle School, Wuxi 214199, China)
Abstract: In the reform of reading teaching, the concept of whole book reading has quietly emerged. The research combines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and explores the design, teaching and feedback of the whole English book reading derived from the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teach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xisting textbooks, it arouses reflection and insights on the whole book reading teaching outside of class, so as to guide students to increase reading and improve English learning ability.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whole book reading; teaching reflection
收稿日期:2020-11-15
作者簡介:徐曉娟,無錫市港下中學(江蘇無錫,21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