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洪
摘要:彎曲桿菌為螺旋形的微需氧茵,能引起人和動物胃腸炎。多種家畜在攝入空腸彎曲桿菌以后感染急性胃腸炎,包括犬、貓、犢牛、綿羊、豬等。目前世界范圍內(nèi)感染的空腸彎曲桿菌是引起胃腸炎最常見的原因之一。診斷空腸彎曲桿菌感染需進行實驗室培養(yǎng)并分離病原,治療可選用敏感性抗生素。
關(guān)鍵詞:犬;彎曲桿菌病;診斷;治療;控制
中圖分類號:$855.1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20)06-0092-01
1病原
彎曲桿菌呈螺旋形或者彎曲柱狀,為展現(xiàn)出螺絲狀運動的特性,其運動由單極鞭毛調(diào)控。該菌生長緩慢,90min為一個生長周期,需要復(fù)雜的營養(yǎng)與富集培養(yǎng)基,微需氧條件,增加二氧化碳的量能夠促進其生長。
彎曲桿菌屬包含14個種,其中嗜熱彎曲桿菌、空腸彎曲桿菌流行率最高且疾病影響力最大,其他12種彎曲桿菌對人和動物也具有致病性,其中簡明彎曲桿菌、曲形彎曲桿菌、昭和彎曲桿菌、纖細彎曲桿菌和直腸彎曲桿菌,均能夠引起牙周疾病。
2流行
彎曲桿菌病的傳播媒介有食物、水流或者經(jīng)過糞一口方式傳播,通常能從自由生活的鳥類分離到彎曲桿菌,包括遷移鳥類、水禽、烏鴉、海鷗以及家鴿,它們可污染放牧家畜的環(huán)境。此外,有報道稱野生嚙齒類動物和昆蟲(如蒼蠅)也可貯存病原、傳播空腸彎曲桿菌。在世界各國,人和動物都是彎曲桿菌的貯存宿主。肉用動物能將該病從動物傳播給人,從而導(dǎo)致食品安全問題,包括雞肉、牛肉、豬肉、魚肉和牛奶。感染的家禽類食品(特別是雞肉)是人空腸彎曲桿菌最重要的來源,可引發(fā)50%~70%的病例。當食人夾生雞肉時,犬和貓感染的概率通常和其主人一樣。在適宜生存條件下,糞便是這些微生物存在的污染源。彎曲桿菌能在糞便、牛奶、水和尿液中持久存在,特別是在溫度接近4℃的條件下。在相反的條件下,空腸彎曲桿菌轉(zhuǎn)化成為一種有活力但不可培養(yǎng)的形式,在被攝人時能夠再次激活。
3病機
細菌運動、黏液聚集、毒素產(chǎn)生、附著、內(nèi)在化、易位是空腸彎曲桿菌的致病過程。感染源于攝入被空腸彎曲桿菌污染的水和食物。胃酸對細菌形成障礙,導(dǎo)致細菌必須到達小腸或大腸才能繁殖,空腸彎曲桿菌可侵入上皮細胞和黏膜固有層細胞。
4病理
豬和小鼠發(fā)生空腸彎曲桿菌腸炎時,其肉眼病變可見盲腸擴大、充滿液體,結(jié)腸近端腸壁增厚。淋巴結(jié)(回盲結(jié)腸和腸系膜)滲出,體積明顯增大??漳c彎曲桿菌感染能產(chǎn)生帶有黏液的血樣滲出。組織病理學(xué)特點包括黏膜固有層明顯的炎癥,多形核中性粒細胞和單核細胞浸潤,有時炎癥可以擴展到黏膜下層。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在腸黏膜固有層,有少量的免疫細胞,如漿細胞、巨噬細胞、單核細胞等。損傷的黏膜表面,也會有腐肉和潰瘍生成。空腸彎曲桿菌存在于上皮底外側(cè)、副基底上皮細胞連接點或腐蝕性和潰瘍性損傷的腸上皮,常含有黏膿性中性滲出液與腐敗脫落的、溶解的上皮細胞,同時存在糜爛與潰瘍性病變,隱窩膿腫、隱窩上皮損傷也很常見。
5診斷
診斷空腸彎曲桿菌感染,要在微需氧的條件下,通過選擇性培養(yǎng)基分離微生物。收集新鮮的糞便樣品,如果病料不能立即送到實驗室檢查,需置于培養(yǎng)基中,并在4℃條件下儲存,培養(yǎng)效果最佳??漳c彎曲桿菌對酸性條件(pH值<5)、非冷藏真空干燥、氯化鈉濃度高于2%以及長期處于10~30℃的環(huán)境非常敏感。在不良生長條件下,螺旋形會退化轉(zhuǎn)變成球形。嗜熱彎曲桿菌、空腸彎曲桿菌、結(jié)腸彎曲桿菌以及紅嘴鷗彎曲桿菌能在37℃條件下生長,但最佳生長溫度為42℃。PCR對確定感染很有效,特別是細菌培養(yǎng)困難或樣品操作失誤的情況下。然而,陽性結(jié)果不足以確定疾病的起因,必須考慮要與臨床癥狀相結(jié)合。
6治療與控制
克林霉素、慶大霉素、四環(huán)素類、紅霉素以及氟喹諾酮類是抗彎曲桿菌的有效藥物。青霉素、頭孢菌素、甲氧芐氨嘧啶對彎曲桿菌一般無效。有報道顯示,彎曲桿菌對氟喹諾酮類、四環(huán)素類、卡那霉素以及另外一些抗生素具有耐藥性,其抗藥性可經(jīng)染色體或者質(zhì)粒機制進行調(diào)控。彎曲桿菌的藥敏試驗,能夠檢測菌群的抗生素敏感性。然而,不管使用任何抗生素進行治療,一些動物依然有彎曲桿菌定殖,并成為其永久的庇護所。如果治療的目的是降低動物源性傳播的風(fēng)險,則單獨使用抗生素治療還遠遠不夠??刂聘腥镜姆椒òɑ疾游镏委?、環(huán)境清潔以及定期糞檢以確定排菌狀態(tài),甚至低感染劑量和微生物獨特的分布,對于防治該病都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